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士革刀的祕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若是有人說他想要收藏一把由“花紋鋼”打造而成的刀。

相信絕大多數第一時間在腦海裡浮現的,除了我國自古就有的由“摺疊花紋鋼”打造的刀劍以外,還會浮現另外一個名字,也就是由“烏茲鋼”鍛造而成的“大馬士革刀”。

不過若是收藏由“摺疊花紋鋼”打造而成的刀劍還好說,畢竟摺疊花紋鋼的鍛造工藝在我國流傳已久不說,更是有著明確的史料記載以及出土文物等例證可以提供參考。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就好比民國時期較為著名的“北平折花劍”,其所採用的就正是正兒八經的古法摺疊花紋鋼鍛造工藝。

但若是想要收藏一把正兒八經的“大馬士革刀”可就不那麼容易了,雖然現在市面上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大馬士革刀”,但絕大多數都是有其形而無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大馬士革刀實則在市面上鮮少有之。

甚至還有很多人都說真正的“大馬士革刀”鍛造工藝已經失傳了。

然而事實上,真正的“大馬士革刀”的秘密並未失傳,而且從古至今一路傳承下來的“大馬士革刀”雖然少,卻也不是沒有。

以現在那發達的科學技術水平,也完全能夠對大馬士革刀的秘密進行破解,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真正意義上的大馬士革刀在市面上鮮少有之呢?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單一鋼材打造

這就要從“大馬士革刀”的秘密開始說起了。

眾所周知,人類在評價一把刀是不是“寶刀”的時候,往往都會從鋒利度、堅硬度、以及韌性等方面下手,而且若是用於收藏品鑑的話,勢必還會講究“寶刀”背後所隱藏的“歷史價值”。

而大馬士革刀的發源時間最早甚至能夠追溯到公元十一世紀左右,其製作材料“烏茲鋼”,更是發源於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古印度”,所以“烏茲鋼”也被稱之為“印度鐵”。

直到傳入“大馬士革”然後被製作成武器以後,製作大馬士革刀的材料“烏茲鋼”才被稱之為“大馬士革鋼”。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這也就意味著大馬士革刀其實就是“單一鋼材”打造而成,而不是我們現在很多人所想的跟“摺疊花紋鋼”一樣的由多種鋼材鍛打而成的“複合鋼”,其花紋是生來就有的。

故而“大馬士革刀”實則就跟我國西漢時期由“百鍊鋼”打造而成的“環首刀”一樣,都在人類冷兵器的發展史上有著堪比跨時代的重要地位,歷史價值自然不用懷疑。

那麼我們再看大馬士革刀的性能,既然能被現如今那麼多的刀劍收藏界人士所吹捧,其定然是具備著極為優良的性能。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鋒利度

首當其衝,就是鋒利度了,大馬士革刀雖然還達不到什麼“削鐵如泥”的程度,但是削斷細鐵絲或者達到“削髮立斷”的程度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或許還會有很多人說一把刀的鋒利程度無非就是“開刃角度”、以及“刃口半徑”等方面來決定,與材質沒有太大關係,只要研磨到位,哪怕一根木頭,都能輕而易舉的砍斷另外一根“小樹枝”。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誠然,“開刃角度”等方面確實對刀劍的“鋒利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諸如我們日常使用的“刮鬍刀”,但對於“大馬士革刀”而言,實則卻並非如此,或者更精確一點,並非全部如此。

因為除了“開刃角度”以及“刃口半徑”以外,烏茲鋼的“材質特性”也對大馬士革刀的“鋒利度”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因為從微觀角度來看,烏茲鋼雖然只是一種單一的鋼材,但是其被製作成大馬士革刀且研磨出“刀鋒”以後,其刀鋒並不像傳統“單一鋼材”打造而成的刀劍那樣細密平直,而是會形成一種一個個極為細密的“鋸齒”。

這個鋸齒的形成原因,就是因為“烏茲鋼”上面那細密的花紋,那些顏色各異的花紋可絕不僅僅只是裝飾,而是實打實的能因為其“物理特性”的不同而提升大馬士革刀的性能的。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至於“鋸齒”對於鋒利度方面所能提供的加成,相信就不用筆者多說了吧?這點大家其實還可以參考下石器時代的原始人用來切割獵物的石器。

作為一塊“石頭”,其顯然無法具備太小的“開刃角度”,但為何原始人卻能輕鬆的用石頭劃開獵物的皮毛呢?

