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萊蕪交界處,有個原生態古村落,附近村落跟自然景觀非常豐富

齊魯之邦,人文彙集,被譽為“長城之父”的齊長城是公認的年代最古老的長城遺址。在這片東西狹長的長城之下(齊長城往東可以延伸到黃海區域),是由泰山跟沂山共同組成天然屏障的泰沂山脈,而泰沂山脈也可以說是古齊國跟古魯國的分界線。

恰恰也是在泰沂山脈這片廣袤的山地丘陵,擁有著眾多的古老村落,其中大部分仍舊保持著原有的生態模樣。這些古老的村落,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山體走勢壘砌房屋,石磚、石板、石牆、石屋,共同造就瞭如今了魯中山區別樣的村落風光。

博山萊蕪交界處,有個原生態古村落,附近村落跟自然景觀非常豐富

在博山區域城鎮石門景區範圍之內,就擁有著眾多的原生態古村落,如今也是被越來越多的戶外愛好者打卡探尋。比如在西挨黑山、南望雙堆山、東臨龍堂村、北靠青龍灣村處,有個如今依舊保持著舊時模樣的小山村,叫做夾山村。

夾山村,兩面環山,山谷中的古村落

夾山村,村如其名,兩面環山,村落位於山體的環抱之下,村子的北側是修整一新的005縣道,村子南側是蜿蜒曲折的034鄉道,夾山村,就位於這兩條道路的中間。而縱穿夾山村的一條鄉道,把村落一分為二為東西兩個部分,村子東高西低,村南側的路也因為自然地質災害而有相當的塌陷風險(比如狗哥這次前來,就有部分的路面因為塌陷而產生了很大的裂痕)。

博山萊蕪交界處,有個原生態古村落,附近村落跟自然景觀非常豐富

這裡,是淄博市海拔較高的村落,也算得上是處於萊蕪跟博山的分界線區域,往南的不遠處便是有著“懸崖上的古村落”之稱的逯家嶺。逯家嶺北側,是風門道關,也算是夾山村與逯家嶺之間的分界線。風門道關,是齊長城當初的一座重要關隘,如今也是因為歷史原因而被破壞,只剩一座石碑訴說著這座關隘的歷史時光。

百年有餘的古村落,是個避暑的好地方

夾山村,根據相關文獻佐證,其最早的歷史應該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

最早的時候,夾山村叫做夾桑峪(根據清乾隆八年《續修淄川縣誌》跟《博山縣誌》所記載),後來清同治年間的時候記載村名慢慢的變成了夾山村。

博山萊蕪交界處,有個原生態古村落,附近村落跟自然景觀非常豐富

而關於夾山村建制年代的說法,也是從清道光年間的《穆氏族譜》所推論,明初的時候因為戰亂而傷者無數,掌權著為了發展民生而推行了遷徙政策,當初眾多的勞苦群眾從中西部遷徙到東部地區。當時穆氏也屬於遷徙大軍中的一部分,當時主要是分散到夾山的周邊村落,而遷到夾山的時候已經是清初的時候。這也是古時勞苦群眾的一個縮影,很多都是遷徙過日,因為戰亂而不得家,更妄談穩定的說法了,往往是哪裡有吃食,便在哪裡過上一段時間。

博山萊蕪交界處,有個原生態古村落,附近村落跟自然景觀非常豐富

因為這裡海拔較高,平均海拔在八百米上下,所以酷暑時節有很多在這裡避暑過夏的朋友,據相關實測,這裡酷暑時候的溫度比博山城區低個三到五攝氏度左右。這裡也跟周邊的諸如臥雲鋪、逯家嶺、西廂、鎮門峪、五股泉相似,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避暑佳地。

一座座的建築,都是時光遺留的痕跡

走在夾山村,可以說到處都是時光的痕跡,處處斑駁,村落中眾多的石屋,也是被喜好村落旅遊的朋友紛紛打卡留念。村落中很多的佈置建設,都保留著舊時的模樣,走在村子當中,總會有一處風景讓你不得不停下腳步,細細品磨一份時光的記憶。

博山萊蕪交界處,有個原生態古村落,附近村落跟自然景觀非常豐富

夾山村,在狗哥所歷經的周邊村落景觀中,這裡算得上保持最為完整的一個村落,相比較西廂、鎮門峪這類已經被民宿、養老設施所精心打造過的村裡景觀,這裡更顯古樸,更加的讓人心生靜謐,也更加的能夠慢慢的行走,探尋一番。

博山萊蕪交界處,有個原生態古村落,附近村落跟自然景觀非常豐富

在村裡,有眾多的泉眼,村西頭有墨泉跟鵬程泉,村北端有靈隱泉,村南有溢寒泉,還有村中夾山石碑處的夾山泉。除了眾多的泉眼之外,還有兩條小河縱貫其間,兩條河分別發自村南的孟良泉跟村西的江泉。

夾山村,附近還有這些村落,值得去探尋

夾山村附近,有著眾多的村落景觀跟自然景觀資源。僅僅在村北的005縣道,就有著青龍灣村、東廂村、西廂村、鎮門峪、東牛角、西牛角、五股泉村這些典型的魯中山區村落風光,還有村子南側的逯家嶺村跟臥雲埔村。

博山萊蕪交界處,有個原生態古村落,附近村落跟自然景觀非常豐富

待到十月金秋的時候,周邊還有眾多的紅葉景觀可供觀賞,特別是鎮門峪、西廂、東牛角水庫附近的紅葉景觀,更是讓人忍俊不禁的拍照打卡。

這裡,是狗哥嗅途,致力於旅行乾貨分享的狗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