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這些好聽又詩意的小地名,你知道嗎?

還記得幾年前恩施參與湖北省的v地名普查工作嗎?在全省開展評選“最美地名和地名故事”活動。評選活動設置“最古老地名”“最形象地名”“最傳統地名”“最詩意地名”“最人文地名”“最生態地名”“最勵志地名”“最鄉情地名”“最生僻地名”“最幽默地名”等10類。以下就是一部分

最古老地名:恩施

恩施這些好聽又詩意的小地名,你知道嗎?


施南古城西城門

“恩施”作為地名,其中的“恩”字歷史不算長,因為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明設施州衛為恩施縣,清同治版《恩施縣誌》載:“雍正六年改衛為恩施縣隸直隸歸州。(另有資料言雍正六年改施州衛為施縣,次年改恩施縣)”,距今不過480年左右。但說起“恩施”地名中的“施”字,那就相當古老了,可上考至夏商之際的“有施釐(音嬉)國”。

關於施州的設置,另有一說:“十道志曰,施州清江郡,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時為巴國,七國時為楚巫郡地。秦昭王伐楚,置黔中郡,巫地屬焉。周武建德二年(573年),酋長向邵兄弟四人相率內附,立施州。(《太平御覽》卷一百七十一)”

施州設立,以後各代沿用(少數時間曾改清江郡、庸州、清化郡),至明洪武年間改施州衛,清雍正六年改恩施縣(1981年另設恩施市,1983年縣、市合併統稱恩施市),“恩施”作為地名沿襲至今。

最形象地名:石乳山

恩施這些好聽又詩意的小地名,你知道嗎?


石乳山

石乳山位於恩施市太陽河鄉與重慶奉節縣交界處,清同治版《恩施縣誌》載:“石乳山在城西北百七十里,為恩、利、建三縣連界處,山石層疊,多生石乳。”多生石乳為泛指,其實此地因“石乳”得名是有兩座山峰如女人的一對乳房,傲然而挺,好似大地母親在哺乳天上的精靈。

石乳山又稱石乳關、十二關,自古是鄂渝相交的隘口。

石乳山原建有石乳關關隘卡門,1958年修築白(楊坪)奉(節)公路時拆毀,遺址尚存。今離卡門遺址不遠處立有鄂渝分界碑。

最傳統地名:十字街

恩施這些好聽又詩意的小地名,你知道嗎?


建國初恩施老城大十字街南街口

古人建城,街道縱橫,南北稱道,東西曰路,道路的交叉處形成十字路口,稱十字街。因此十字街是中國城市最形象、最傳統的地名。

南正街與東正街西口與西后街東口交會處形成十字街,東正街與豬市街交叉處亦形成十字街,老百姓為了區別兩處十字街,稱前一個為大十字街、後一個為小十字街,簡稱大十街與小十街。清同治版《恩施縣誌·坊市》載:“……永和坊,小十字街”,“……下仁壽坊,大十字街。”

民國改南正街為中正街,解放後,中正街、東正街、西后街、珠市街分別改為解放路、中山路、和平街、四維街,但十字街名一直不變,從明、清一直沿襲到現在。


最詩意地名:問月亭

恩施這些好聽又詩意的小地名,你知道嗎?


問月亭與唐代大詩人李白有關。相傳李白因永王李璘謀逆案受到牽連,被唐肅宗降罪流施夜郎,途中經過施州(今恩施),在一個明月之夜登上碧波峰(今恩施老城北門外),對月抒懷,浩嘆古今,寫下流傳千古的《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從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後人因此建亭名問月紀念他。

恩施問月亭建於何時,準確的時間已不可考,但從明代就有是肯定的。解放後,鍾愛詩詞的毛澤東主席視察湖北時,曾向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打聽恩施問月亭。

問月亭從建起之日,就成了文人墨客吟詩作聯的題材,讓問月亭地名始終沉浸於濃濃的詩意之中

最人文地名:曲水洞

恩施這些好聽又詩意的小地名,你知道嗎?


曲水洞位於恩施城區東邊洗爵溪,是洗爵溪眾多小地名中最出名的地名,也是最有人文歷史的地名。

曲水洞原名大洞,因洗爵溪畔有多處洞穴,此洞最大,故名。原本只是普通的石灰岩洞穴,除有洞內前部空曠可容納百人,洞深處有泉水蜿蜒而出,伏流至山腳象鼻洞等景象,並無人文可言。此前,曾在曲水洞立有《曲水洞碑記》石刻,記載了詩社的起因結果,並刻有詩社成員題名。今石碑不存,碑文記錄在1947年編寫的《恩施縣抗戰史稿》,得以傳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