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精英都在掌握這項能力,讓自己轉行轉崗都容易

最近有位朋友離職了,一直在跟我抱怨:

好迷茫,不喜歡之前的工作內容,其他的又什麼都不會,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到底該找什麼樣的?

試想,她真的除了之前的工作經驗,其他什麼都不會嗎?

那為什麼那麼多公司的管理者、高層,他們在換工作的時候,去的未必是同崗位或同個行業,卻照樣幹得如魚得水呢!

本質的區別,其實就在於你有沒有可遷移能力!

職場精英都在掌握這項能力,讓自己轉行轉崗都容易

一、什麼是可遷移能力

可遷移能力是指你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處理與之前情境大相徑庭的任務或問題的能力。具體表現是,在職場中,你從一個崗位轉到另一個崗位,或從一個行業跨到另一個行業後,你可以通過遷移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快速勝任新工作!

比如,原先你是一名運營,然後調崗做產品,你可以運用在運營崗位上萃取的能力做好產品工作。之後,再給你調崗做銷售,你依然可以運用在運營、產品崗位上萃取的能力,把銷售幹好!

職場精英都在掌握這項能力,讓自己轉行轉崗都容易

二、如何掌握可遷移能力?

1、抽象化規律

要做到可遷移,就必須抽象出一般性規律。比如,你是做市場策劃,除了掌握策劃的步驟和工具以外,如果你還能掌握到“挖掘客戶需求”這個本質,那無論你以後跨行做產品經理,還是做運營,都能夠做得很好!

電影《教父》中有句臺詞:“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另外,如果抽象出來的規律越高層次,越接近本質,能解決的問題範圍就越廣,也就意味著,你能跨越的崗位和行業的幅度就越大。

比如,一個電話銷售如果能把電銷話術抽象到一般銷售的層次:用戶是誰?用戶的核心訴求是什麼?如何用一句話打動用戶?

那麼如果他調崗做網絡銷售,他的銷售經驗就可以很自然遷移到新崗位上。

如果他進一步,把電銷話術抽象到一般營銷的層次:用戶畫像是什麼?用戶需求分析怎麼做?打動人心的文案內容是什麼?

那麼,哪怕他換到市場營銷的崗位,他也可以遷移運用在做電銷時的經驗。

如果他能再進一步,把電銷話術抽象到一般溝通的層次:人類行為的基本特徵怎麼分類?人性的根本弱點有哪些?說服他人的認知心理學本質是什麼?

那麼,將來他成為一名高階管理者,也依然可以遷移運用在做電銷時積累的經驗。

那如何抽象化規律呢?有兩種方式:

1)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的方式,是指從經驗中總結規律。經驗分為兩種。一種是從自己的行動中獲得的直接經驗。另一種是他人的間接經驗。因為你不可能把每件事都“直接經驗”一次。

培根在《論求知》裡面提到:“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

所以,只有將經驗提升到知識的層次,才有核心價值,要把經驗昇華為規律,才能指導更廣泛的工作。

而要從經驗昇華為規律就需要進行反思和驗證

比如,“寫賣貨文案,是一個建立信任的過程”這條經驗,是規律嗎?

反思一下,有沒有適用的例子,有沒有反面的例子,然後總結出一個更加符合規律的結論。反思之後,還要驗證,有相關的行業數據支持這個結論嗎?這是大概率事件,還是偶然事件?我們身邊的人有親身經驗嗎?可能驗證後,你會進一步修正結論。

就是經過反思和驗證,對經驗進行修正,從而把“經驗的昇華和理論化”變成了規律。

注意,在提煉、總結規律的時候,不要總想著幹一件事或有一次經驗,就能夠抽象出一些規律。能夠提煉出可複用的規律,往往是經歷多次經驗之後總結出來的結果。

2)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的方式,是指學習前人已經昇華好、抽象化的“被驗證的規律”。

劉潤說過一句話:前人的思考,我們的階梯。你的頓悟,可能只是別人的基本功。

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裡,曾經提到一個概念——臨界知識。 所謂“臨界知識”,就是經過深度認知得出的,能夠更廣泛、更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或定律,它們可以跨學科、跨領域解決問題。比如,複利效應、二八法則、黃金思維圈、系統思考等等。所以我們要學的那些被驗證的本質規律,其實就是臨界知識。

到哪裡找到臨界知識呢?

a. 重要學科:

“硬”學科:具有非常嚴謹的實證和推理的過程,比如物理、數學、化學、生理學等,這些學科的知識和重要規律可信度比較高、適用面比較廣。

“軟”學科:理論的嚴謹可靠性不是那麼強,比如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但是隻要掌握了這種學科的重要規律的侷限性和邊界,一樣可以使用。

b. 一手研究論文、行業的學術期刊、行業最新數據報告;

c. 名校的教科書、MOOC裡推薦的一手材料、維基百科;

d. 中立第三方的行業調查報告;

e. 講述底層邏輯、思考質量比較高、略微難懂的書和文章,比如《國富論》《窮查理寶典》《決策與判斷》等;

f. 各行業領軍人物、行業大牛推薦的書單、豆列,以及在自己公眾號發的文章。

g. 各行業大師的知識付費課程。比如一些得到專欄。

這裡更推薦自上而下的做法。

一方面,自下而上需要自己從經驗中提煉出規律,本身就是比較耗時的一件事情。比如前人已經抽象化的規律,就像是數學中的定理公式,你拿來就可以直接用,不用自己推導,自然節省很多時間。

另一方面,你在概括抽象經驗的時候,最終你能抽象到的層次,也是取決於你已經掌握的規律的層次。

比如,假設你看到了下面這些經驗:

李善友教授認為,成年人學習的目的,應該是追求更好的思維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識。

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要先建立起這個領域的知識體系。

主題閱讀需要構建好一個整體的主題框架,再根據主題框架收集資料和重點閱讀。

如果你學習了框架策略這個基本原理之後,那你就很容易發現,這些經驗背後的本質規律,其實都是在講述框架策略。

2、多情境應用

正所謂知行合一,當你把經驗提煉為規律,或學習到一些底層知識,你只有實踐了,遷移的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而應用規律可比總結規律難多了。就像,你觀看了一些很有美感的建築,你通過分析,總結歸納出了一套令建築具有美感的設計方法。而當要你真正建造一座好看的建築,那就不容易了。

我們要儘量在多種情境中應用提煉或所學的底層規律,而且情境的差異性越大越好,這樣你就能發現你提煉或所學規律的偏差,從而界定真正的適用範圍,更好的條件化規律。

比如商務寫作的“金字塔原理”,你將這個原理用於寫小說或辭退員工的言語表達,就會發現它不適用了。

職場精英都在掌握這項能力,讓自己轉行轉崗都容易

三、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了可遷移能力,以及如何掌握可遷移能力!

1、可遷移能力,是指你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處理與之前情境大相徑庭的任務或問題的能力,從而輕鬆轉行轉崗。

2、要掌握可遷移能力,我們要學會對自己或他人的經驗提煉出本質性的規律,或者學習前人已經驗證過的規律,然後在多種情境中去應用,實現知行合一,掌握可遷移能力!

參考書目《學習力》《好好學習》《躍遷》《認知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