就是因為其材質並非普通的石頭,而是“燧石”,“燧石”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性,就是在斷裂後會形成一個個類似“貝殼”一樣的斷口。也正是這些“貝殼狀斷口”,使得這些石器具備瞭如同“鋸子”一般優秀的切割性能。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堅硬度、韌性

那麼再說其堅硬度和韌性,眾所周知,按照現代科學技術對烏茲鋼原材料的分析數據來看,烏茲鋼其實就是利用粉末鋼冶煉工藝,將黑錳礦、竹炭及某些植物葉子密封加熱,從而形成一種一團“金屬渣滓”。

然後再將這些“金屬渣滓”反覆熔化、冷卻,直到最後形成“金屬塊”,繼而再利用類似於“百鍊鋼”一樣的摺疊鍛打技術反覆摺疊鍛打。

如此一來,有著“鐵黑錳礦”別稱的“黑錳礦”在加熱熔鍊後其實所形成的金屬塊本身就是一種看似單一的“複合鋼材”了。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而“含少量雜質的錳”的物理特性是“堅而脆”,也就是足夠硬,但是韌性差。鐵的韌性則主要是由其中的“含碳量”來決定,含碳量越低,韌性越好,但同時也越軟。

那麼再從烏茲鋼還要添加竹炭、植物葉子等原材料來看的話,很顯然就是為了提升含碳量,從而尋找到到一個“韌性”和“硬度”皆而有之的平衡點。

烏茲鋼上面細密的花紋其實就是因為“鐵元素”和“錳元素”的顏色差異而形成。

美國“BLADE雜誌”還曾專門做過一個針對烏茲鋼性能的測試,用錘子捶打烏茲鋼,結果最後廢了老大力氣烏茲鋼也沒斷,只是成了一個“U”型。

這也就足以從側面證明,大馬士革刀的硬度和韌性其實也都是極為優異的。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為何真正意義上的大馬士革刀比較罕見?

相信大家從上文中已經不難看出來,現代科技實則已經破解了大馬士革刀的所有秘密,即便技藝失傳,只要按照其微觀成分以及特性等資料反推,想要復刻一把也並非做不到,那為何市面上卻比較少見呢?

就像開頭曾講過的,現代市面上其實存在著很多的大馬士革刀,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馬士革刀卻很少見,為什麼?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因為現代市面上大多數的大馬士革刀其實所採用的都是類似於“摺疊花紋鋼”一樣的製作工藝打造而成,即採用的是多種標號的鋼材“複合摺疊鍛打”而成,也就是根據含碳量的不同來確定花紋顏色。並非“烏茲鋼”。

甚至還有的乾脆就隨便用一種鋼材打造成型,然後後期採用電鍍等工藝將“花紋”鍍上去。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這樣的刀,大家說它還是“大馬士革刀”嗎?確實是,畢竟外形特徵是一樣的。甚至有些比較好的,在很多特性方面還超過一個臺階。

但是這種“大馬士革刀”卻沒有了“靈魂”,失去了其背後的“歷史價值”,所以嚴格來講,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大馬士革刀”

當然,也不是說“烏茲鋼”就失傳了,或者是原材料配方失傳了,在現代科技面前,一切的“失傳”其實都無所遁形,除非是某種材料真的就滅絕了。

真正導致現代市面上鮮少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大馬士革刀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工藝成本”,一方面是因為製作過程複雜,另外一方面則是受“複合花紋鋼”技術的影響。


大馬士革刀的秘密已經破解,為何市面上卻鮮少有之?

先不說大馬士革刀“刀鋒”上的那些天然形成的“細密”的鋸齒在鍛造之時很容易因為“熱處理”不當或者研磨失誤而造成“崩刃”或者“鋼材性能”下降的問題。

若是從黑錳礦這樣的原材料開始做起的話,想要形成最後那精美的花紋,實則還需要刀匠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才行,一不留神,就很有可能導致最後的“花紋”雜亂而不規則,那麼也就相當於是失敗了。

重做的話,時間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諸多方面都是一筆極為龐大的支出。

反之,若是直接使用“標號”不同的“鋼材”,那麼想要打造出諸如羽毛紋、水紋、木紋等精美圖案不是手到擒來嗎?

那麼市面上鮮少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大馬士革刀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