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說美國人太懶了,這麼懶怎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頒給了《美國工廠》,相對於往年這一獎項更加受國人關注,因為這是一部紀錄中國企業如何在美國開辦工廠的紀錄片。80年代改革開放引進外資,誰能想到會有中國企業家去美國開工廠的一天,真是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美國工廠》說美國人太懶了,這麼懶怎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美國工廠海報

看看這海報的設計,包括白人、黑人、黃種人,而中國人不止在C位,還靠前。想想以前好萊塢電影裡面出現個華人臉孔都是反派,國人的地位確實在不斷提升。這張主題海報並沒有工廠創辦人曹德旺的身影,我想可能拍攝者更想把目光聚集在工人的身上。而紀錄片中確實也著重展現了這家工廠創建後對這些中美員工的影響。

《美國工廠》說美國人太懶了,這麼懶怎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曹德旺在美創辦的玻璃廠廠房

這家玻璃廠的廠房曾經屬於通用汽車公司,多少年來附近鎮上的美國人都在這家企業工作,他們為成為這樣一家企業的藍領工人而感到自豪,豐厚的薪水福利讓他們即使當藍領工人也可以過上美國中產的生活,比普通小白領還要強上許多。 然而高昂的人工成本也成為了這家企業的軟肋,終於在08年那次金融危機中,通用直接關閉了這家工廠,結束了這一段輝煌的歷史,工人們含淚下崗,無措的面對未知的未來。

《美國工廠》說美國人太懶了,這麼懶怎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通用汽車廠關閉時擦淚的美國工人

2年後,同一個廠房中國企業福耀開辦了汽車玻璃工廠,當地工人無不歡欣鼓舞,下崗工人再就業,本來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美好故事,但一切卻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順利。美國工人覺得薪水低,管理層不關心生產安全,工作內容枯燥,都是重複的機械操作,中國人覺得美國工人效率差,幹活慢,還熱愛幹活的時候嘮嗑,而且美國工人居然不加班。隨著工廠的持續虧損,這一矛盾愈演愈烈,企業家總是要盈利的,不然只能關門大吉,所以各種管理方法層出不窮。從最開始的由全部美國人組建的美式管理層到後來全部由中方人員接管,一切以提高效率增加產量為前提,自然進一步激化了矛盾,美國人覺得工廠管理者只在乎生產量,不在乎工人的工作環境,而且管理層變成了自己不熟悉的外國人,沒有本國人能在管理層說的上話。

《美國工廠》說美國人太懶了,這麼懶怎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美國管理層看到中國工人後吐槽美國工人太懶了

這些年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國內製造業轉移,逐利的資本都去尋找工人薪水低的地方,像福耀這樣跑去美國這種發達國家開工廠的還是特例,但不論是美國還是東南亞、印度、南美,走出去的中外企業無不有著相同的吐槽,那就是哪裡都找不到中國這樣吃苦耐勞高素質的工人。

《美國工廠》說美國人太懶了,這麼懶怎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紀律性很高的中國工人在訓話

美國強大的服務業註定了優秀的員工不會流入製造業,福耀的一位美國員工說自己的做美甲的女兒薪水是自己的1.5倍,所以福耀的薪水難以吸引年輕人,創辦之初招來的都是失業的大爺大媽,有一位對福耀感激的員工表示已經沒人會僱傭他,但是2年半之後他因為操作電腦太慢還是被辭退了。同樣的事情也在中國發生,隨著外賣快遞的興起,更多的人都從製造業流向服務業,即使是紀錄片中稱讚的優秀中國工人也不喜歡枯燥的工廠生活,工廠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已經是不爭的實時。

《美國工廠》說美國人太懶了,這麼懶怎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被枯燥工作折磨的身心俱疲的美國工人

這種枯燥工作對人身心的折磨是不分國籍的,有更好的選擇自然都會離開,也有更多人因為需要金錢而不得不忍受。紀錄片最後福耀增加了一些機械臂來取代工人崗位,當工人們和僱主鬥智鬥勇爭取更高福利待遇的時候,更加聽話耐用,不需要休息的機器直接讓這些矛盾消失了,因為很多崗位不需要工人了。

《美國工廠》說美國人太懶了,這麼懶怎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福耀工廠的機械臂

製造業史上每一次的科技進步都伴隨著大量人員的失業,很多人擔心因為機器而丟失自己的崗位,其實恰恰相反,這種枯燥機械的工作本來就應該讓機器去做,擁有思考能力的人應該從這種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有創造力的工作。只是每一次的轉變都伴隨著一代人的失落,但對於人類的發展進程來說,科技總是讓人們過得更好。

《美國工廠》說美國人太懶了,這麼懶怎麼成為發達國家的?

未來大部分工廠不需要任何工人,只需要技術維護人員

懶散的美國人之所以能成為發達國家,正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帶給他們的,每一次誕生於美國的科技進步都會讓美國企業賺的本滿缽滿,比起糾結工人懶不懶,勤不勤快,努力發展高科技才是首要任務,相信人類可以過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