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學生,是努力更重要還是思考更重要?

cles


肯定是思考更重要,因為在現實教學中,不能發現,具備思考能力的學生要比懂得努力的學生優秀的多。沒有思考力,就無法捕捉一閃的靈感,只能被動等待機會出現。相反,具有思考力的人能夠順藤摸瓜,探尋問題的根源。為此,要想讓我們的學生優秀,就必須引導他們前面認知什麼是思考力和該如何增強自我的思考能力。我們的任何場合、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單位、任何一個部門,要想輔助與領先,說得最多的就是創新。而這個創新,就是思考能力的一種表達與呈現方式。所以我說,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的強弱遠遠大於一個人的努力的多少。也就是說,人與人最大的區別與差距,其實就是思維能力的區別與差距。

東京大學物理教授上田正仁在《思考力:潮爆東京大學的思維公開課》中告訴我們,思考力是一種理性地掌控思考過程的力量,思考力的核心即發現問題、解決該問題。很多人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成績優異、一路拼殺跨進名牌高校的學生,一旦離開大學進入社會,卻淪為平庸一員。而另一些學生成績平平也沒有突出特長,卻能在社會上呼風喚雨。你是否想過,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答案就是上田教授提出的3個概念:實現力:一種在規定時間內,儘可能找到給定問題的正確答案(應試能力);思考力:透過現象看到問題本質的能力。創造力:用個人獨特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這三種力中,思考力和創造力是表裡如一的。在如今,學校的應試教育與思考力的培養與相反,家長和老師期待學生能迅速牢記知識並解決給定問題。應試教育訓練的是學生的實現力,長久以來,學生們被培養出了實現力,但這卻無益於培養學生長久、深刻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在面對這些新的事件時,既有的經驗和知識都顯得那麼無力。種種過度的應試學習,妨礙創造力的提升,使人的思維固化。因此,進入社會的學生們面對複雜的問題,往往會手足無措。


關注新教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二者兼顧哦!



數學小修老師


這個問題早在2500年前就有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回答過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就是孔子。

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努力)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