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起來的紅木傢俱,還能撐多久?

說起紅木傢俱,最能表現出它價值的無非兩個字,一個“貴”,一個“少”。老話說,物以稀為貴,這放在紅木傢俱來說,真是無比貼切。

那我國的紅木傢俱究竟是怎麼火起來的呢?說到底,真離不開一個“炒”。

“炒”起來的紅木傢俱,還能撐多久?

以小葉紫檀為例,在2005年之前,紅木傢俱價格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漲幅穩步遞增,2005年之後,市場劇變,紅木價格從每噸15萬元暴漲到75萬元,轉瞬間又暴跌到35萬元左右。資金就像是在經歷一場過山車遊戲,盛大的狂歡之後,為此付出代價的總歸是那些“韭菜”。

那麼紅木究竟是怎麼炒起來的呢?其實靠的是四類人群的接力。

“炒”起來的紅木傢俱,還能撐多久?

第一類人群,對紅木有懷舊情懷的人,但僅限於小部分。他們對傢俱會精挑細選之後再下單、收藏,不會做過多的市面交易。第二類人群,文化界、演藝界的大亨,收藏紅木是一種愛好。

第三類人群,需要身份地位的富人,他們需要一些工具來體現他們的社會價值,天價紅木自然就是他們的“心頭好”之一。

第四類人群,將紅木視為投資理財的人,這一部分人直接帶動了紅木傢俱的投資熱潮,但實際上,市場上根本沒有那麼多值得投資的“紅木”供他們收藏。因此,在這種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下,一些出身不是很名貴的紅木搖身一變也成為了“天價”紅木,市場價格亂象、紅木造假、走私等等違規行為層出不窮......

“炒”起來的紅木傢俱,還能撐多久?

除了紅木市場需求增大外,還有一點也是紅木“炒”起來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近兩年進口紅木供需緊張的傳聞不絕於耳。比如有人說小葉紫檀等高檔紅木在國外已經瀕臨絕跡,東南亞國家採取的限制出口政策已讓國內紅木廠“無米下鍋”等等。

這些傳聞的刺激下,大批來自浙江、福建的材料商不斷囤貨,猛烈追捧。

有人就有市場,紅木傢俱就在這種模式下,一點一點地被“炒”了起來,價格也開始翻著跟斗往上漲。從過去按套論斤,到現在的按斤甚至按克,火起來的紅木傢俱在經過前幾年的熱潮之後,現在也逐漸冷卻下來,進入了多種的困局。

困局一:消費者理性投資

用傳統工藝製作的老紅木傢俱,是最能作為傳世收藏品留給後代的,它不像瓷器、玉器易碎,也不像書畫懼潮怕腐,用上五六代人是沒有問題的。因此,貨真價實、製作精良的紅木傢俱身價頗高,確實具備了投資品必須的稀缺性。

但現在的紅木傢俱,很多都是機器大批量生產出來的,工藝不到位,缺乏藝術感,再將其作為投資的風向,似乎就顯得過於盲從了。

“炒”起來的紅木傢俱,還能撐多久?

困局二:原料市場緊缺成真

根據中國紅木流通委員會統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累積進口紅木19萬立方米,同比減少21%,進口額同比下滑26%。隨著多國出口禁令的陸續發佈,預計今年的進口量還將持續下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原料市場的緊缺情況已經無法避免。在這樣的困境下,僅2019年上半年,福建、東陽、江門、中山等主要紅木產區就有近60%以上企業關門停業,並且其他區域也在出現同樣的局面。

“炒”起來的紅木傢俱,還能撐多久?

人與市場都不再像前幾年那麼瘋狂,整個紅木行業的寒冬期持續至今,還能撐多久?能不能逆風翻盤?市場總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