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说美国人太懒了,这么懒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颁给了《美国工厂》,相对于往年这一奖项更加受国人关注,因为这是一部纪录中国企业如何在美国开办工厂的纪录片。80年代改革开放引进外资,谁能想到会有中国企业家去美国开工厂的一天,真是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美国工厂》说美国人太懒了,这么懒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美国工厂海报

看看这海报的设计,包括白人、黑人、黄种人,而中国人不止在C位,还靠前。想想以前好莱坞电影里面出现个华人脸孔都是反派,国人的地位确实在不断提升。这张主题海报并没有工厂创办人曹德旺的身影,我想可能拍摄者更想把目光聚集在工人的身上。而纪录片中确实也着重展现了这家工厂创建后对这些中美员工的影响。

《美国工厂》说美国人太懒了,这么懒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曹德旺在美创办的玻璃厂厂房

这家玻璃厂的厂房曾经属于通用汽车公司,多少年来附近镇上的美国人都在这家企业工作,他们为成为这样一家企业的蓝领工人而感到自豪,丰厚的薪水福利让他们即使当蓝领工人也可以过上美国中产的生活,比普通小白领还要强上许多。 然而高昂的人工成本也成为了这家企业的软肋,终于在08年那次金融危机中,通用直接关闭了这家工厂,结束了这一段辉煌的历史,工人们含泪下岗,无措的面对未知的未来。

《美国工厂》说美国人太懒了,这么懒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通用汽车厂关闭时擦泪的美国工人

2年后,同一个厂房中国企业福耀开办了汽车玻璃工厂,当地工人无不欢欣鼓舞,下岗工人再就业,本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故事,但一切却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顺利。美国工人觉得薪水低,管理层不关心生产安全,工作内容枯燥,都是重复的机械操作,中国人觉得美国工人效率差,干活慢,还热爱干活的时候唠嗑,而且美国工人居然不加班。随着工厂的持续亏损,这一矛盾愈演愈烈,企业家总是要盈利的,不然只能关门大吉,所以各种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从最开始的由全部美国人组建的美式管理层到后来全部由中方人员接管,一切以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为前提,自然进一步激化了矛盾,美国人觉得工厂管理者只在乎生产量,不在乎工人的工作环境,而且管理层变成了自己不熟悉的外国人,没有本国人能在管理层说的上话。

《美国工厂》说美国人太懒了,这么懒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美国管理层看到中国工人后吐槽美国工人太懒了

这些年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国内制造业转移,逐利的资本都去寻找工人薪水低的地方,像福耀这样跑去美国这种发达国家开工厂的还是特例,但不论是美国还是东南亚、印度、南美,走出去的中外企业无不有着相同的吐槽,那就是哪里都找不到中国这样吃苦耐劳高素质的工人。

《美国工厂》说美国人太懒了,这么懒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纪律性很高的中国工人在训话

美国强大的服务业注定了优秀的员工不会流入制造业,福耀的一位美国员工说自己的做美甲的女儿薪水是自己的1.5倍,所以福耀的薪水难以吸引年轻人,创办之初招来的都是失业的大爷大妈,有一位对福耀感激的员工表示已经没人会雇佣他,但是2年半之后他因为操作电脑太慢还是被辞退了。同样的事情也在中国发生,随着外卖快递的兴起,更多的人都从制造业流向服务业,即使是纪录片中称赞的优秀中国工人也不喜欢枯燥的工厂生活,工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已经是不争的实时。

《美国工厂》说美国人太懒了,这么懒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被枯燥工作折磨的身心俱疲的美国工人

这种枯燥工作对人身心的折磨是不分国籍的,有更好的选择自然都会离开,也有更多人因为需要金钱而不得不忍受。纪录片最后福耀增加了一些机械臂来取代工人岗位,当工人们和雇主斗智斗勇争取更高福利待遇的时候,更加听话耐用,不需要休息的机器直接让这些矛盾消失了,因为很多岗位不需要工人了。

《美国工厂》说美国人太懒了,这么懒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福耀工厂的机械臂

制造业史上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伴随着大量人员的失业,很多人担心因为机器而丢失自己的岗位,其实恰恰相反,这种枯燥机械的工作本来就应该让机器去做,拥有思考能力的人应该从这种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有创造力的工作。只是每一次的转变都伴随着一代人的失落,但对于人类的发展进程来说,科技总是让人们过得更好。

《美国工厂》说美国人太懒了,这么懒怎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未来大部分工厂不需要任何工人,只需要技术维护人员

懒散的美国人之所以能成为发达国家,正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带给他们的,每一次诞生于美国的科技进步都会让美国企业赚的本满钵满,比起纠结工人懒不懒,勤不勤快,努力发展高科技才是首要任务,相信人类可以过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