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橋顫動!堆物改變主樑氣動外形?專家分析來了

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出現可感知的波浪般晃動,虎門大橋自1997年通車23年以來從未發生如此振動。

虎門大橋顫動!堆物改變主樑氣動外形?專家分析來了

根據大橋風致理論,懸索橋主樑的風致振動主要包括:

(1)高風速顫振發散;

(2)低風速均勻風場下的渦振;

虎門大橋顫動!堆物改變主樑氣動外形?專家分析來了

懸索橋顫振(Flutter):振動的橋樑通過氣流的反饋作用不斷吸取能量,當達到臨界風速時使振幅逐步增大直至最後使結構破壞的發散性振動。該振動多發生在風速較大的情況,根據節段模型風動試驗,虎門大橋的顫振臨界風速大於79m/s,遠大於現在發生振動的約9m/s,因此可以排除這種情況。

渦激共振(Voxtex-excited Resonance):風繞流經鈍體結構時可能發生旋渦的脫落,出現兩側交替變化的渦激力,當旋渦脫落頻率接近結構的自振頻率時,所激發出的結構共振現象。多發生在小於25m/s的較低風速,與本橋的情況吻合。

虎門大橋顫動!堆物改變主樑氣動外形?專家分析來了

近日風振現象主要表現為:

(1)主樑發生週期性規律豎向振動;

(2)風振風速大概在4級~5級(風速9m/s左右)風速期間。

根據大橋的振動情況,初步判斷,本次發生的風振屬於主樑豎彎渦振。渦振屬於有限幅值的振動,由於主樑的氣流旋渦脫落頻率與主樑自振頻率接近引起的,不會引起大橋的安全問題。同時,本次渦振主要是由於大橋在檢修期間,在橋面堆放了施工附屬物體(水馬等),改變了主樑的氣動外形造成的。

虎門大橋顫動!堆物改變主樑氣動外形?專家分析來了


虎門大橋顫動!堆物改變主樑氣動外形?專家分析來了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截至發稿時,事發橋面已經停止抖動。而據專家初步分析,該現象屬於限幅渦振,在大跨橋樑上比較常見;橋樑主體結構未受損。具體原因還有待專家進一步檢測確證。大橋業主方請廣大公眾不必過於恐慌,後續會根據檢測結果發佈相關信息。

從15點20分開始,虎門大橋公司聯合交警對主線、太平立交站、威遠A站、南沙B站入口實施全封閉交通管制;並對廣珠東線、廣珠北段、廣深沿江高速、廣深高速等相關路段進行遠端分流。

16點06分,虎門大橋公司啟動《虎門區域跨江大橋應急保暢通聯動預案》一級響應,太平立交站、威遠A站、南沙B站入口均實施全封閉交通管制,往廣珠東高速方向車輛分流至威遠B站出口、往廣深高速方向車輛分流至南沙A出口下高速。後續大橋解封時間還有待確定。

記者從廣東省交通集團獲悉,目前,已組織養護技術人員對橋體進行檢查並組織專家研判,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對橋面抖動情況進行實地分析,虎門大橋橋樑專業人員介紹,橋樑遇到特殊風況會晃動是正常的,一般遇到旋渦風橋面晃動比較大。不久前長江鸚鵡洲大橋也出現類似現象。

在綜合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柳成蔭、肖儀清和顧磊等老師意見後,專家分析認為,現場風速達到8m/s左右,引發橋樑限幅渦振。據悉,目前,虎門大橋正在維修施工中,橋面加了1.2米高的擋牆(水馬),從而破壞了斷面流線型引發渦振。目前,擋牆正在拆除。

記者查詢瞭解到,橋樑渦振是一種兼有自激振動和強迫振動特性的有限振幅振動,它在一個相當大的風速範圍內,可保持渦激頻率不變,產生一種“鎖定”(lock-on)現象。橋樑渦激共振的有限振幅計算是一個十分重要但又異常困難的問題,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橋樑渦振分析理論。實用上,採用一種半理論半實驗的方法,以近似地估算渦激共振的振幅。

注:歡迎大家關注小編的微信公眾號“土木智庫”,裡面有小編整理的建築行業的眾多資料,有一建、二建、造價、消防視頻和課件,歡迎大家的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