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记”后的几点疑问

最近“日记”这个生活中比较带有小资色彩的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而且似乎还在坊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起初不知所谓,而且网络上的争论也是泾渭分明,进而怀着好奇之心找来原稿件想见识一下究竟是什么大作居然能引起这样的波澜。

用了两天时间仔细通读了“日记”,不得不说这个“日记”的确是日记,和我们日常的对日记的理解没有任何异样和另类之处。其中所载所记无非就是一个年过花甲的且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作家在疫情爆发居家隔离期间的所问所想,当然,也就是所闻所想!

“日记”记载了个人每天大致的生活轨迹,无非就是对疫情的关注,对自己目力所及的事物所见所想,对疫情爆发过程的一点思考还有就是对人道的一点个人见解。其实这也没什么,本来就是日记而已,记录的东西本也是个人的所感所想,每个人写日记的习惯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有的人喜欢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轨迹(基本上以时间轴为主线),有的人喜欢记录一天当中发生的一些琐事(生活或是工作中开心或是不开心的事),有的人喜欢记录一天当中听闻的一些新鲜事(奇闻异事,八卦新闻),也有的人喜欢以日记的方式用来发泄或者诉说心中的秘密(青春懵懂的时候总会偷偷记录一些心动的人和事),当然,也有的人会在日记里记录自己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感悟和总结。对于目前坊间所争论的这个所谓“日记”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还是比较意外的。在我看来,这“日记”和小学生的日记没什么区别,“今天天气阴沉沉的,不知道这样阴霾的天气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听说班上的小红和家人又去旅游了,真的好羡慕她,我什么时候也能去旅游呢?期待吧!刚才我的同桌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班里几个同学因为犯了错误被老师狠狠得批评了一顿,而且还被罚了站请了家长,唉,中国式的教育啊,为他们几个默哀3分钟。我多么希望我变成一个神仙,可以想下雨就下雨,想晴天就晴天,期待我一觉醒来变成一个神仙吧,那样我立刻就让这阴霾的天空立刻晴空万里!” “日记”表面来看就是这样形式的日记,其中有听闻,有感悟,有担忧,有写实,有思考,当然也有前后矛盾,天马行空,道听途说,埋怨抱怨,指责批评。事实究竟怎样我没有亲身实地去调查,仅凭媒体所披露的信息还难以断定是非,不能盲目定位。但是,关于“日记”我确有几点

疑问


读“日记”后的几点疑问


1、“日记”仅是日记还是文学创作?

2、日记出版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

3、选在这个时间节点出版是刻意为之么?

4、为何能如此迅速的在美国出版?

5、“日记”作者自认为是公众人物么?

今天的中国可以包容也能包容一些不同的声音,甚至政府还鼓励一些不同声音的出现,不会因为个人见解不同甚至意气之争而阻止个人发声。无论支持者、批评者还是异见者只要不忘初心,真心实意,共同努力,不辞辛劳的建设我们的国家,那我们的中国梦将不再是梦,而是一个美好明天!


读“日记”后的几点疑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