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為何有天地之差?

中國自古就有“重男輕女”的情節,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就是要生兒子傳宗接代。然而,最近幾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身邊人在生男生女的觀念上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先是“重男輕女”,隨後“生男生女都一樣”,現在“生個女兒就夠了”,大家平時也都會有意無意中調侃,生兒子就像“建設銀行”,生女兒則是“招商銀行”。

農村俗語“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為何有天地之差?

的確,社會壓力這麼大,把一個孩子從小養大,上學工作結婚等等一系列的開支,對一般家庭而言想想都頭大。農村有句俗語“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同樣是兩個孩子的家庭,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為何差別會如此之大?

農村俗語“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為何有天地之差?

自從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以來,許多人也都開始積極備孕,據不完全統計,有意願、有計劃生二胎的家庭,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一、頭胎是兒子,這樣的家庭都表示想再要個女兒,正所謂兒女雙全。

二、頭胎是女兒,這樣的家庭還想再要個女兒,兩個孩子有個伴兒,不孤單。

這個統計結果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傳統觀念裡,都是冒著超生罰款的風險也要生個兒子出來的,小品《超生游擊隊》中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情節。

農村俗語“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為何有天地之差?

養兒子的壓力到底有多大,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能看到過這樣的畫面:兩個人坐在一桌吃飯,一個人山珍海味,一個人蘿蔔鹹菜,於是有人好奇問道:“你們一個月都掙多少錢呀?”吃山珍海味的人說月薪三千元,吃蘿蔔鹹菜的人說月薪一萬元,問的人就更不解了,原來月薪三千元的人家裡倆閨女,而月薪一萬元的人家裡倆兒子。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家中一個兒子的,從小吃喝拉撒拉扯大,一直到買房買車結婚生子,在一個三線城市,大概要300萬,兩個兒子就是600萬!天啊!這對於工薪家庭而言簡直是天文數字,老兩口一輩子不吃不吃省吃儉用也攢不下這麼多錢啊!

農村俗語“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為何有天地之差?

事實上,養兩個兒子不單單要承受經濟上的壓力,很多人表示,兩個兒子是什麼概念?意味著以後要做兩家的婆婆,婆媳本是天敵,這下好了,一下多了兩個敵人,這還不算完,等做了奶奶,兩家的孩子都要帶,稍有閃失厚此薄彼,最後吃力還不討好。所以說許多家庭考慮到現實情況,要麼索性不生,要麼就賭一把。

農村俗語“兩個閨女一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朋友們,你們贊同小編的看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