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巴哥:一份遲來的悔悟

啞巴哥:一份遲來的悔悟

啞巴哥被扔掉了,是的,被他的親爹親媽給當個物件似的拋棄了。當我聽到父親對母親說這件事的時候,心裡確實一驚,那麼俊朗的啞巴哥好可憐喲。

啞巴哥,名字就叫啞巴,是大姑家的大兒子,出生時,人都說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將來定大福大貴。聽大姑說,啞巴哥一歲多的時候,流感發燒在小診所打過幾天針。後來啞巴哥長到兩三歲了,還是不會說話。去醫院檢查,竟然診斷出是聾啞兒,可能跟那次打針有關係。這不啻如晴天霹靂,給整個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

啞巴哥:一份遲來的悔悟

不久,大姑又生了二兒子,三兒子,都非常健康。唯有啞巴哥每天瞪著一雙大大的眼睛,茫然孤立,他知道自己是獨特的,因為自己不能像二弟三弟一樣揹著書包去學堂,不能像他們一樣跟一群小夥伴撒丫子在曠野裡瘋跑。更多的時候,啞巴哥是隨著爸媽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是踏著朝陽為雞鴨豬羊割一大籮筐青草,日暮再伴著夕陽的餘暉揹回來一捆乾柴。

轉眼,啞巴哥已長成一枚青澀的少年,十四五歲,別的孩子都在忙著上中學,而啞巴哥在閒暇之餘則會常常呆立於做木匠的二叔身旁,饒有興趣地看著飛濺起來的刨木屑,然後目光隨著二叔的叮叮噹噹的小錘子遊移,臉上露出少有的微笑。再或者,二叔不做工的時候,啞巴哥就跑到本家一大伯修自行車的攤位前,看大伯給別人修車。有時,啞巴哥看著看著,就主動替大伯搭把手,大伯常對人說:“別看人啞巴啞呀,人靈光著呢!”

啞巴哥:一份遲來的悔悟

是的,啞巴哥不但人聰明,長得也精幹帥氣,十五六就長一米八的個子,白皙的臉上濃眉大眼,總是著一件很乾淨的白襯衫配一條藍褲子,很有幾分英氣。這時的啞巴哥不知從什麼時候,已經養成每天習武的習慣,整天一有時間就拿著一本書看著圖有模有樣的練習。別說,那一招一式還真像那麼回事。

時光如白駒過隙,啞巴哥眼看著同齡人一個個抱得美人歸,雙棲雙宿地過起了小日子,而自己還一直單著。就連自己的二弟也結了婚,啞巴哥那雙深邃的眼神裡時時流露出清冽的憂鬱。大姑父也給啞巴哥找一個媳婦,但他卻嫌人家胖,不漂亮,硬是不要。無奈,高不成低不就,這麼一拖,婚事就給耽擱下來。

找不到媳婦,啞巴哥就整天尋事,莊稼活也不好好幹,每天隔三差五不是摔只杯,就是打只碗。不時用手比劃著,嗷嗷叫囂,埋怨爹孃小時候不給自己看病,讓自己落得個聾啞,說到恨處,竟然上手和他爹孃幹架。


啞巴哥:一份遲來的悔悟

那天,啞巴哥推搡一下大姑,大姑一個趔趄,差點倒下。這一幕被正趕來的二弟順子哥看到,順子哥上去和啞巴哥理論,啞巴哥掉頭去屋裡拿出他那把習武用的大刀,一下子把順子哥的胳膊劃得鮮血直流。

這樣天天雞飛狗跳的日子可怎麼過,大姑私下不知抹了多少眼淚。那天大姑父和大姑一合計,就動身帶著啞巴哥離家了。大姑父帶著啞巴哥從中原火車站坐上了南下的列車,坐到湖南,在一個站口,姑父藉口下車買東西,卻直到列車開動,啞巴哥也沒看到自己的爹上來。列車帶著惶惑的啞巴哥一路向南飛奔而去。

啞巴哥走後的一段時間裡,家裡表面是平靜了許多。可是每個人心裡卻不都是平靜的。特別是大姑和姑父,畢竟是自己的骨血,這會兒人在哪裡,也不得而知。心裡不免一陣陣的酸楚、惦念、掛牽。

一個月後,廣州警方一個電話驚醒了大姑一家人。原來從沒有上過學的啞巴哥竟然會寫自己的名字,及自己所處的省轄市名稱。這個消息讓一家人,特別是大姑喜極而泣。

啞巴哥:一份遲來的悔悟

回來後的啞巴哥黑而瘦削,沒人知道那一個月他是怎麼熬過來的。啞巴哥開始創業了,他問家裡要了些錢,開了個修自行車的小攤子。啞巴聰明,手腳也利索,乾的活沒得挑剔,所以生意特別好。

閒暇的時候,啞巴哥會買些木料回來,還有一些器具,他自己動手,叮叮噹噹地做起了小板凳。他做的小板凳平整光滑而又結實,簡直比賣的還好,有人給錢買,但他不賣,他會送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只是,啞巴眼裡的怨恨似乎更濃了些,大姑父簡直不敢直視他的目光。

是的,他用手比劃著說,那次走失是大姑父故意把他弄丟的。終於又在一次大動干戈後,大姑和大姑父離家出走了。這樣的日子大姑實在撐不下去了。她想,要是自己離開了,啞巴哥就不會憎恨自己了。年逾古稀的老倆口來到省城,做了一份清潔工,雖然清苦,但卻安寧。

啞巴哥:一份遲來的悔悟


轉眼一年過去了,在這一年裡,啞巴哥最親近的兩個人走了。會木工的二叔和修自行車的大伯,平日裡啞巴哥跟他們走得最近。自己的手藝都是從他們兩個人那裡學到的。二叔和大伯的離世,讓已至中年的啞巴哥那憂鬱的眼神更加顯得深邃凝重了。

那天父親節,順子哥家的兒子又來給啞巴哥送好吃的。啞巴哥哭了,抱著侄兒嗚嗚地哭。然後第二天,啞巴哥讓順子哥陪著來到省城找到大姑和大姑父,撲嗵一聲跪倒在地上,淚流滿面“嗷嗷”比劃著,指指自己,又指指家的方向,意思是自己再也不尋事了,讓他們回家。

經歷過世事滄桑,目睹了生死離別,年歲漸長的啞巴哥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明白了親情的珍貴。他終於接受,當年的病並不是父母的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