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政协委员朋友圈“抱怨”被拍丑,没必要过度上纲上线

据媒体报道,4月22日,正值浙江温州“两会”召开期间。一位参加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引发了关注。

快评丨政协委员朋友圈“抱怨”被拍丑,没必要过度上纲上线

图据网络

在这条动态里,她发了4张照片,并配发以下文字——“这是媒体哪个摄影师拍的?把我昨天下午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向书记、主席汇报的照片拍得这么丑,还竟然放出来?就不能放张正常的吗?早上开会时多人转发图片说这摄影师该去领盒饭了?”

事件引发关注后,该政协委员表示,这就是朋友圈里发的一个调侃。“就是开玩笑的一句话,本来就没什么事。”被“批评”的摄影记者则称:“照片是用单反拍的,我当摄影记者拍两会都好多年了,技术上肯定没有问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张照片,到底是美是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更何况,我们正在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滤镜,十分靠P图的时代。大部分女性谁没有过,拍照3分钟、修图1小时的经历呢?谁不曾为了在朋友圈发出一张美美哒照片,大费周章地找最美角度呢?

普通人出去旅个游,参加一个活动,如果形象被友人或是主办方拍丑,在朋友圈抱怨几句,说句“请你去领盒饭”之类的调侃,不会打翻友谊的小船,只会当作是无伤大雅的玩笑。而此次,一条微信朋友圈抱怨被拍丑,也能引发舆论关注,关键还是在于当事人的特殊身份。

对于拍摄图片的摄影记者,工作职责是拍出真实反映会议现场的新闻图片,追求的是现场感和时效性,而对于是否把当事人拍美,是否找到最适合当事人的拍照角度,理应不在其职责范围之内。

对于被拍摄者政协委员而言,肩负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通过地方“两会”充分发表意见、参加讨论地方重大事务是工作重点,发言能否做到言之有物才是公众考量的关键。

网络时代,媒介的定义不断变革。记录个人生活点滴,发表人们观点和看法的朋友圈,恐怕也很难界定属于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发什么内容,是否设置分组可见都是社交时代人们不断思索的现实命题,本质上存在于网络空间的朋友圈,其属性可以说是公私兼具,甚至公大于私。近年来,也有不少舆论热点事件,正是由当事人朋友圈发声引起的。

回归该政协委员的这条朋友圈之所以引发争议,在于其公私界限存在一定失衡。地点是在地方“两会”现场,时间则是正值会议期间,事件是被媒体记者拍摄新闻图片,此时朋友圈发声“批评”记者拍照质量,“于公”的意味还是盖过了“于私”的成分,不是单纯讨论照片质量这么简单。

对具有特定身份、尤其是涉及公共事务岗位的人员来说,发朋友圈应当分清公私界限,从而不去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舆论的关注往往会放大细节,但这件事远没有那么复杂。抱怨被拍丑,也不妨看作这位政协委员的“真情流露”或者“一份可爱”。有种声音认为“这是以权势压人”,这种观点未免过于上纲上线,实在没必要。

从现场图片来看,这位政协委员形象不错。作为一名律师,她在意自己在镜头前的样貌也在情理之中。对社会大众来说,对待私人的朋友圈,不妨抱有以己度人的宽厚,包容一些表达。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晶晶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

快评丨政协委员朋友圈“抱怨”被拍丑,没必要过度上纲上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