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這首千古名詩,語文課本可能要改了!

朱熹這首千古名詩,語文課本可能要改了!

圖:網絡

文:俞宗建

4月22日,是2020年暮春的最後一天,23日是中國儒學大師朱熹逝世820年的日子。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科教頻道自4月21日至24日連續播放四集紀錄片《朱熹》。朱熹最著名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膾炙人口,耳熟能詳。那麼,此名詩名句系朱熹何年何月在何處所作?筆者認為這些詩境取景和創作地點皆在福建莆田。

朱熹曾遊學莆田

朱熹這首千古名詩,語文課本可能要改了!

宋朝名儒林光朝像,俞宗建供圖


辛已(1161年)春,朱熹遊學莆田,師事南宋著名理學家——“南夫子”林光朝(字謙之,號艾軒),聽其講道。

據《朱子語類》八冊3177頁,朱熹給門人沈僩[xiàn]雲:“這道理易晦而難明。某(朱熹)少年過莆田,見林謙之(林光朝),方次雲說一種道理,說得精神,極好聽,為之踴躍鼓動!退而思之,忘寢與食者數時……”。

朱熹在莆田什麼地方聽林光朝、方翥講道,為之踴躍鼓動?林光朝給朱熹說什麼內容呢?

朱熹這首千古名詩,語文課本可能要改了!

南山廣化寺


據朱熹門人德輔記載,(朱熹)雲:“在興化南寺(南山廣化寺)見艾軒(林光朝)言‘曾點言志’一段,'歸'自釋音作'饋'字,此是‘物各付物’(實事求是)之意。某(朱熹)雲:‘如何見得?’

艾軒(林光朝)雲:‘曾點不是要與冠者童子真個去浴沂風雩。只是見那人有冠者,有童子,也有在那裡澡浴底(的),也有在那裡乘涼底,也有在那裡饋餉饁南畝底。曾點見得這意思,此謂物各付物。’艾軒(林光朝)甚秘其說,密言於先生(朱熹)也。”

朱熹在莆田南山廣化寺聽林光朝講道,又當面請教疑問,如一對面語,林光朝“密言於先生(朱熹)也”。朱熹有感而作七絕詩《曾點》

春服初成麗景遲,步隨流水玩晴漪。

微吟緩節歸來晚,一任輕風拂面吹。

勝日尋芳於莆田

朱熹這首千古名詩,語文課本可能要改了!

黃石紅泉書院 明禮部尚書朱繼祚書“古紅泉”石刻遺蹟尚存


朱子在廣化寺聽林光朝言“曾點言志”後,收穫頗豐,心情愉悅,又追隨林光朝至黃石谷城山 “松隱巖精舍”,聆聽其講道。朱熹以《伐木》為題賦詩,來表達兩人深切情誼,詩云:

伐木相將入遠山,共聽幽鳥語關關。

殷勤若解當時意,此日那容不盡歡?

朱熹感恩林光朝殷勤詮釋“曾點言志”當時真正的寓意,今日“南夫子”林光朝再“相將入遠山(谷城山),那容自己(朱熹)不盡歡?”朱熹興至至極而作《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泗水濱”意指莆田,詩人以“海濱洙泗”譽稱莆田,因莆田享稱“海濱鄒魯”;“萬紫千紅”指的是莆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儒家思想、理學之風)

“半畝方塘”在莆田

朱熹這首千古名詩,語文課本可能要改了!

南宋李醜父詩《城山國清塘》 林煌柏供


1161年暮春三月,朱熹在莆田黃石谷城山國清塘橫塘別墅“觀書亭”上觀書有感而作《觀書有感二首》: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據清代水利專家陳池養遊城山國清塘《題濯纓亭》詩句:“當時(1161年春)紫陽(朱熹別稱)聞風至(莆田),尤愛於淵饒理致。況復瀾回木蘭陂,更得影倒壺公翠。揚清激濁留斯亭(濯纓亭),不墜書亭(濯纓亭)嗟飄零。”

朱熹這首千古名詩,語文課本可能要改了!

圖:俞瑞英繪


據清代翰林院編修張琴纂《莆田縣誌》卷六載:濯纓亭,在國清塘上,林光朝講學處,朱文公(朱熹)書“天光雲影”和“濯纓亭”二匾,惟“濯纓亭”三字墨跡猶存。

清代黃海《續莆田比事》卷六載:朱子手書“天光雲影”和“濯纓亭”(即觀書亭)的墨跡至清代手跡猶存。民國學者宋湖民《南禪室集》載:朱文公為“濯纓亭”書匾,款識“新安朱熹為承奉郎回年林先生書”。

莆田黃石七境下莊村至今尚存一塊相傳為朱子所書的“天光雲影”石額。

以上皆為朱子在莆田作《觀書有感二首》的重要史料證據。

朱熹這首千古名詩,語文課本可能要改了!

谷城山倒影國清塘(含“半畝方塘”即“濯纓池塘”)所在地景觀 圖:陳環


1161年春,朱熹曾來過莆田南山廣化寺南湖書堂、木蘭溪木蘭陂、黃石紅泉義齋(紅泉書院)、谷城山松隱巖精舍、橫塘別墅、濯纓亭等地,“勝日尋芳於莆田”,創作了家喻戶曉,眾口皆吟的名詩名句《春日》“萬紫千紅總是春”以及《觀書有感二首》“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詩句。

筆者全身心投入研究三年,從多維度,寬思維,多角度探蹤尋幽,顛覆性的考證結論,不指望三個月即能轉變人們固有的結論和先入為主的想法和觀念。

倘若有學界專家學者願意認真完整審鑑《朱熹半畝方塘考》一書,筆者相信不用三年,三個月,三天,但起碼也投入三個小時方有可能完整了解"半畝方塘"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