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億信貸助力復工復產 外資行緊跟戰“疫”步伐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對接疫情防控企業和復工復產融資需求,加大信貸投放,促進企業生產,其中不乏外資銀行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17家在華外資銀行、內地臺資銀行提供信貸支持達137.05億元。

以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亞中國”)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東亞中國製定了多項應對措施,通過建立綠色通道、降低融資成本等措施,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儘快進入正常軌道。同時,東亞中國積極協調“線上+線下”渠道,助力金融戰“疫”。

提早排查客戶情況

4月3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披露道,今年一季度,銀行業各項貸款新增7萬億元,同比增加了1.18萬億元,有力支持了企業的復工復產。

周亮介紹,據統計分析,每一家大型製造業的核心企業,有兩三百家中小微企業或者配套企業,形成了核心企業和產業鏈企業的生態系統。“這一次疫情對產業鏈的衝擊很大,可能某一個零部件不到位,最終產品就生產不出來。金融在這方面很快就行動起來,圍繞著產業鏈加強服務,順利促進企業復工復產。”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包括東亞中國在內的多家外資銀行積極佈局金融紓困。據悉,對於企業客戶,東亞中國在較早期間就對受疫情影響的客戶主動進行了摸排工作,與客戶進行溝通,合理調整存量授信結構,緩解客戶壓力。根據不同客戶各自情況,東亞中國有針對性地為每個客戶設計具體方案,如對受疫情影響需要額外授信的客戶,給予支持申請新增授信額度;對抗擊疫情相關的行業客戶給予貸款價格的優惠,以更低的價格給予放款;對因疫情原因延後復工的企業,銀行推遲還款期限,免收延期還款的利息,不影響企業徵信記錄。

對於零售貸款客戶,東亞中國也提供了惠民政策,針對受本次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房產按揭貸款、房產抵押類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無抵押消費貸款的客戶,酌情調整其在疫情期間的個人貸款還款計劃,合理延後還款期限,主要包括減免貸款逾期罰息,豁免徵信逾期記錄等。

協調“線上+線下”渠道

在新冠疫情防控初期,銀保監會就提出,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推廣線上業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務。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在疫情結束之後,金融數字化和線上化的潮流也不會出現逆轉,尤其“無接觸”的互聯網貸款是支持小微企業的重要途徑,可以從線上化、觸達、風控、成本四個角度促進小微信貸服務。

為做好防疫工作,東亞中國利用各類線上渠道如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自助機具等,為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業務不中斷。

在線下渠道方面,東亞中國在春節假期後採取有限復工的方式開展業務,上海分行也是春節假期後東亞中國率先恢復營業的分行之一。目前,東亞中國各營業網點已積極配合做好防疫工作,對場所和服務設備進行定期清潔消毒,維護員工和客戶身體健康。

除金融戰“疫”外,根據2020年4月20日,東亞中國發布《2019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初,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東亞中國及時推出多項金融政策協助防疫,並第一時間向武漢抗“疫”前線捐贈人民幣300萬元,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防護保障與支持。

據悉,該筆捐款全部用於採購武漢抗擊肺炎疫情所急需的藥品、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療物資以及對於一線醫護人員的慰問,為醫護工作者提供防護保障與支持。此外,東亞銀行公益基金近期還向偏遠鄉村學校捐贈消毒液、洗手液等愛心防疫物資,幫助學校解決防疫物資緊缺的難題。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東亞銀行公益基金募集善款總額已達到人民幣8,572萬元,已在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建成“螢火蟲樂園”99所,組織18次志願者支教活動及65場鄉村及校長教師培訓,累計培訓鄉村教師/校長1316名;累計資助170 餘位貧困優秀大學生完成學業;累計支持優秀民間公益組織項目48個,為自閉症兒童、腦癱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失獨家庭、臨終老人等弱勢群體提供幫助。作為內地首家由外資銀行發起設立的公益基金,東亞銀行公益基金由東亞中國和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共同攜手打造。該公益基金十年如一日,積極致力於貧困地區青少年教育成長的關愛與幫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