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我慢慢淡出了微信朋友圈

自己回首這幾年,有哪一天沒有泡在朋友圈的怪圈中,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何,是為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還是為了在朋友圈裡尋求一種心靈慰藉?後來漸漸的明白,日復一日的在朋友圈裡與各路好友互動,貌似友情無堅可催,又好像親情親密無間,可到最後都是各自安好,誰也幫不上誰的忙,最終只剩自己一人在原地自憐自哀。也許在朋友圈的一句求安慰,不但沒有得到朋友的有力幫助,反倒給別人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所以,自己不堅強,沒人真正能是你的安慰劑。

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我慢慢淡出了微信朋友圈

如果時間能療愈一切,那麼我願意把所有的傷痛都丟進一去不復返的時光機裡。

痛苦的經歷是一個人好難從心底裡抹去的,所以我把朋友圈當成了一個傾訴的入口,我記得剛開始時,朋友們會對我所受的磨難深表同情,也會說上一大堆安慰之類的話,這人啊,就是有那麼的奇怪,碰到什麼難過的境遇總喜歡傾訴,發個朋友圈,好像說出來之後,痛苦會小一點,其實,都是我們的一種心裡作祟,說出來只不過心理上會有所釋放,其實,本質上依然不變,久而久之,朋友們對我的遭遇也見怪不怪了,畢竟人人個個都有該忙的工作與該照顧的家庭,沒人願意天天聽那些不如意的負能量。

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我慢慢淡出了微信朋友圈

一個相知幾年的朋友的經歷,讓我終於明白不能夠再沉迷於朋友圈裡,其實,近幾年,身體不好,不適合到外面東跑西跑的工作,所以只能在家休養身體,也可以兼顧著照顧孩子,當全職媽媽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自己的獨立經濟來源,而且又極度的缺少安全感,怕老公嫌棄,作為女人,這是最大的失敗,誰都不想依賴男人生存。可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而我又不得不依賴著老公,目前沒能力掙錢呀,只有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唯一的女兒身上,在家陪讀伴玩,只希望她能彌補我這一生的缺憾。

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我慢慢淡出了微信朋友圈

一個女人如果不能有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那麼當婚姻面臨解體的時候,女人拿什麼來抵禦這突如其來的襲擊。

我的這位朋友,屬於吃苦耐勞型,可偏偏沒有碰到一個好老公,她老公是屬於那種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渣男,朋友育有一兒一女,按理說,如果夫妻倆同心協力的掙錢養家,日子肯定也會過得紅紅火火,可無奈這老公整日遊手好閒,都是我這位朋友沒日沒夜的幹活來維持一家的生計,包括兩個小孩的吃喝拉撒上學,她老公一概不理,朋友終於忍無可忍,和老公離了婚,獨自帶著兩個小孩,一個女人離了婚還帶著倆孩子,可想而知是如此艱難,可朋友對我說:“那樣的男人不養家,更不顧家,我情願一個人來撫養這兩孩子。”我真佩服朋友,如果換做我,我能有這樣的底氣嗎?如果真的有一天,我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那麼,我的救命稻草又是什麼呢?所以朋友的經歷讓我深深的自省,難道我真的要安於現狀的不思進取,難道現在的老公是我一輩子的依靠,如果真的過不下去了我該怎麼辦?

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我慢慢淡出了微信朋友圈

人活一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與瓶頸期,朋友圈裡的精緻生活,都是靠實力經營出來的。

想想自己這些年,沒學到什麼專業技術,身體又不好,對前途一片迷茫,可唯一一點特長就是還有點愛寫文字的愛好,平時總愛在朋友圈裡發些生活感想,所以現在我努力的把對沉迷朋友圈的熱情轉換到頭條平臺上,雖然在這個平臺我還是屬於一個萌芽期的小白,文字功底又很空泛,實現自己的寫做夢還很遙遠,但自己總得為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努力一番,為了遇見一個全新的自己,我不得不逼著自己前行,也許通過自己的不斷充電學習,終會與最美的自己握手言好,讓自己消失在熟悉的朋友圈裡的每一天,都是一個自我成長的每一天,希望我在與頭條樂不思蜀的每一天,都能給我帶來源源不斷的創作思路,不斷的迎難而上。

帶上最美的期待,我與頭條一路前行!

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我慢慢淡出了微信朋友圈

我是@忘憂草閒聊生活,期待與您一起探討生活的苦與甜,酸與辣,淡與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