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國家組織對定陵進行考古,為什麼到現在也沒人提議挖開秦始皇墓?

史海閒談


建國後,正是基於定陵的挖掘考古,造成大量珍貴文物瞬間灰飛煙滅的經驗教訓,所以,當歷史學家郭沫若建議挖掘秦始皇陵的時候,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直接就給否決,並指示十年之內不考慮挖掘帝王陵墓。至今,再無人提起挖掘秦始皇陵,大概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挖掘秦始皇陵的技術不成熟。現在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火藥的現代應用,別說打開一個秦始皇陵,就是把地球弄個底朝天,也能辦到。但那就破壞了裡邊價值連城的文物,這樣的破壞挖掘對於考古沒有絲毫的意義。據《史記》記載,建造秦始皇陵用了三十年的時間,人力多達七十多萬,而據專家測算,挖掘秦始皇陵需要一百多年的時間,大部分需要原始的手工作業。沒有強大的技術和財政的保證,那麼,挖掘秦始皇陵就等同於紙上談兵。

二、秦始皇陵內部有大量的泉水和水銀。《史記》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排水問題不解決,陵墓一旦打開,就會水漫秦陵,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考古專家們。而且,那些“江河湖海”般的水銀,也會噴湧而出,會導致挖掘者中毒身死。還有,挖掘者如何躲避箭矢的暗算,即使躲過了箭矢,秦陵地宮已沒有氧氣,氧氣已被人魚燭耗光了,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三、秦陵地宮裡的文物古董已伴隨秦始皇躺了二千多年,陵墓一旦打開,遇到光,氧氣,微生物的文物就會氧化,怎麼才能保護好秦陵裡的大量文物,是擺在考古學家面前的一大難題。保護不了文物,還要進行挖掘,那跟盜墓賊沒什麼兩樣。以我們現有的技術,連秦始皇兵馬俑的色彩都不能很好地保護,想要完全保護好秦陵裡的大量文物,那無異於天方夜譚

綜上所述,挖掘秦始皇陵不僅僅是考古學家的事情,還需要多方面的科學規劃和計算,而現在我們的現有技術和財力還不足以保證秦始皇陵的挖掘。正因為如此,郭沫若以後再也沒有人提出挖掘秦始皇陵的建議,即使有人提出,囯家也會一票否決


品茗讀歷史


唐、宋、元、明、清開國皇帝的主墓有幾座打開過?!

何況那是始皇帝的墓,再挖就到主墓了,

這是始皇帝呀!請問有誰自己扒過自家祖墳的!


荷韻蘭風


之前,文史家郭沫若曾提出要開挖秦皇墓,論證時,陝西文物部門提交了一個報告給國務院,其中提到一個問題,是關於“兵馬俑。”的。那時,“兵馬俑”出土時都是有顏色的。結果一接觸空氣就氧化了。

後來,周恩來總理看到了這份報告,立刻作出批示,指出:在現今文物保護措施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不能開掘秦皇墓。要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一輩解決。於是,這個計劃被擱置。

那麼,因有總理指示在前,所以,這個計劃至今無人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