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着力破解基层信访工作的形式主义

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的话题引发网上热议,近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说到的“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等字句通过多家主流杂志媒体的评论盘点深入人心。形式主义令人深恶痛绝,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更让一线干部、百姓群众苦不堪言。

信访上访作为群众反映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合理合法渠道,各级领导必须从接待、接访等基本环节中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持续着力深入推进接访、下访、约访相关工作机制,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是破解基层信访工作的形式主义问题有效手段。

1.建立和完善领导接访制度,针对一些群众多次反映的信访问题和由各职能部门一时得不到解决的信访问题,能及时汇报到市级分管领导面前。由市级领导亲自接待上访群众,督促各职能部门在不偏离政策规定的条件下解决问题,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不积压,不堆积案件,能有效提高群众满意率。

2.建立和完善领导下访制度。本着与领导包村(社区)、乡镇(街道),分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有效开展“上访变下访”工作,从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坐着等访为入户走访,变单一渠道为多个渠道,倾心尽力察民情,真心实意听民声,全力以赴解民忧,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能尽早促成问题解决,有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完善主动约访群众制度。信访职能部门要认真分析梳理各类信访案件,将一些重点信访案件及时汇报分管领导,根据领导安排,及时通知上访群众,进行约访,力促问题解决、息诉罢访。

破解基层信访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精准聚焦问题是关键,坚持制度治本,强化制度执行力是途径。只有不断对照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出实招,才能让基层的百姓群众不断受益,提升幸福指数。

开远市信访局 张玲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