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書法人都開始“摒棄”楷書!我們又該如何去學好楷書呢?

人們對中規中矩,四平八穩的印刷體見慣了,所以傳統楷書四大家在展覽中並不吃香。楷書被越來越多的書法人“摒棄”了,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楷書面臨如此尷尬的境地?我們又該如何去學好楷書呢?

連書法人都開始“摒棄”楷書!我們又該如何去學好楷書呢?

縱觀中國書法史,楷書一直是主要書體,也是所有中國文人必備的一項技能,因為不會寫一手規範的楷書就參加不了科舉考試。唐以後中國書法藝術的主流審美從尚法轉向了尚意、尚趣,所以唐以後專門寫楷書的書法家很少。明末清初的書法復古運動更是把書法審美引向了篆隸魏碑,楷書的藝術地位更加下降。進入現代社會,書法變成了純藝術形式,而藝術追求的核心就是:在符合規則的基礎上進行獨特個性的表達,這與規範死板的楷書正好相反。

連書法人都開始“摒棄”楷書!我們又該如何去學好楷書呢?

楷書是最能識別一個人寫字水平的字體,也是最需要耐心書寫的字體,因為它的嚴謹註定了楷書不能像別的字體那樣可以隨意書寫,必須要遵守書法的法度,也必須符合大眾的審美視角。

說楷書難學,倒不如說楷書書寫的要求更加細節化了。橫的寫法、豎的寫法、撇捺寫法、折筆寫法都有了細緻規劃。楷書的難寫只因為書寫規則更細、更明確了,而不在於楷書的筆畫結構書寫過程更難了。一畫直寫肯定比曲筆更規則好寫,整整齊齊的筆畫收筆肯定比作出個“雁尾”形態容易!

連書法人都開始“摒棄”楷書!我們又該如何去學好楷書呢?

初學楷書,應確定範本字帖,剛開始選帖練習不宜過多過雜。確定好一本就先專攻一本。或者先確定一家練習,到一定程度後再選攻其它。始終相信各書家字體特點都是一脈相承的,是互有關聯的,一通百通。確定好字帖後,多臨摹。初學的是線條,其次從筆畫過關,再到偏旁字根,最後到結構整體佈局。當反覆練習數遍後,最終創作作品時,可參考字帖整板整面反覆臨習做對比,從而取長補短,融入自己學楷的作品中去。

書聖王羲之說過一句話,先構筋力,然後裝束,就是說執筆、運筆的重要性。字的功底離不開筆力,筆力需筆畫體現。漢字無不是由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組成,即運筆成畫,組畫成字。所以寫每一筆畫要絲毫不苟,尊崇法則。

連書法人都開始“摒棄”楷書!我們又該如何去學好楷書呢?

另外,學楷書必須穿插學習行草書。尤其是學碑的!以楷為主,每天哪怕就穿插練一個行書字也會有幫助,楷不通行草,筆意難貫通。當然,寫行草也至少必練一種靜態書體。動態書體與靜態書體的學習,彼此可以從對方書體中汲取營養。宋朝蘇軾說過,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是成三體。未有未能立而能行,不能行而能走者。就是告訴我們只有楷書基礎才能寫好行書、草書。不學楷書直接學習行書草書,會導致字寫得柔弱無力,醜劣不堪,難以糾正。

連書法人都開始“摒棄”楷書!我們又該如何去學好楷書呢?

再就是楷書的間架結構,這也是最難的。我們都知道,漢字都是由一個個偏旁部首組裝起來的,寫好偏旁部首容易,但是一合起來就是不盡人意,要麼歪了,要麼斜了,要麼長了,要麼短了……問題比比皆是,這就是間架結構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看準了,先記在心裡面,再下筆,看得多了,間架結構自然而然就有感覺了,進步也就很明顯了。

連書法人都開始“摒棄”楷書!我們又該如何去學好楷書呢?

學習的過程是艱難的,但“放棄”只在一念之間。學習楷書也是一樣,是繼續前進,還是走所謂的捷徑?書法人應該重新拾起作為根基的楷書,做優秀的繼承者和傳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