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打字會打方言用語?

快樂山雀C8


↙我想能夠準確使用方言,或者說使用某個區域特色語言更能表達某種語境意境。

比老舍先生"茶館"你如果使用標準普通話,就沒那個味道了,那會無法體現作品內涵意境,也不可能成為不朽之作。

現在網絡上所謂方言大都隨口張來,既無出處又無傳統內涵,有生編硬造之嫌。

再看,陳忠實的《白鹿原》,就是大量陝西方言,假使不用就很難寫地方特色特點。

另外方言中用字要精準,很多都有生闢字,能說難寫出,就不舉例,因為本人也要查生闢字典。


山裡人7070


你以為是在手機屏上打字,那是比較慢的,只有老年人才用手寫,年輕人是用語言直接對著手機說話,智能手機根據當地方言會迅速把說話內容變成字,不過我仍然用手寫,必竟比說話慢得多,但他們錯別字可能多些。


嶽陽樓記


你說的是用方塊字標註發音,對於北方來說實際也沒多大區別。

比如我們四川發言屬於北方語系,官話分支。

你在天上打旋旋兒(飛),我在地下攆趟趟兒(追)。”

對於邊陲百越音之一的嶺南音。那完全就是光用方塊字來標註百越的發音,至於什麼意思根本就不知道,對於南方百越音來說詞義都變了。

南方那邊呢?就複雜多了。即便廣東一省,就至少有三種方言:屬於粵語的“白話”(廣州話)、屬於閩語的潮汕話和梅縣一帶的客家話。

南方方言不但調不同,連腔都不一樣。比如吃飯的“吃”,北方人說起來,怎麼聽也是“吃”,也就是調門有高有低,聲調有長有短。

南方人呢?說什麼的都有,七、恰、夾、塞、噎、攜,反正不是“吃”。北方人聽南方話就跟聽外語似的,恨不得找個翻譯來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