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哥:一份迟来的悔悟

哑巴哥:一份迟来的悔悟

哑巴哥被扔掉了,是的,被他的亲爹亲妈给当个物件似的抛弃了。当我听到父亲对母亲说这件事的时候,心里确实一惊,那么俊朗的哑巴哥好可怜哟。

哑巴哥,名字就叫哑巴,是大姑家的大儿子,出生时,人都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定大福大贵。听大姑说,哑巴哥一岁多的时候,流感发烧在小诊所打过几天针。后来哑巴哥长到两三岁了,还是不会说话。去医院检查,竟然诊断出是聋哑儿,可能跟那次打针有关系。这不啻如晴天霹雳,给整个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哑巴哥:一份迟来的悔悟

不久,大姑又生了二儿子,三儿子,都非常健康。唯有哑巴哥每天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茫然孤立,他知道自己是独特的,因为自己不能像二弟三弟一样背着书包去学堂,不能像他们一样跟一群小伙伴撒丫子在旷野里疯跑。更多的时候,哑巴哥是随着爸妈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是踏着朝阳为鸡鸭猪羊割一大箩筐青草,日暮再伴着夕阳的余晖背回来一捆干柴。

转眼,哑巴哥已长成一枚青涩的少年,十四五岁,别的孩子都在忙着上中学,而哑巴哥在闲暇之余则会常常呆立于做木匠的二叔身旁,饶有兴趣地看着飞溅起来的刨木屑,然后目光随着二叔的叮叮当当的小锤子游移,脸上露出少有的微笑。再或者,二叔不做工的时候,哑巴哥就跑到本家一大伯修自行车的摊位前,看大伯给别人修车。有时,哑巴哥看着看着,就主动替大伯搭把手,大伯常对人说:“别看人哑巴哑呀,人灵光着呢!”

哑巴哥:一份迟来的悔悟

是的,哑巴哥不但人聪明,长得也精干帅气,十五六就长一米八的个子,白皙的脸上浓眉大眼,总是着一件很干净的白衬衫配一条蓝裤子,很有几分英气。这时的哑巴哥不知从什么时候,已经养成每天习武的习惯,整天一有时间就拿着一本书看着图有模有样的练习。别说,那一招一式还真像那么回事。

时光如白驹过隙,哑巴哥眼看着同龄人一个个抱得美人归,双栖双宿地过起了小日子,而自己还一直单着。就连自己的二弟也结了婚,哑巴哥那双深邃的眼神里时时流露出清冽的忧郁。大姑父也给哑巴哥找一个媳妇,但他却嫌人家胖,不漂亮,硬是不要。无奈,高不成低不就,这么一拖,婚事就给耽搁下来。

找不到媳妇,哑巴哥就整天寻事,庄稼活也不好好干,每天隔三差五不是摔只杯,就是打只碗。不时用手比划着,嗷嗷叫嚣,埋怨爹娘小时候不给自己看病,让自己落得个聋哑,说到恨处,竟然上手和他爹娘干架。


哑巴哥:一份迟来的悔悟

那天,哑巴哥推搡一下大姑,大姑一个趔趄,差点倒下。这一幕被正赶来的二弟顺子哥看到,顺子哥上去和哑巴哥理论,哑巴哥掉头去屋里拿出他那把习武用的大刀,一下子把顺子哥的胳膊划得鲜血直流。

这样天天鸡飞狗跳的日子可怎么过,大姑私下不知抹了多少眼泪。那天大姑父和大姑一合计,就动身带着哑巴哥离家了。大姑父带着哑巴哥从中原火车站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坐到湖南,在一个站口,姑父借口下车买东西,却直到列车开动,哑巴哥也没看到自己的爹上来。列车带着惶惑的哑巴哥一路向南飞奔而去。

哑巴哥走后的一段时间里,家里表面是平静了许多。可是每个人心里却不都是平静的。特别是大姑和姑父,毕竟是自己的骨血,这会儿人在哪里,也不得而知。心里不免一阵阵的酸楚、惦念、挂牵。

一个月后,广州警方一个电话惊醒了大姑一家人。原来从没有上过学的哑巴哥竟然会写自己的名字,及自己所处的省辖市名称。这个消息让一家人,特别是大姑喜极而泣。

哑巴哥:一份迟来的悔悟

回来后的哑巴哥黑而瘦削,没人知道那一个月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哑巴哥开始创业了,他问家里要了些钱,开了个修自行车的小摊子。哑巴聪明,手脚也利索,干的活没得挑剔,所以生意特别好。

闲暇的时候,哑巴哥会买些木料回来,还有一些器具,他自己动手,叮叮当当地做起了小板凳。他做的小板凳平整光滑而又结实,简直比卖的还好,有人给钱买,但他不卖,他会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只是,哑巴眼里的怨恨似乎更浓了些,大姑父简直不敢直视他的目光。

是的,他用手比划着说,那次走失是大姑父故意把他弄丢的。终于又在一次大动干戈后,大姑和大姑父离家出走了。这样的日子大姑实在撑不下去了。她想,要是自己离开了,哑巴哥就不会憎恨自己了。年逾古稀的老俩口来到省城,做了一份清洁工,虽然清苦,但却安宁。

哑巴哥:一份迟来的悔悟


转眼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哑巴哥最亲近的两个人走了。会木工的二叔和修自行车的大伯,平日里哑巴哥跟他们走得最近。自己的手艺都是从他们两个人那里学到的。二叔和大伯的离世,让已至中年的哑巴哥那忧郁的眼神更加显得深邃凝重了。

那天父亲节,顺子哥家的儿子又来给哑巴哥送好吃的。哑巴哥哭了,抱着侄儿呜呜地哭。然后第二天,哑巴哥让顺子哥陪着来到省城找到大姑和大姑父,扑嗵一声跪倒在地上,泪流满面“嗷嗷”比划着,指指自己,又指指家的方向,意思是自己再也不寻事了,让他们回家。

经历过世事沧桑,目睹了生死离别,年岁渐长的哑巴哥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明白了亲情的珍贵。他终于接受,当年的病并不是父母的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