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出路在哪裡,如果你是宋江會怎麼做

梁山的出路在哪裡,如果你是宋江會怎麼做

《水滸傳》中有無數讓人喜歡的角色,要說到讓人討厭的角色,除了朝廷裡的奸臣外,最讓人討厭的就是宋江,是他力主招安,是他害的兄弟們死傷無數,是他軟弱無能,是他斷送了梁山好漢。他也帶上了“投降派”的帽子,背上了千古罵名。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梁山如果不接受招安,還有沒有別的出路。

梁山的出路在哪裡,如果你是宋江會怎麼做

我們需要先看看梁山的實力,王倫時代的梁山規模還非常小,只敢對過路的小商小販下手,戰戰兢兢的過日子。晁蓋上了梁山後,規模與實力劇增,成了江湖上有影響力的幫派,他們甚至可以遠赴江州劫法場救宋江。如果說王倫時代的梁山是小偷小摸的山大王,那晁蓋時期的梁山就是敢挑明瞭跟朝廷對著幹的江湖勢力,勢力已經非常大了。再看宋江上梁山後的變化,宋江真正把梁山打造成一個地方割據,他上山之後,帶來一大票人,梁山勢力頓增。先三打祝家莊,又打高唐州,還幾次打敗朝廷軍隊,收編了不少朝廷將領,還把桃花山、少華山、二龍山的勢力都收編了,最遠都打到大名府,就是今天的北京,可謂縱橫華北,無人能擋。

梁山的出路在哪裡,如果你是宋江會怎麼做

宋江憑藉自身的魅力與能力把梁山發揚光大,更是提出了政治性的口號——替天行道。眾好漢圍繞在這面旗幟下無往不利,實際上,此時的梁山已經是個地方割據政權了。這口號很有意思,天無道,我替行之,天是誰,天是皇帝,不過宋江對它的解釋是,皇帝是沒錯的,只是被佞臣矇蔽,這才導致社會動盪,流民失所。宋江從這個口號中表示,他並沒有想另立門戶,像孫悟空那樣自封“齊天大聖”,而是承認有皇帝,他只是替皇帝辦事而已。甚至還有點“清君側”的感覺。

人們罵宋江投降派,最主要的觀點是認為梁山那麼厲害,為什麼不能推翻宋朝,建立自己的政權呢,像李逵常喊“殺上東京,奪了鳥位”。如果梁山真有與朝廷對抗的本事,那宋江被罵無可厚非,可梁山真有這個能力嗎?

梁山的出路在哪裡,如果你是宋江會怎麼做

答案是沒有,梁山全盛時應該有三四萬人,也有說十萬二十萬的,說多了有點誇張,就按十萬算吧。要養活十萬人,那得多大的後勤補給啊,一個國家想發動十萬人的戰爭,不籌備一年半載都發動不了,更何況梁山。說道梁山,書中說“八百里水泊”,確實不小,但要養活十萬人,水裡的魚蝦早就撈完了。梁山好漢每次發動戰爭,主要目的就是搶糧搶錢,這才能維持他們的生計,最遠都搶到北京了。要知道,梁山可是不種地的,也不養牛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看似強大,實則維持不了多久。

梁山的出路在哪裡,如果你是宋江會怎麼做

看看朝廷這邊,宋朝是當時全世界最富的國家,有學者說宋朝的GDP佔世界的80%,不論數據對與否,朝廷肯定比梁山有錢,朝廷掌握著全國的財政,打仗就是打後勤,如果真動起手來,剛開始梁山可能會佔優勢,但絕對耗不過朝廷的,失敗是必然。再看看軍力對比,還記得林沖的名號嗎,“東京八十萬槍棒教頭”,只東京一城就有八十萬人啊,還不算各地勤王的,怎麼打。不要覺得林沖是八十萬槍棒教頭有多牛逼,像他這樣的教頭有5000多個,相當於武術指導,武術教練。

梁山的出路在哪裡,如果你是宋江會怎麼做

再看看梁山的人才,人們總說梁山一百零八將,一百零八條好漢,一百零八個英雄等等。其實梁山上能稱得上這幾個稱號的並沒有幾個,他們都是小地主、漁夫、挑轎子的、開店的、種地的、小偷等等,唯一有點知識的,被稱為“智多星”的吳用,也只不過是鄉村的小學老師罷了。所以,這群人更形象的說法是——烏合之眾。排在前面的朝廷降將確實是有本領,但他們的目的仍是回到朝廷,宋江每次勸降的時候,都會說朝廷奸臣當道,賢良不進,最後給出承諾,梁山只是暫時的,他們最終會歸降朝廷,這才是朝廷將領願意投降的原因。如果兩軍對壘,朝廷把他們都赦免了,並加官進爵,十有八九會臨陣倒戈的,他們和梁山本就沒有感情。所以,梁山想跟朝廷對抗,毫無勝算可言。

其實,宋江的本意就是招安,兩破童貫,三敗高俅,是為了在談判上更有資本,梁山只有做大做強了,當朝廷剿滅梁山的成本大於招安的成本時,才願意接受梁山投降,所謂殺人放火為招安,正是此意。

梁山的出路在哪裡,如果你是宋江會怎麼做

我們也得站在宋江角度上想想,他作為梁山的最高領袖,不得不為兄弟們的前途著想,在他面前只有三條路,一、坐吃山空,等死;二、殺到東京,奪了鳥位,不可能;三、投降。權衡利弊之後,只能選擇招安,招安還有一線生機,不招安則必死無疑。其實細看一看,還是有一部分人通過招安成功洗白的,比如魯智深,他的結局是成佛。武松,平身殺人無數,最後也逃脫了法律的制裁,活到80多歲,還有很多回鄉善養老母的,結局都不錯,都洗白了。宋江不能保證梁山所有人都活著,也不現實,但他確實為一部分兄弟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得以善終。這就很像現在的黑幫,做大做強之後總想洗白,把產業合法化,人都是有這個心的。

最後說說,梁山可不可以跟南邊的方臘聯合對抗朝廷呢?幾乎是不可能的。舉個例子,三國時期孫劉聯盟對抗曹操,開始是很順利的,但是當曹操不打他們的時候,他們內部就開始鬧矛盾了,劉備諸葛亮孫權魯肅這些一等一的人物都搞不定兩大集團聯合的問題,能指望宋江吳方臘用這幫人同心同德的聯合嗎?如果真聯合了,朝廷反而有更大的主動權,拉一個打一個,就像莊家一樣,永遠不會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