“千古第一才女”面對家暴時是這麼做的

“千古第一才女”面對家暴時是這麼做的

千古第一才女也曾被家暴

“千古第一才女”面對家暴時是這麼做的

你還記得中浦悠花嗎?

一週前,蔣勁夫家暴事件熱鬧了整個網絡,那個受害者的名字,中浦悠花。一週後已經被徹底忘卻。

就好像你忘記自己被家暴一樣,我們總是容易忽略。

另一半不想和你說話,看手機的時間比看你的時間多一萬倍,聊天的回應只有嗯哦,喜怒哀樂不想和你分享,不想和你性愛。這些都是被忽略的家庭冷暴力。

猶記得一週前部分吃瓜俠評價中浦悠花:“品行不端活該被打”,“自己作死怪不了家暴”。呵呵!

家暴不怪人渣,怪女人自己“作”,墮落不怪自己,怪女性墮落連帶國家都墮落。從古至今,有些人的腦回路,就是這麼短路。

男性希望女性賢惠溫柔、體貼大方,卻忽略了自己應該對她照顧呵護、尊重寬容。

歷史的傳承有時候就會出現一些文化糟粕,古代女子不遵守三從四德就是“作”,只要是“作”就理所當然能被傷害。何其相似的邏輯。

幸而歷史長河中,總是有些人可以告訴我們,面對傷害,就“作”給你看,哪怕可能不被當時的世俗所理解。

“千古第一才女”、“詞國皇后”李清照,也曾被家暴。

49歲再嫁,找一個易安的理由

“千古第一才女”面對家暴時是這麼做的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我更喜歡稱她為李易安,大抵是因為“易安”這個號,傳達的那種“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境界,與她整個人的命運經歷形成的強烈對比。

她的前半生確實是“安定”的,父親官居禮部員外郎,蘇軾弟子,從小受文學薰染,18歲與丈夫趙明誠初見傾心,寫下“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少女詞句。而後雖然朝堂黨爭家道中落,但仍與趙明誠屏居青州,琴瑟和鳴,共同收集金石字畫,寫文賭書。“易安居士”這個筆名,便是居青州時所稱,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句。若人生按此軌跡發展,我們今日所見易安詞,可能就是“東籬下海棠依舊,南山裡綠肥紅瘦”了。

但命運總不容人間多圓滿。易安44歲時,靖康恥,金人侵,青州亂,易安帶著15車字畫金石,在兵荒馬亂中去往江寧(趙明誠在江寧任官)。

從此,後半生想“安”卻再也不“易”。

每讀至此,我都對易安肅然起敬,很難想象在那樣的亂世,她是靠怎樣的大智慧和毅力,將這15車文物,從山東青州帶到南京江寧的!

可惜這些耗費了她和夫君半生心血收集的文物,在她之後的避亂流亡中慢慢散佚。

2年後,趙明誠染病身亡,易安大病一場,輾轉中僅餘輕便字畫隨身;又2年後,流離至浙江紹興,所餘書畫被盜,平生所念想不復在,哀莫大於心死。

可命運的玩笑似乎仍不想停止。轉年,悲痛中的易安去到杭州,遇到張汝舟,一個如趙明誠一般,進士第小鮮肉。

張汝舟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易安,這一點溫暖讓她決定再嫁,這年易安49歲。不顧世俗的言論,我想,漂泊經年後,她想找一個能讓她易“安”的理由。

家暴,毋寧死

“千古第一才女”面對家暴時是這麼做的

本以為此心可安,奈何張汝舟只是看上了易安收集的字畫金石,婚後當張汝舟知道基本上的文物均已散去時,便變得惡語相向,拳打腳踢,甚至覬覦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想佔為己有。

一代才女,被殘酷家暴!

但能在戰亂中隻身帶15車文物輾轉千里的女子,能寫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女子,終歸不會任人宰割。

易安狀告張汝舟徇私舞弊,騙取官職,要求離婚。宋代法律很可笑的一條,凡妻告夫,不論何事,均需服刑2年。

易安還是告了,世人不解,覺得這是大不敬,是沒有夫綱,是“作”。今時再看,驚歎於這位奇女子身上具備的莫大勇氣。

家暴,毋寧死。

聞說雙溪春尚好

“千古第一才女”面對家暴時是這麼做的

幸得朝中友人搭救,易安只在牢中呆了九日。出獄後2年,易安避亂金華,暮春時節,聞說金華雙溪景色優美,感慨國仇家事,做《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生活總有泛舟處

“千古第一才女”面對家暴時是這麼做的

全詞並無生僻字,接近今天的白話文,無需解讀亦能懂。這是易安詞的特色,於平凡中見境界。精煉的用字,傳達出自己的喜怒哀樂,流傳千年依然與人生髮同感。

我無意解說該詞,百度百科已有詳細註解。只是提一點個人與以往解讀者不同的看法:

詞的下闋講“雖是暮春時節,但聽說雙溪的風光仍然甚美,我準備去泛舟散心”,然而筆鋒一轉,“只是恐怕那舴艋小船,載不動我滿腔深沉愁苦”。那到底易安最終去泛舟了嗎?

許多解讀人不關注這個問題,但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關鍵。我認為易安還是去雙溪泛舟了。因為那樣的奇女子,始終有一種生的力量和熱愛。

7年前在戰亂中的江寧,她踏雪尋詩的靈感;7年後的雙溪,我相信她依然會泛舟暢懷。命運諸多困苦,但生活中總有“美”的存在。既然金華暮春的“美”在雙溪,那便“擬泛輕舟”吧。

這首詞的金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和“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但我唯愛“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因為這是一種始終相信和找尋生活中“美”的態度。

至於家暴,至於張汝舟,有那麼多值得探尋的美,有那麼多更憂愁的事,他們還配不上那載愁的舴艋舟。

所以姑娘們,若你正被暴力以待,何不勇敢果決,去尋找那處春色尚好的“雙溪”呢。

題外話:朋友圈怎麼發才文藝知性

“千古第一才女”面對家暴時是這麼做的

聽說許多女性每天都發愁今天朋友圈發什麼,可以讓自己顯得文藝、知性、有境界。這沒什麼不好承認的。其實每一首詩詞都有金句,周汝昌老先生說“詩心是燻出來的”,文藝還真就是“裝”出來的。用得多品得多,美就自然由內而外了。

比如《武陵春》:

週末起遲了,來個慵懶的自拍,當然要美顏,配一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巧妙的告訴別人姐不是起遲了,只是姐傷春悲秋,文藝感十足。如果有槓精說現在不是暮春,拜託,不管哪個季節都有鮮花凋零的。

聽到一首老歌,見到一些舊景,想起一些舊事,有點小傷感小懷舊。就配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嗯,不是姐不會描述,是有些事要自己品,文藝青年都這樣。

聽同事炫耀週末又去了什麼地方遊玩,或者在網上看到一個優美的去處。找個目的地的美圖,配一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人們的注意力就會從討論景點,轉而關心你最近怎麼了。此句還可以各種變體,比如“只恐廈門鼓浪嶼,散不掉許多愁”,各種百搭,文藝感ma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