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

作者:段官敬

減輕基層負擔,讓基層幹部解綁手腳、輕鬆上陣,在於擰乾形式主義水分、擠壓無謂事務“泡沫”,秉持減負不減責、減壓不降標準,方能達到靶向治療、源頭治理,塑造實幹擔當、勤勉為民的幹事風氣。

洗泥何能清,救弊應其源。減輕基層負擔,讓基層幹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到解決實際問題、辦成實事好事中去,當摒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小修小補,要盯緊務虛主義和形式主義等病症,從“釜底抽薪”到“揚湯止沸”轉變。否則,不觸及肌理在皮表動刀子,極容易讓負擔和壓力以另一種變異方式轉嫁。如,有的地方精文減會,會議少了、視頻會多了,文件少了、通知卻多了,正是未對減負進行根子上的問診把脈,進行癥結治療。

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形式主義和務虛主義不可怕,怕的是內心對形式主義依賴。如,個別領導幹部抓工作離不開“開會、發文、填表”三板斧,熱衷於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材料表格抓具體實施,甚至調研督查也只有“講話、拍照、走人”三部曲,由而在不知不覺中淪為形式主義“病毒”攜帶者,讓基層深受開會發文、彙報材料、填寫表格等困擾。因而,從“根子上”減輕負擔要從思想上革新,別“身子進入新時代,思想還停留在外面”,不斷強化理論學習和能力鍛造,運用發展新理念、現代“雲技術”等軟件和硬件,腳踏實地抓好基層工作、解決地方問題。

基層負擔表現在形式主義,本質在官僚主義。欲破形式主義,必先破官僚主義。如,督查檢查提前打招呼、講究排場,要求層層陪同、動輒要材料臺賬;再如,把調查研究當做工作指導,走“經典路線”,扎堆式、作秀式等模式;還如,抓落實浮在上面,依靠座談、文件,不深入實幹現場和工作前線,“拍腦袋”決策、大搞“一刀切”等,讓基層疲乏應對、不堪其擾。因此,從“根子上”替基層減負得擺脫“官本位”理念,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同基層走在一起、幹在一起。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是管根本、保長遠的,也是社會治理的根本保障。催化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和務虛之風,不是“一日建成的羅馬”而是“非一日之寒的冰凍三尺”。所以,破解形式主義替基層減負不能“一陣風”、短平快,而要久久為攻、盯緊不放,尤其杜絕以形式主義反形式主義。唯有建立完善長效機制,深化機制改革,為基層減負提供機制依據。如,個別上級喜歡以“一票否決”或屬地管理等旗號搞“壓力甩鍋”,導致基層以虛假方式敷衍。發揮機制作用,釐清上下級之間的責任清單和權利清單,實現權限賦能與責任壓實相匹配,才能激發基層活力和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