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原因3大坑3種“標準答案”,拆招面試題“上家公司離職原因”

面試時,新公司的HR為什麼會問你從上一家公司離職的原因(或是換工作的原因)呢?

目的主要有3個:

1. 側面瞭解你在職業發展中比較看重的因素;

2. 瞭解你的職業成熟度,或是未來的職業發展計劃;

3. 評判公司給出的條件是否符合你的職業期待。

舉個例子,以前我面試過一個95後的小姑娘,學校不錯,專業對口,也有相關工作經驗。唯一一個問題是,她在上家公司只工作了不到1個月就辭職了。

於是我問她,“你之前的公司看著還不錯啊,你的離職原因是什麼呢?”

姑娘回答,“哦,那家公司的人際關係太冷淡了,我實在受不了。”

“舉個例子呢?”當時我心想,入職一個月的小姑娘,怎麼會對“人際關係冷淡”深有感觸呢?

結果她回覆,“我都入職一個月了,都沒人跟我一起吃午飯。你說他們是不是太過分了!”

當時我差點沒忍住笑聲,心想這個孩子真是沒長大啊!最終委婉地拒絕了她。


3個原因3大坑3種“標準答案”,拆招面試題“上家公司離職原因”


馬雲說:很多員工離職的真實原因只有兩個,一是錢給少了,二是心委屈了。

這話說的很有道理。

但在面試新公司時,你肯定不能給這麼寬泛的答案,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某一點上。

解釋過往離職原因時,有3個坑一定要繞開:

1. 忌抒發大量負面情緒。

什麼樣的原因會讓你抒發大量負面情緒呢?

比如,說前東家的壞話,想什麼老闆壓榨員工、辦公室政治太複雜、同事的能力太低下等等。

即便這是你離職的真正理由,也要儘可能不講或者少說,避免撕開一道口子後,你的情緒收不住,開始滔滔不絕地跟新公司的人事抱怨、吐槽,留下很負面的印象。

2. 忌用一些過於主觀的因素做理由。

什麼叫做“太過主觀的理由”?

比如,不喜歡上一份工作;工作太辛苦,我扛不住壓力;我沒辦法跟前公司的領導/同事好好相處等。

這一類的原因,很容易讓新公司的HR認為是你個人的問題太多,像是工作選擇太草率,一不開心就離職;工作能力差,辦公效率低,還喜歡找給自己找藉口;或者不擅長基本的人際交往,沒辦法融入正常的辦公氛圍……

3. 忌引出一個更大的話題,自己又圓不回來。

還有不少人看多了網上的建議,隨便找一個大而泛的藉口搪塞,可是自己又沒想清楚如何解釋,結果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這一類的理由有:公司的發展與個人職業規劃方向不符;自己不看好上一家公司所在的行業;自己與公司的理念不合等。

如果這時候,HR接著你的話題再追問一句:那你個人的職業規劃具體是什麼?你為什麼看好我們這個行業?你是如何看待我們這家公司的發展理念呢?

萬一你接不上話,那麼場面一定會十分尷尬,甚至會影響到你的面試結果。


3個原因3大坑3種“標準答案”,拆招面試題“上家公司離職原因”


這3個原因很實在:

1. 陳述客觀原因。

比如,上一家公司換地點了,導致你離公司的距離實在太遠,通勤時間過長;

或者,因為業務需要需要頻繁出差,但是自己的身體吃不消,需要換個工作環境等。

這一類的回答一般都很客觀,而且公司離家的距離、出差頻率等信息都是可以從招聘信息中獲得的,能說明你對新公司有了解、有對比,而且新職位確實能滿足你的剛性需求。

2. 經考慮的發展因素。

比如,前一家公司管理扁平,晉升機會太少,自己的個人發展空間有限;

自己未來3~5年的發展計劃是XXX,之前的平臺難以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只好謀求新機會;

個人對新公司/新行業進行了深入調查,認為無論是發展趨勢還是理念,都與個人的職業發展需求和期待相匹配,所以希望加入新公司大幹一番。

這種回答方式比較適用於應聘中高端的技術或管理崗位,不僅能說明你很有事業野心,也能向HR傳達“我的職業成熟度很高,選擇貴公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3. 向新公司拋橄欖枝。

我的一個朋友去500強企業面試,在被問到離職原因時,她的回答特別出彩。

她說:“畢業時我就面試過貴公司,但是當時能力有限、資歷平平,沒能謀得一份工作。後來我就進入前東家發展,老闆和同事對我很好,我的能力也得到了極大歷練,3年內從XX崗位升職到XX,為公司創造了XX萬效益。但我個人還是深深被貴司這個大平臺吸引著,希望能再獲得一次機會。”

一段話,既表明了自己的初心,表明會在新公司裡穩定發展一段時間,也用具體的數據或案例說明了近年來的努力和成長速度之快。

最後這位朋友不僅獲得了大公司的Offer,職級和薪水也比原本期待的要高。


3個原因3大坑3種“標準答案”,拆招面試題“上家公司離職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