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迎黃金期:沛嘉醫療本月尋求上市聆訊,華為、騰訊等入局

  據IPO早知道消息,醫療器械研發商沛嘉醫療將於本月尋求上市聆訊。

  今年1月23日,沛嘉醫療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

  招股書顯示,成立於2012年的沛嘉醫療主要覆蓋中國各經導管瓣膜治療醫療器械市場以及神經介入手術醫療器械市場。

  IPO前,沛嘉醫療於2019年11月宣佈獲得1億美元C輪融資,該筆融資也成為近年來國內介入乃至醫療器械領域,融資金額最高的項目之一,獲得某全球知名PE基金、遠翼投資、國投創新、誠通基金等知名機構投資,包括經緯中國、禮來亞洲基金在內的現有投資者繼續投資。

  目前,創始人兼CEO張一持有30.93%的股份,經緯中國和高瓴資本各自持有10.07%和9.33%的股份,為前兩大機構投資方,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喻志雲擔任非執行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啟明醫療2019年登陸港交所以來,又一家經導管瓣膜治療器械提供商——沛嘉醫療赴港IPO。

  啟明醫療自2019年12月上市以來,股價表現頗為強勢。截至2020年2月7日收盤,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四成。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投資者對經導管瓣膜治療這一領域的看好。

  醫療器械市場持續擴容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醫療器械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據新華財經和麵包財經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A股上市醫療器械公司總數已經達到62家,其中半數以上是2016年及之後上市。

  醫療器械公司的上市速度明顯超過其他類型的醫療企業。2016年之後,A股新上市的醫療器械公司數量佔新上市的醫療行業公司數量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2019年,A股共有18家醫療企業成功上市,其中醫療器械公司就有11家,佔比61.11%,達到歷年最高水平。

  而2020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內不少巨頭在醫療器械領域開始行動。據不完全統計,最近一段時間,騰訊、依圖、瑞幸、聯想集團全資子公司等變更經營範圍,新增銷售醫療器械。京東、百度、華為、格力等則是成立新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醫療器械I、II類等。

  據艾媒網此前報道,4月1日,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股。經營範圍包括了醫療器械(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而4月11日,格力電器新增一條對外投資提示,新增投資公司為成都格力新鷺醫療裝備有限公司。

  醫療器械迎發展黃金期

  今年由於公共衛生事件的存在,醫療行業中存在的機會更加值得關注,其中醫療器械的前景頗為看好。

  2月24日,高瓴資本發佈了一封“致創業者的一封信”,正式宣佈成立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高瓴創投,將醫療器械作為重點關注的四大領域。

  據艾媒諮詢此前發佈的《2019-2022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大數據及標杆企業運行監測報告》指出,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近五年來一直保持穩步增長。數據顯示,中國醫療器械整體市場規模已由2014年的2556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304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屬於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黃金期,預計到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9000億元。

醫療器械迎黃金期:沛嘉醫療本月尋求上市聆訊,華為、騰訊等入局

  高端市場將成下一個發力點

  按照不同的市場定位來劃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基本由中低端產品以及高端產品構成,中低端市場包括DR設備、CT機等產品,高端市場包括MRI、PET-CT等產品。

  早期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在中、低端市場佔據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份額比例最大,競爭格局形成多而散的局面;而在行業高端市場中,由於其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不易研發製造,技術水平的限制和發達國家的資源壟斷等因素,因此行業中的高端產品目前仍然主要依賴進口。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早期中國醫療器械市場中,中低端產品佔據了將近70%的比例,而高端產品僅佔30%左右的比例,而國際醫療器械市場的結構為高端產品佔55%,低端產品佔45%。

醫療器械迎黃金期:沛嘉醫療本月尋求上市聆訊,華為、騰訊等入局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相比於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近三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結構已趨向優化但結構依然嚴重不平衡,高端醫療市場將成為下一個發力點。

  未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以及醫療器械行業的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醫療設備將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並實現從中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進口替代的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