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杞国:顶级财商,整个国家充当中间商赚差价,贩马富国

听说过整个国家充当中间商赚差价繁荣富强的吗?

我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思路清奇的小国家一一自杞国

自杞国:只要我不强我就不说话,静静等待我“长大”

自杞国:顶级财商,整个国家充当中间商赚差价,贩马富国

自杞国示意图

大家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国家,它不在我们的主流国家序列里,是南宋时期滇东、黔西南地区的一个以“乌蛮”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反复擒拿的孟获就属于“乌蛮”一支。

宋朝时,自杞国由西南地区一些原住民建立,这些西南地区居民因为离中央王朝距离太远,少有机会官方认可的汉文化,所以被称为不开化的乌蛮。

因为是刚建国,生产和发展还跟不上,周边地区又乱糟糟的,局势不稳定,所以他们会在名义上臣服中原王朝寻求庇护。对于乌蛮来讲,反正天高皇帝远,即使臣服也管不了他们,反而还能抱住中央王朝的大腿,怎么想都不亏。

自杞国和宋朝之间就是这样若即若离的关系,双方为了维护地区稳定都不挑破。

后来,自杞国凭借着宋朝这根大腿的支援和庇护逐渐开拓地盘,把其余分裂的乌蛮部落统统整合,最盛的时候“拓地千里,雄于诸蛮”。

自杞国地域包括云南东部、广西额贵州西部一带,它的势力东进西突,横亘于南宋、大理之间,俨然已为一泱泱大国,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

也正因为自杞国地域的扩张,地盘横亘在云南和贵州之间,夹在南宋和大理国之间,这种南北狭长的国土形状就产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趋于稳定的大理国和统一中原的宋被自杞国隔开。

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为自杞国后来连接南北贸易做中间商赚差价提供了基础。

做中间商贩马富国

话说自杞国一直都是抱中央王朝大腿生活的存在,直到南宋初年方异军突起,其势力在南宋的活动及其势力的膨胀,究其原因都与广马贸易有关联。

可以说自杞国是贩马致富,以贸易立国,以战马经济崛起。

具体事宜一起来看!

自杞国:顶级财商,整个国家充当中间商赚差价,贩马富国

靖康之难

1127年,金军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宣告北宋灭亡。

赵估于商丘即位,成为宋朝第十位皇帝,史称宋高宗。

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先将都城迁于扬州,后迁于南京,最后定都杭州。

宋高宗成为南宋的开国之君,苟安于江南,史称宋室南渡。

在北宋没亡之前,朝廷为抵御辽、夏、金及蒙古的侵扰,大量取马于陕、川、滇诸地;待到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后,西马梗阻,原来产地的马云不来了,没有马匹怎么对付骁勇善骑的游牧民族?

自杞国:顶级财商,整个国家充当中间商赚差价,贩马富国

战马

所以不得不主要依靠广马即云南之马。

云南就是当时的大理国,大理国连接缅甸、印度,可通商中亚地区,中亚地区是产马良地,马匹优质,适合打仗。

但是云南,在古代那就是流放之地啊,途中还要经过云贵高原,那里地势崎岖复杂,几乎都是山路,羊肠小道,盘桓曲折,蚊虫横行,瘴气逼人,到了云南先不说马能不能买到,这买马的人还能活着就不错了,所以这个去大理国买马的差事几乎没人愿意接手,太危险。

商机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抓住。

自杞国一看南宋有买马需求但是又不敢去大理国,当即就灵光一闪,自己贩马卖给南宋,做个中间商安安稳稳赚差价。

说干就干,贩马。

但是史载自杞本不产马,哪怎么办,去哪弄马?

《宋史》卷198:“自杞诸蕃本自无马,盖转市之南诏。南诏,大理国也!

自杞国自己不产马就去大理国买马,反正大理国挨着西戎,它的马多,但是大理国和南宋被自杞国隔开,南宋的采购官员和大理国的马贩不能见面,正好给了自杞国做中间商的机会。

于是自杞国就把在大理国买来的马加钱卖给南宋,久而久之垄断了南宋的广马贸易。

南宋每年买进马匹二千匹,其中自杞马多至一千五百余匹,所以自杞国快速富有,拓地数千里,迅速称霸诸蛮。

到这里,中间商赚差价的历史故事结束了,我是书雄欢迎大家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