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基層黨建新變化」黨建品牌從“一般化”到“質量好”

為夯實黨在邊疆、民族地區的執政基礎,4個主題年實施以來,雲南堅持結合邊疆民族地區實際,突出特色抓黨建,不斷深化邊疆黨建長廊建設,著力打造了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邊疆黨建品牌,推動黨建品牌從“一般化”向“質量好”轉變,為雲南邊疆民族地區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打好“藏區黨建”牌 助力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

走進迪慶州,路邊的村寨裡,不時有鮮紅的國旗、黨旗映入眼簾,如同走進了一幅漫長的畫卷。近年來,迪慶州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社會綜合治理等各項工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打下了堅實基礎。

維西縣白濟汛鄉永安村村民分散居住在平均海拔2000米的二半山區和高寒山區,該村基礎設施滯後,村民收入較低。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扶貧工作者同各級黨委、政府上下齊心,按照“一村一品”發展思路,永安村以合作社為載體,為農戶提供“現金+飼料+勞資”的個性化入股選擇,採取“貧困戶自願入+幫扶責任人幫入+分紅資金復入”的方式,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入股參與集體經濟發展。

在脫貧攻堅中,維西縣進一步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五級書記抓扶貧”的責任制,強化“軍令狀”和“交總賬”意識,推動基層組織建設邁上新臺階,不斷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按照時間節點,確保剩餘貧困村、貧困人口在2020年上半年全面達到脫貧標準。

迪慶州還建立了“新時代感恩教育”行動四級紅旗宣講隊,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和先進典型等宣講,築牢藏區黨員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意識,進一步堅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種葡萄、養豪豬、住新房……在香格里拉市東旺鄉勝利村陽都村民小組,家家戶戶過上了好日子。“黨員群眾和村民自發組建了‘雪山雄鷹感恩連’,把感恩之情化為實際行動,為群眾宣講法律法規、惠民政策,幫扶困難群眾,並積極做好村組人居環境提升和維護,倡導群眾講文明、樹新風。”該村黨支部書記倪建華說。

同時,迪慶州以打造藏區黨建工作新品牌為目標,持續開展“反對分裂、維護穩定、促進發展”主題教育和“黨旗飄飄亮身份”行動。全州先後創建了50個“紅旗黨組織”,選樹了200個“紅旗黨員家庭”“紅旗黨員標兵”,進一步豐富了迪慶黨建內涵,為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凝聚了強大的正能量。

“4年來,迪慶州採取主題年統籌、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規範化建設等辦法,圍繞特色主題教育、黨建促脫貧攻堅、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等內容,積極補短板、抓規範,全面提升藏區基層黨建工作質量。”迪慶州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打好“邊疆黨建”牌 守護國土安全促進邊境發展

因雲南邊境線長,不少邊境村寨與境外只有一水之隔,甚至一網之隔。面對這樣的特殊情況,守護好國土安全、維護好邊境群眾的生活安寧非常重要。為此,雲南相關州(市)緊緊圍繞“守邊固防、邊穩民安”的要求,在黨組織的引領下,探索開展警地共建之路。

與緬甸僅一江之隔的勐海縣打洛村勐景萊村民小組,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曾面臨較大的治安壓力。2017年9月,勐景來景區有限公司黨支部、打洛邊防派出所黨支部和勐景萊村民小組黨支部結合邊疆、民族、警企村(邊防武警、企業、村)等特色,攜手建立了“警企村”聯合黨支部。按照“基層支部一起建、組織生活一起過、規章制度一起研、群眾工作一起做、平安口岸一起創、企業發展一起推、民生大事一起辦”的思路,實現了組織聯建、黨課聯講、活動聯過、黨員聯管和邊防聯固的良好局面。

“在邊境線上,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村民就是一名哨兵,現已形成黨員、官兵、群眾同心協力發展的局面。”雲南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雲南以黨建為引領,在邊疆民族地區築起了一條堅實的紅色長廊,切實把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建成推動發展的堅強堡壘、維護穩定的堅固基石、抵禦滲透的鋼鐵長城。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邊境群眾心中,“車頭”就是黨支部。在素有“極邊烏龍茶第一村”之稱的騰衝市明光鎮自治社區,烏龍茶樹是當地群眾的“搖錢樹”。

說起村裡烏龍茶產業的發展,村民都說:“多虧我們有個好支部。”產業發展之初,針對散戶缺乏技術,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等問題,村黨支部採取“公司+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通過建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戶、黨員示範崗等方式,讓黨員帶頭幹、領著群眾幹。幾年前,自治社區還專門成立了烏龍茶專業合作社黨支部,黨員帶頭統一技術、制定質量標準,提高烏龍茶品質和抱團發展產業、闖市場的能力,助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4年來,雲南採取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規範化建設、常態化調研、系統化考核、多元化創新等措施,持續深化“邊疆黨建長廊”建設,不斷夯實黨在邊疆執政的組織基礎。如今,走進邊境地區,不論是國門口岸,還是民族山寨,處處都能看到黨旗、國旗迎風飄揚。在黨組織的引領下,邊境線上“組織強、邊民富、邊疆興、邊防固、邊關美”的動人畫卷正徐徐展開。

打好“黨建+民族文化”牌 激發民族地區新活力

立足雲南少數民族多的實際,為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入腦入心,讓黨的精神在民族地區紮根,雲南不斷培育出具有邊疆民族地區特色的黨建品牌。

“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有的黨員學歷不高,部分老黨員連漢語都聽不懂。”雲南省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幫助黨員更好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各地在開展“萬名黨員進黨校”培訓中,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師資配備上都注重因地制宜,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採用民族語言和漢語“雙語”教學,不斷提升培訓質量,增強培訓效果。

“宣講小分隊到我們村,在村史室裡、田間地頭、農戶家中,用新舊生活對比,用一樁樁實事,用聽得懂的話講給我們聽,我們更加感受到黨的政策真是好,一定努力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耿馬縣賀派鄉芒抗村村民刀玉紅說。

臨滄市結合實際,以市縣宣講團成員、鄉鎮幹部、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為骨幹,組建佤語、傣語、苗語、拉祜語、布朗語、彝族俐侎語等少數民族語宣講團和“火塘宣講小分隊”100多支,深入少數民族村寨,圍火塘、進地頭、話家常,採取民族幹部宣講、民族語言講解、民族文字闡釋、民族節慶展示、民族文化體現的方式,深入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說老百姓的話,講老百姓的事,面對面地引導、心貼心地解答、實打實地點撥,讓老百姓能聽懂、能領會。

在邊疆基層黨組織建設中,雲南還探索形成了用民族語言傳播黨的聲音、用民族文字解讀黨的政策、用民族幹部開展黨的教育、用民族藝術弘揚黨的文化、用民族節慶宣傳黨建成果的“民族五用工作法”。同時,選聘“雙語”黨建信息員和有威望的黨員,組建“流動黨校”,用播放民族語言電教片等方式,提高黨員教育培訓實效。

這些切實有效的做法,不斷夯實了黨在邊疆執政的組織基礎,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雲南網通訊員 楊旭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