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大


家暴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大

作者 | 网络

来源 | 家教尚书365(ID: jiajiaoshangshu365)、好分数(ID:haofenshu)

海狸想说

上周家暴的话题,引爆了网络,而女性作为家暴受害者,也受到了全网的支援,不仅是法律上的,还有情感上的。

在事件发酵一周后,仔细想想,我们聚焦了家暴对女性的伤害,却忽略了家暴家庭中的孩子的状态,他们究竟会经历什么呢?

0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那些从小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家暴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大

这9000万孩子中,有的是家暴目睹儿童,有的还是家暴直接受害者。

38岁的导演黄莉,在《演说家》的舞台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11岁那年,她在睡梦中被父母吵架的声音吵醒,她从门缝中目睹了妈妈被施暴的全过程。

从那开始,妈妈经常无缘无故的打她,而且都是在爸爸不在家的时候。

她从来不敢告诉爸爸,因为她怕爸爸知道了,更加严重的打妈妈,而妈妈会更加严重的打她。

她不能反抗,只有隐忍。

11岁的黄莉,在课桌上写下了一个“忍”字,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长大,能够远走高飞。

19岁的时候,她独自一人去北京,成为一名北漂。

逃离了家庭,可暴力的阴影,一直在她身上延续,像阴霾一样笼罩着她的人生。

她习惯了隐忍和牺牲的方式,在亲密关系中,她说:

“我从小没有学会反抗,也没有学会保护自己,所以在后来所有的亲密关系当中,我也只会一种相处的模式,就是隐忍和牺牲。

可是一味的隐忍和牺牲,并没有换来爱和尊重,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和伤害。”

黄莉用了27年的时间,经过4年的心理治疗,才敢讲出这些过往,而那些至今还在捂着伤疤哭泣的孩子呢?

施暴者喜欢对亲近、无反抗能力的人的发泄,孩子,是多“合适”的发泄对象啊!

有的人,像黄莉的妈妈一样,把怒气转移给孩子;有的人,是打老婆的时候,“顺便”打一下孩子。

黄莉的爸爸一直都不知道妈妈在打她,生活中又有多少孩子,被“偷偷”的打?

我们必须对家暴零容忍,因为孩子很有可能是家暴的直接受害者。

02

针对儿童习得暴力行为的原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曾做过一个实验。

研究者从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中,各挑选了36名男孩和女孩,并分成三个组。

其中,有一组儿童会观察成人对波比娃娃施暴的场面。

那个人会坐在波比娃娃身上,然后反复击打它的鼻子,又把它抛向空中,并在房间里踢来踢去。

一边踢,一边谩骂,暴力场面持续10分钟后,实验者会把孩子带走。

最后,所有参与实验的孩子,会被带进一个放置了攻击性玩具的活动室。

研究人员等着孩子们对此作出反应。

实验发现,那些观察过暴力行为的孩子,其攻击性,远高于别的孩子。

在这些孩子中,男孩平均表现出104次暴力行为,而女孩只有48.4次。

同时,男孩的身体攻击倾向明显,而女孩的语言攻击倾向明显。

班杜拉相信,当成人在儿童面前施暴时,就等于在给儿童传达这样的信息:暴力是被允许的。

因此,儿童自身对攻击倾向的抑制,就会减少。

当一个孩子成长于家暴环境中时,他每次挨打,都会加深一个信念: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这个想法在他今后的成长中,没有得到修正,他就会从“受虐者”逐渐变成“施虐者”。

在精神分析中,我们把这个叫做认同。

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向施暴者认同。

他们认同了施暴者的力量感,并相信,这种力量可以帮他们改变“受虐”的命运。

施暴是一种极端低智的行为,说明这个人心智极度不成熟,或者说还没进化好。

所以当家暴者自己无法通过正常沟通途径来解决问题时,就会心智退化到一种很幼稚的状态,想简单粗暴地用暴力“解决问题”,用这种力量来让“受虐者”认同自己。

03

小海狸还想跟大家强调,不止男人打女人叫家暴,家长打孩子一样叫家暴,而且成年人与幼童的体力悬殊更大。

调查显示,中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率是29.7%-35.7%,其中,有1/4是人格障碍患者,甚至还有些是反社会型人格。

当这些遭遇家暴的孩子,逐渐成年后,幼时埋下的“施暴种子”,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除,反而会因为力量上的优势,逐渐让这个种子发芽。

弱者虽然需要保护,但我不希望弱者永远是弱者。我希望他们通过努力,战胜自己,勇于面对生活。

对“施虐者”来说,最大的敌人不在外界,而在自己心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家暴者无论是男性向女性施暴还是成年人向孩子施暴,本质都是说明这个人内心是极度自卑、懦弱的,不论现实层面是否取得不错的成绩。

当他们一次次对别人施暴,想让自己变强,想除掉内心深处,那个脆弱的自己时,他们注定要失败。

因为他们真正恐惧的,其实是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

那个弱小的自己曾被人攻击过,打压过,甚至差点死掉。

家暴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大

而现在,他缩在角落里,遍体鳞伤。

他等着被人理解、接纳和疗愈,然而使用暴力,却不可能做到这些。

施暴不会让一个人变强,那些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正是因为不够强大,所以才要用力量,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如果你现在还认为打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觉得不打不成器,我是为孩子好,那以后你的孩子就很可能也会成为施暴者,或者成为家暴中的受害者。

真正的强者,绝不是没有恐惧和脆弱,而是即便心怀恐惧,他们也能背负着这份感觉,奋力向前。

04

守护家人,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暴力。

不要让父辈的暴力延续到自己身上,更不要让自己的暴力延续到孩子身上。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们的家庭很有爱,家庭暴力离我们很遥远。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教导孩子远离施暴者,让他们对暴力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1. 确保自己的家庭远离暴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行为的镜子。

首先从自己家里做起,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产生暴力冲突。

如果在孩子面前产生肢体冲突,事后应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安抚孩子的情绪,并杜绝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

2. 遇到相关事件时告诉孩子怎么办

孩子在校园里、新闻中也有可能听说过“家暴”的概念,或者在校园里目睹过暴力的行为。

与孩子多沟通他们的看法,让他们对暴力行为有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

同时要告诉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远离有暴力倾向的人。

3. 告诉孩子男女平等

无论我们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应该对他们进行早期的教育介入,打破性别的负面影响,建立性别平等的正确观念。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加害者,也不要成为受害者。

同时,性别平等教育还可以预防及阻止校园霸凌、性骚扰、性侵害的发生。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现在还认为打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觉得不打不成器,我是为孩子好,那以后你的孩子就很可能也会成为施暴者,或者成为家暴中的受害者。

面对家暴,请拿出壮士断腕的魄力,和过去勇敢地做个告别!

在日复一日的伤害和控制中,你失去的不只是自我,更是孩子的一生!

结语

家暴不仅仅让孩子面临着身体上的危害,同时还让孩子承受着心理伤害。

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维护孩子的权益,让孩子远离家暴,彻底杜绝家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已是孩子接受教育最原始的地方,当这个环境充满着暴力的时候,给孩子带来的是不可挽回的伤害!

家暴对孩子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大

END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不妨点个顶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公众号——搜索【嗨狸成长】(gh_465fd386fc05),关注即可免费领取【儿童有声英文绘本资料】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