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有位書法名家叫張祖翼,字逖先,他是我國近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和金石收藏家。他與吳昌碩齊名,又與吳昌碩、汪洵、高邕之,同稱為“海上四大書法家”;同時他還是“海派書畫”的首倡者之一。
張祖翼出生在一個“四代十翰林,三代十高官”的顯宦世家。他活了69歲,雖然仕途不暢,但在學問的精進上從未間斷。張祖翼幼年時期就表現出對篆書,隸書和金石濃烈的學習興趣。他的篆刻,學習鄧石如,同時效法石鼓、鐘鼎;隸書取法漢碑、魏碣。有《磊盫金石跋尾》《漢碑範》等作品傳世。
張祖翼晚年寓居上海,以賣字為生。上海的文化風氣和藝術氛圍,是首屈一指的,他還與吳昌碩、李瑞清等名士有交流。張祖翼還是清朝最早走出國門看世界的名士之一,35歲時他曾赴英國遊歷近一年時間。他把所見所聞寫成詩歌百首,回國後還出版了《倫敦風土記》《倫敦竹枝詞》等書;他以“楊柳青青江水平”的詩人筆調寫泰晤士河,使得他的書籍異趣橫生,當時人們非常愛看。
張祖翼臨習“入古而不泥古”,筆筆古味濃厚,一點也沒有飄浮的姿態,他寫出的字一派生機清健,盡顯大家風範。不僅篆隸神俊,他的行楷書也因為有碑意,顯得古韻風雅,令人回味無窮,不過他的篆隸成就高於行楷。
張祖翼諸體皆能,對所作隸書頗為自負。他作隸書,以糊狀濃墨寫字,但是用筆乾淨爽健。得意之作,常常要蓋上鄧石如所治“八分一字直(值)百金”一印。這既反映出當時市場對其藝術價值的高度認可,也是他對個人書藝的自信表現。位於西子湖畔的西泠印社,石坊額上隸書“西從泠印社”四字,即出自他的手筆,張祖翼在清末民初的社會影響力可見一斑。
後人大多將張祖翼歸為 “碑派”書家。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所臨漢魏石刻,不僅用功而且品類多,臨漢碑100多種,如《石門頌》《張遷碑》等。其筆法工穩嚴整,在結字的處理上,他在遵照原碑構形的基礎上,將原作的古厚恣肆改為俊雅溫和,體現出張祖翼身為學者所具備的穩重和理性。
張祖翼的書法中成就最高的是篆書,不僅面貌多且生動。這種“生動”,不僅源於多年研習《散氏盤》《毛公鼎》等金文名品。張祖翼潛心研究金文,並把它作為篆書筆法的根本,所以他的小篆渾毅古厚。還源於他的筆墨技巧受時風的陶染的緣故。張祖翼的篆書注重神采與墨韻,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欲和過人的膽識。
張祖翼存世書作,也多為篆隸。我們今天見到他的隸書對聯,寫得靈動舒展,字裡行間透著靜穆古雅之氣。張祖翼的書法本身具有很高的價值,下面這幅作品在2013年北京傳是國際拍賣中,成交價17.25萬元。
張祖翼的名望不僅僅是在書畫界,還富於收藏,眼界非常寬闊。尤其在金石碑拓領域的收藏極為豐富涉獵廣,並勤於臨摹;偶爾畫蘭竹,也很有韻致,一望便知出自書家的手筆。張祖翼真是位多棲的書法家,你喜歡他的書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