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好友周健


緣起

與周健兄結緣,那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時,他在小行小學當校長,我呢,在教育類圖書發展中心做編輯,彼時我正在籌辦一個家庭教育百校巡講的活動。在百校巡講活動做到十幾場的時候,周兄託人聯繫上了我,希望我邀請著名的教育專家孫雲曉先生,到他們學校做一個關於《教育就是養成好習慣》的專題講座。慨因他自己這些年來,一直在踐行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活動,也初步探索出一些成果,但還是希望有專家能高屋建翎,從理論上予以指導,另外,也希望家長們聽了講座,可以更好的家校合作,配合學校完成養成學生好習慣的目標。

我那時是孫教授的責任編輯,一個人包辦了他十幾本書,由此相熟。我出面相邀,孫教授慨然應許。得知此好消息,周兄欣喜不已,細心地做了各種準備。當時小行小學條件簡陋,還專門借了相鄰的大學的禮堂,以便可以容納下全校的師生與家長。

講座的效果出奇的好,講完後家長紛紛舉手提問,圍著孫教授不肯走,提各種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作為編輯,我也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事先把孫先生的十幾本家庭教育方面的書都擺了出來,方便家長選購。記得當時家長購書後,排著長隊等著孫教授簽名。人太多,以至於耽誤了孫老師的晚飯,周兄早早在飯店相候,中間電話催了幾次,終於還是沒有吃成。因為孫教授還要趕飛機回北京,我們不敢耽誤了他的行程。籤售結束,就直接上車趕飛機去了。

周校對此很是過意不去,對我說了很多抱歉的話。其實他有什麼錯呢?他搭了臺,我們來唱了戲。要怪也只能怪觀眾太熱情了。

相知

因為大家對教育的熱忱,我們很快就熟絡起來,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後來我做模擬聯合國這個項目的時候,連贏利模式都沒有想好,但是與周兄聊了一下,他立即明白了這其中蘊藏的教育意義。“先幹了再說,先別想著賺錢,好的東西總會被認可的!”正是因為有他的鼓勵,那時的我,砸鍋賣鐵,湊了一些錢,一頭撲進了一個完全陌生的項目。

那時認識的人也不多,一共只有3個學校支持我,周兄的小行小學就是其中之一。實在可惜小行小學位於城鄉結合部,家長的教育理念與經濟實力都不夠,我們在學校上了快一年的課,最後選拔出兩個比較優秀符合參會的代表,可是因為活動是去聯合國總部參加的,需要3萬元的費用,家長不願參加。周兄找到兩位家長,表示去參會也是學校榮譽,如果家長願意去,學校可以出一半的費用。

雖然最終那兩位家長還是沒讓孩子參加,但是周兄的好意我是感激不盡的。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周兄身上的俠義之氣,只要認準的事,哪怕為朋友擔上一些風險也在所不惜。

追憶好友周健

周健第一次赴新加坡考察學習


得病

教育局外派到新加坡考察歸來後,周健生了病。後來我在腫瘤醫院見到了病床上的他,“鼻咽癌。“他平靜地說,我雖然心有所料,還是吃了一驚,像是怕我難過,周健反過來安慰我:”沒事,幸虧發現得早,正好這次去新加坡考察,太累了,引發了疼痛,感覺不對勁,才檢查了出來。這反而是好事,晚了就麻煩了。“因為腫瘤醫院離我們單位近,我有空就去看他,眼睜睜地看著病痛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看著他一頭濃密的烏髮逐漸地脫落,終至於無。人也像突然之間老了幾十歲。看著曾經英俊瀟灑的他,突然之間變成了一個老年人,我的內心充滿無限地悲涼。

不幸中的萬幸,他扛住了,從病魔的掌中掙脫,頭髮也逐漸的再次烏黑茂密起來。教育局給他放了長假,但是他還是心心念念地想著去上班,覺得自己還有好多想法沒有實現。尤其遺憾的是小行小學新校動工了,他曾為此耗費了大量的心血,每一棟建築的用圖,每一處的綠化,每一處牆面的配色,都爛熟於胸,他很擔心自己的想法能否實現。他還想跟局長申請去做另外的學校校長,覺得自己年齡到了,經驗也有了,正是該幹事的年齡,會比以前做校長更加稱職和得心應手。我勸他不要著急,多休息,閒了正好看看書,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出來,同樣也是為教育盡了力。周兄對我的建議非常認可,說幹就幹,立即就動筆。

