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規律

如何在“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社會規則下,很好的生存?


也許我們大多人都不曾真的讀過《聖經》,但其中有一句,想必都耳熟能詳了: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這種多者愈多,寡者愈寡的情況,被稱做是“馬太效應”,也有人管它叫“二八定律”。

比如:

一個國家裡最有錢的20%的人,擁有了財富總數的80%以上;

淘寶中排名前20%的店鋪,佔據了全淘寶銷量的80%以上;

名氣最靠前的20%的演員,拍戲的數量佔了全部戲份的80%以上;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大概的估算,要真落實到某些領域的實際情況上,數字往往會更為驚人。

早在2015年,樂施會就統計發佈了這樣一組數字:

全球最富有的62人的財富 = 最窮的35億人的財富

你看看,這哪還是二八呀,分明是0.00……1 比9.99……呀。

扎心歸扎心,不服歸不服,除了讓我們越發感慨“社會不均”外,“馬太效應”究竟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有用,且不淺顯的啟發呢?


1、馬太效應是視野的窄化器

如今,大多數社交資訊類的app都搞了一個算法推薦的機制。比如頭條、抖音(幾乎大部分短視頻APP)、UC、知乎。

就是每當你打開推薦頁面的時候,系統會根據你的數據信息,為你推薦你可能喜歡的內容。

這應該是件好事對吧?

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這。

如果我們只想單純地娛樂一下、八卦一下、看些有趣的視頻,這種機制確實能讓人開懷大笑到欲罷不能。

可是,我們務必考慮另外一點,那就是:網絡同時也是我們看世界的窗口。

就拿知乎舉個例子,每次我都是抱著學習的心態打開它,想看看大V們的牛帖。

可無論我看了多少篇,首頁總是給我推薦些:

“女生都在想什麼?”

“前任教會你了什麼?”

“你小時候做過那些最沙雕的事情?”

你不想看吧,又有點好奇,你點開吧又覺得沒營養……

算法只是把那些感覺你會喜歡看、而且在很多人那裡證實過了的內容,推給你:獵奇、情慾、人性……

它只管有沒有人看,不管質量好不好、說得對不對。

這就導致,那些流傳度越廣、點擊率越高的內容,往往越是那些煽動性強的討巧資訊。

在馬太效應的影響下,這種劣幣驅除良幣態勢就會愈發明顯,你看到的永遠是別人以為你喜歡的,而不是你真的需要的,由此便形成了一個信息繭房。

在這樣的資訊環境包圍下,人往往會產生一種“天下事我皆知,卻又一無所知”的感覺。

正是因此,現在有很多人特別強調所謂“搜商”,也就是搜索篩選信息的能力。

畢竟真正的有用的信息,很少是主動送上門來的。


2、馬太效應是運氣的放大器

成功人士身上,都會自帶一種光環效應。

就是當我們誇馬雲牛逼的時候,想到的從來不是他運氣好,而是他身上的那些被無限放大,卻又大都無足輕重的優點。

不管你承不承認,這世上比馬雲厲害的人有很多,只不過運氣沒馬雲好罷了。

社會學家鄧肯曾做了一個“音樂實驗室”的實驗,他們找來48首歌,並讓一群受試者進行獨立的客觀評分。

然後,鄧肯把這48首歌投放到了8個不同的網站上,而且訪問者可以看到每一首歌的下載數和其他網友的評分。

這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每首歌的排名在不同網站上竟顯示出了很大的差異。

有首客觀排名26位的歌,在有的網站上排了第一,有的卻排到了40。

這就像多個平行宇宙,你在A宇宙是一名成功人士,在B宇宙是個平凡人,在C宇宙卻是個loser。

鄧肯進一步研究,發現了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先試聽者的評價決定了一首歌的命運。

如果第一個人點了好評,就會引發第二個人的關注,然後逐步累加……

沒人會花時間去聽完這48首歌,再決定下載哪首,人們只想看到那些最好的。

所以,越火爆的歌曲,越火爆;越是沒人聽的歌,越沒人聽;

這時馬太效應就顯現了出來,而決定這一切走向的不過是最初的那一點“運氣”罷了。

這就不難理解,當你在廣場上遇到了一個賣唱者,他的的歌聲甚至勝過了不少明星,卻遲遲不火的原因。

這就不難理解一個長得特別好看,演技特別好的小演員遲遲成不了大明星的原因。

甚至,這也是很多人懂了特別多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一生的原因。

運氣永遠是一個不可捉摸,又至關重要的東西。


3、先機是駕馭馬太效應的關鍵

早有專家指出:一個行業成熟的標誌就是從開放走向封閉。

開放就是,最開始有一大批人湧進來,大家很輕易地就能賺到不少的錢。

而封閉就是,後期弱者退場,強者留下,只剩為數不多的頭部玩家瓜分大餅。

4、正常情況下,馬太效應是堅韌的,難以打破的。

只有在面臨波動性、有隨機事件發生時,後來者才有翻身的時機。

正如“亂世出英雄”這個道理,只有這個時候,社會格局才會重新洗牌。

其實,今天的我們正是處在一個變化的時代。

傳統行業看似穩固,卻隨時都有可能被互聯網浪潮衝擊;

頭部玩家看似大而不倒,其實也是憂心忡忡,生怕哪個不起眼的角落裡蹦出個孫悟空。

張一鳴和他的頭條正是以這樣一種難以置信的速度崛起的。

所以,若不想成為“馬太效應”下的loser,既要鍛鍊識別信息的能力,更要培養敏銳的嗅覺。

在大多數人在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搶佔先機,坐上馬太效應加持的火箭,就能一飛沖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