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起来的红木家具,还能撑多久?

说起红木家具,最能表现出它价值的无非两个字,一个“贵”,一个“少”。老话说,物以稀为贵,这放在红木家具来说,真是无比贴切。

那我国的红木家具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呢?说到底,真离不开一个“炒”。

“炒”起来的红木家具,还能撑多久?

以小叶紫檀为例,在2005年之前,红木家具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涨幅稳步递增,2005年之后,市场剧变,红木价格从每吨15万元暴涨到75万元,转瞬间又暴跌到35万元左右。资金就像是在经历一场过山车游戏,盛大的狂欢之后,为此付出代价的总归是那些“韭菜”。

那么红木究竟是怎么炒起来的呢?其实靠的是四类人群的接力。

“炒”起来的红木家具,还能撑多久?

第一类人群,对红木有怀旧情怀的人,但仅限于小部分。他们对家具会精挑细选之后再下单、收藏,不会做过多的市面交易。第二类人群,文化界、演艺界的大亨,收藏红木是一种爱好。

第三类人群,需要身份地位的富人,他们需要一些工具来体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天价红木自然就是他们的“心头好”之一。

第四类人群,将红木视为投资理财的人,这一部分人直接带动了红木家具的投资热潮,但实际上,市场上根本没有那么多值得投资的“红木”供他们收藏。因此,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一些出身不是很名贵的红木摇身一变也成为了“天价”红木,市场价格乱象、红木造假、走私等等违规行为层出不穷......

“炒”起来的红木家具,还能撑多久?

除了红木市场需求增大外,还有一点也是红木“炒”起来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近两年进口红木供需紧张的传闻不绝于耳。比如有人说小叶紫檀等高档红木在国外已经濒临绝迹,东南亚国家采取的限制出口政策已让国内红木厂“无米下锅”等等。

这些传闻的刺激下,大批来自浙江、福建的材料商不断囤货,猛烈追捧。

有人就有市场,红木家具就在这种模式下,一点一点地被“炒”了起来,价格也开始翻着跟斗往上涨。从过去按套论斤,到现在的按斤甚至按克,火起来的红木家具在经过前几年的热潮之后,现在也逐渐冷却下来,进入了多种的困局。

困局一:消费者理性投资

用传统工艺制作的老红木家具,是最能作为传世收藏品留给后代的,它不像瓷器、玉器易碎,也不像书画惧潮怕腐,用上五六代人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货真价实、制作精良的红木家具身价颇高,确实具备了投资品必须的稀缺性。

但现在的红木家具,很多都是机器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工艺不到位,缺乏艺术感,再将其作为投资的风向,似乎就显得过于盲从了。

“炒”起来的红木家具,还能撑多久?

困局二:原料市场紧缺成真

根据中国红木流通委员会统计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累积进口红木19万立方米,同比减少21%,进口额同比下滑26%。随着多国出口禁令的陆续发布,预计今年的进口量还将持续下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料市场的紧缺情况已经无法避免。在这样的困境下,仅2019年上半年,福建、东阳、江门、中山等主要红木产区就有近60%以上企业关门停业,并且其他区域也在出现同样的局面。

“炒”起来的红木家具,还能撑多久?

人与市场都不再像前几年那么疯狂,整个红木行业的寒冬期持续至今,还能撑多久?能不能逆风翻盘?市场总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