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歷史,中學歷史學什麼?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為什麼要學歷史,中學歷史學什麼?

歷史就是經驗和教訓的高度結合

千百年來,多少社會精英“鍾情”於史學,多少社會底層“調侃”於演義。不管其“陽春白雪”,抑或“下里巴人”都能從不同層次去理解和思考自己眼中的“歷史”,或許這就是“歷史”正真的魅力。

為何學歷史?

就目前的人類發展來看,很多知識似乎都是必備的,但是又有很多知識又不是必須的。那麼歷史呢?

為什麼要學歷史,中學歷史學什麼?

歷史是扇門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番,這裡所述“學歷史”並非院校學術的研究,“學歷史”也不等於學問思考。這裡所講的“學歷史”是一般意義上的“歷史思維”和“歷史視角”去看待和分析問題,也就是廣義的學習歷史。

那麼,為什麼要“學歷史”呢?

古往今來,不乏有名人大家的精闢見解,汗牛充棟的論述剖析,然而,撥雲見霧後無非三個核心目的。

其一,經驗之談。

其二,教訓之痛。

其三,自我修養。

為什麼要學歷史,中學歷史學什麼?

經驗/教訓/修養

當然,經驗和教訓都是相對的,社會是舞臺,沒有排練的舞臺。因此,他人之經驗未必吾輩之法寶。因此,成功真的不可複製。但是,大凡重要的是一些基本的原則和概率的問題還是可以從歷史中獲取,這或許就是“學歷史”的魅力所在。

中學歷史學什麼?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這決定了每個階段無法也不能從單一的層面去學習,“學歷史”也是如此。

為什麼要學歷史,中學歷史學什麼?

中學歷史觀的初步形成

中學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更是歷史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中學階段包括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首先是為了形成基本完整的歷史脈絡和線索,初步形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下的歷史觀。當然,培養和提高相應的中考考試能力,並通過考試也是重要的目標之一。

高中階段,隨著課程難度和廣度的增加,同時也為高等學校的學習打下學科和思維基礎。首先,需要完整掌握中外歷史的主要線索和框架,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充足的史料,在正確認識和理解史料的前提下進一步學習和理解不同階段的重要史實,這也是高考歷史的重要考查方向。

為什麼要學歷史,中學歷史學什麼?

高考改革在路上

2019年是中學歷史教學考試改革的重要年份,部分省份已經開始使用新的《中外歷史綱要》教材,4月23日,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發佈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8省市均將試行“3+1+2”高考新模式,將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2021年也就是新高考改革落地的年份。中學歷史的重要性得到的空前的提升,也凸顯了黨和國家對中學生歷史教學的重視。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成為高中階段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

為什麼要學歷史,中學歷史學什麼?

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

因此,可以說中學階段的歷史學習必將逐步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中學歷史教育(廣中)期待與您分享更多教學一線的視角和最新的教學實踐。

為什麼要學歷史?中學歷史如何學?

期待分享您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