書的初稿出來後,我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認為還有一些具體的案例需要補充,另外,最好有一些新加坡校園內的照片呈現,這樣讀者會有更直觀的感受。周健覺得很有道理,同時也覺得很可惜,上次考察的時間太短了,照片拍得也不多。於是他決定自費再去一次。說做就做,很快,聯繫了朋友,安排了新加坡幾個學校的參訪。從新加坡回來後,書稿的內容日益豐富,完善。出版也提上了議事日程。我本來就是個出版人,這個還是能幫上一些忙的,把書稿的架構做了一些調整,基本上就符合出版要求了。周兄在蘇教社和福教社之間做了比較,可能是福教社給的條件更好,《走向核心素養的新加坡教育》這一大作最終選擇在福教社出版。

追憶好友周健

走向核心素養的新加坡教育

遠行

記得2018年,我那時計劃帶女兒走一趟川藏線,周健聽說了,很想帶上夫人跟我一起去,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態,我勸他還是再多休息一下,萬一高反什麼的就麻煩了。周健雖然覺得可惜,也考慮我說得很有道理,就不再堅持。到了第二年,他覺得身體恢得得不錯了,跟我要了進藏的項略,自己開車,按我上一年的進藏線路,攜夫人一同進藏。大概是到了新都橋,感覺身體吃不消了,理智地打道回府,想著有機會再去。可惜啊,這個願望再也沒有機會實現了。

大概是他逝前的幾個月,我打電話給他,他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氣喘無力。我問了一個老鄉孩子上學的問題,他說,需要幫忙就趕緊說,他來安排。我謝了他的好意,現在才明白他話的意思,要趕緊辦了,不然時日無多了。現在想著他掙扎在生死邊緣,還熱心我的事,忍不住鼻子發酸,淚水差點掉下來了。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週,他給我寄來了10本他的新書。收到書後,我第一時間打電話過去致謝,他卻沒有接,但是回了我一個短信:“不好意思,我現在說話不太方便。”我當時以為不方便接電話是他在開會,現在想來他多半是無法開口說話了。

我接到他最後一條短信是他逝前的幾天:“書翻閱了嗎?有什麼初感受?”還附了一個笑臉。

概因前後替他審了幾次稿件,對書的內容已是非常熟了,我非常抱歉的是新書我並沒有看,現在想想,實在是對不住,他在逝前的幾天,發信息來關注他的書,肯定是希望和我再做一次學術上的交流的,而我,卻辜負了他的信任。現在,人已逝,這書,只能是我和他交流的唯一通道了。

他還有很多的願望沒有達成:再做一個小學的校長,實現自己新的教育理念;帶著辛苦一輩子的老妻多出去旅遊,甚至想再去一次西藏;等到上體育學院的兒子工作,甚至沒見到未來的兒媳……然而病魔這次不願放過他,死神這次也不願撲空,還是帶走了他。他是那麼樂觀積極向上的人,沒有一點架子,談話風趣幽默,讓人如沐春風。有他在席上,絕對不會冷場。可是,這樣一位好校長,好丈夫,好父親,好朋友,卻離我們而去了,永遠的。他的QQ再也不會點亮了,我發的朋友圈他再也不會點讚了。

再次翻一遍周兄發的朋友圈,感動於他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裡,沒有一點消沉的跡像。拍幾個小孩騎自行車的圖,配文:多有意思啊!拍他們的生機盎然大園子,配文:到了這個季節,我們的大園子,真的很綠很美!拍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配文:人的所謂幸福都是痛苦換來的,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痛苦苦難是一個人、一個國家的養料。拍幾個孩子在玩耍,閒人在釣魚,配文:慢享生活,人生值得。還有一些題目是:愛人種的空中多肉花園;人間最美四月天;想再上一次學,我的母校!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不捨!

追憶好友周健

周健師專時是學校足球隊的隊員

生命無常,逝者已遠,活著的,認真活,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