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单日新增病例重返1000+,短期放开限制不可能|疫情日记

2020年4月19日 星期日 新不伦瑞克省(加拿大) 晴

文|麦乐迪

一、全世界大团结,一起来娱乐

一个新的星期又要开始了。掐指算算,在家隔离的日子有一个月了。(3月13日是春假之后最后一天上学,然后全省学校关闭。)这一个月里,我们去了一次Costco大采购,两次Walmart补充新鲜蔬菜(停车场pick up),两次中国超市补充中餐食材(微信预定,在店门口扫码付款,无接触提货。听说我没口罩,中超老板还送了我一个),开车带娃在河两岸兜了一次风,然后就没出过小区了。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社区里的小公园/儿童游乐场也被拉上了封条,提防有孩子的家庭来“扎堆儿”。据说多伦多有人在公园里溜了会娃,就被开了几千刀的罚单……

加拿大单日新增病例重返1000+,短期放开限制不可能|疫情日记

一周前拍的本地儿童游乐场,现在天气回暖,雪都化了。图/麦乐迪

天气好的时候,人们还是按捺不住想出门的。以往这个时候(白天最高气温接近10度),加拿大人早就短袖短裤人字拖地在大街上逛了,现在只能短袖短裤人字拖地在小区里溜圈儿。每天在家门口看邻居们走来走去,点评一下谁家的宝宝或狗狗比较可爱,成了我们现在为数不多的宅家娱乐项目之一。

加拿大单日新增病例重返1000+,短期放开限制不可能|疫情日记

昨天有一个大事件,就是全球歌星(音乐人)为抗击疫情募捐,联合在线直播的一场演唱会——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网上把这次演唱会称为2020年的Live Aid(1985年全球歌星为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饥荒筹集资金),能见证这种会被载入史册的活动也是蛮激动人心的。昨天下午的朋友圈里大家都在刷截屏,我们一边看着直播,一边聊微信,看出了春晚的感觉。

加拿大单日新增病例重返1000+,短期放开限制不可能|疫情日记

说实话,这种网络直播在家唱歌的演唱会,跟Live的效果还是有挺大差别的,8个小时看下来,其实有点儿boring。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有趣的地方是:有人唱着歌,狗狗跑进来了,只好一边抱狗一边唱;还有小哥直播,背后的床上被子都没叠,让我这种轻度强迫症患者一直盯着他的床,都不知道他唱了什么:在播世界各地的人们用音乐互相加油鼓励的片花时,其他国家都是流行歌曲,Happy Birthday之类的,意大利的阳台上上演的是歌剧(心中对意大利人民充满了敬意)……

有点遗憾的是华人歌星参加的不多,也许因为自己是华人,所以想看到更多熟悉的面孔?也可能是觉得在这种世界性的舞台上,华人的音乐占的分量还是太小?但不管怎样,演唱会募集到了1.279亿美元用于抗击疫情,这个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加拿大单日新增病例重返1000+,短期放开限制不可能|疫情日记

宅在家里的非常时刻,也有不少福利。百老汇歌剧可以在网上免费收看了,太阳马戏团的演出也在网上放出免费视频,各地顶尖的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更是开放大量的免费网络资源,有些连热门电影都限时免费了……我常有一种想法,平时散落在各处的零件,因为席卷全球的疫情,组合到了一起,成为一部正在轰隆隆启动的巨大机器——全世界大团结,就是这个意思吧?

全世界人民在这个非常时期的娱乐精神也是一致的,网上各种搞笑的段子满天飞。加拿大没有太多大牌娱乐明星(有几个也都跑到美国去挣钱了),大家就拿总理当明星。前几天是给他编了首“speaking moistly”的歌,今天又弄了个“撩头发”的小视频,配上“陪你去看流星雨”的BGM,还真能媲美F4。

隔壁邻居的总统也不让人省心,前几天说要去做脱口秀,今天又搞了个签名照(哦不对,是签名支票)。老外损起领导人来,可一点儿不手软,啥难听说啥,啥样子难看就P成啥样(还记得那个总统头像马桶刷不?)。没办法,这叫“言论自由”。

二、每当形势好转,就觉得差不多快熬出头了吧?

还是说回正经事儿吧。

加拿大单日新增病例重返1000+,短期放开限制不可能|疫情日记

前几天我们这个省已经没有新增病例了,今天又冒出1例;全加拿大的新增前两天也降到1000以内了,这两天又重返1000+。

每当形势好转时,就觉得哦,差不多快熬出头了吧。没有新增病例那几天,大家都在说没准儿我们省会成为加拿大第一个放开限制、恢复正常的省份。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想多了。

今天还看到一个消息,美国几个机构在街头或Facebook上征集志愿者,随机检测,发现其实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比官方公布的数字要高得多,很多人没有症状所以并不会去检测。

这消息乍一看很恐怖,会让人觉得哇,周围都是病毒啊,很多人不知不觉就成了病人。但仔细想想,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个好消息吧,说明这种病毒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么恐怖,也不是一被感染不死也丢半条命的那种。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其实说明病毒有可能和人类“和平共处”,只在人们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才出来作乱(日常生活中很多病毒都是这样)。

这样想,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国的很多年轻人并不把这次疫情当回事。他们可以从很多渠道了解到有关病毒更全面的信息,知道这种病毒基本上不会把他们怎么样(当然有特殊情况,任何年龄段都有),加上那颗年轻躁动的心,自然是“宁死也要自由”(其实如果致死率是50%以上,看看他们还会不会这么说)。

病毒虽然对年轻人不会怎么样,但是可以通过他们传染给老年人等高危人群,这也是为什么专家和政府依然强调stay home和social distancing的原因之一吧。

还有一个新闻让我印象深刻。说的是英国一家专门服务于医疗系统的慈善机构收到了超预期的捐款,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这些资金将用于为在疫情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及他们的家属提供后续的支持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强调,他们不会用这些善款去购买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因为“这是政府该出的钱”。

在英国医疗系统,政府负责哪些部分,民间慈善负责哪些部分,其实早就有明确的划分。大家各司其职,慈善捐款多了,也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少出点儿钱,或是用捐款来补贴政府的不足。

熬过了长达六个月的冬天,现在院子里的小草返青了,墙根儿的郁金香也长出来了,加拿大的春天正式开始了。

加拿大人疫情期间待不住,停车场里聚会晒太阳聊天 | 疫情日记

隔离期间天天做直播的特鲁多,暖心讲话让华人路转粉 |疫情日记

为了压平曲线?加拿大和美国为何都选择拖久疫情时间|疫情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