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我認識的聰明人,沒有不愛讀書的”。

這是芒格的名言。

這句話我再贊同不過,因為我身邊優秀的傢伙們,都很愛讀書。

去到藤校的A夥伴,對許多領域的書籍如數家珍,經過TA的推薦,我常常能發現小眾但讓人驚豔的作品。

每天精力如牛一天有48小時的B夥伴,我問TA如何保持精力,TA說辦法就是多讀書。

“讀書多了,看到的世界更大,你想做的事情更多,積極性和行動力自然提高。”

讀書,是學習他人智慧的最佳途徑。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有夥伴問如何才能夠去到好的學校?

多讀書、讀好書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每年一所大學成千上萬申請者,一個學生水平如何,很多招生官能一眼看穿。

你有沒有讀過書,你讀了多少書…都深深刻在了你每一次的談吐、行動與文字中。

多讀書,你得到更多的成長,精神境界更高。

書每一天都不經意地滋養著你的才智,讓你成為更好的你,也讓你與更好的學校相配。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所以,藉著「世界讀書日」,破殼記一定要給你推薦——

7本精挑細選的「人生之書」

破殼記選這7本書,有下面幾大標準:

1、中英版本對照閱讀,更方便同學理解內容和提升閱讀水平。

2、全都是經典,它們經過了歷史和歲月的沉澱,被珍重地留了下來,是更能讓我們各方面都有所成長的書。

3、只推薦7本。書不在多,在於精,認真看完每一本好書,比擁有一堆書更有意義。

4、為你匹配了這7本書的同名電影資源,讓你在電影的光色魅影中,也能感受到名著經典的魅力。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這7本名著的中英文書籍(電子版)

電影資源如下:

01

《小婦人》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露易莎·梅·奧爾科特 美)

近日,因艾瑪·沃特森和甜茶出演,巴納德學院畢業生格蕾塔·葛韋格執導。路易莎·梅·奧爾柯特的長篇小說《小婦人》改編的同名電影吸引了不少關注。

《小婦人》中的主角喬·馬奇,是以作者路易莎·梅·奧爾柯特本人的經歷為藍本。

電影中有一個片段。

馬奇和出版商交涉小說出版時,出版商說了一句話:「f the main character is a girl, make sure she is married by the end.」(如果書的主角是個女孩,結尾時她一定要結婚。)

而小婦人整個作品,卻是這句話的反例。

《小婦人》描述的是一個19世紀新英格蘭地區普通家庭四個姐妹的生活,記錄了女性的自強不息、自律自愛的精神

更告訴我們,

一個女孩的一生,意義不在於她嫁給誰。

馬奇一家有6口人,喬是4個女兒中最大的一個,很早就出門打工,但她自強不息,熱愛寫作,即使飽受貧苦的折磨,卻從來沒有忘記追求自己的夢想。

馬奇一家極為貧苦,一件聖誕禮物都得不到,但這四姐妹在困境中卻依舊有互相安慰、互相取暖的動人感情。

這樣的動人與真摯,不管你是在找一部經典的名著,還是希望在閒暇時間看一部細膩入微的作品,《小婦人》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02

《悲慘世界》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雨果 法)

這本書的主題,雨果為此書寫的序就能看到:

「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一天,就會有文明鼎盛時期人為的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

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句話說,同時也是更廣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

書中最讓我觸動的是儘管冉阿讓出獄後被“善”感化,他仍堅持“惡”的自我定位,認為自己不可原諒。

雨果對以冉阿讓為代表的不同社會底層人物苦難經歷進行了細緻描寫,詮釋了社會帶來的種種壓迫和人類愚昧的可悲。

這樣沉重的制度枷鎖人的劣根性共同構造出這一“悲慘世界”,是在看似處於繁華社會中的我們,需要更加審視的。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03

《簡愛》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夏洛蒂·勃朗特 英)

簡愛,一位相貌平平、沒有良好出身的家庭教師,卻依靠著非凡的勇氣、持之以恆的決心和強大自尊心,贏得了羅切斯特的尊重和真心。

區別於傳統的英國小說,簡愛注重刻畫女性的自尊與自我意識,打破了現實對女性形象的桎梏,塑造出剛柔並濟,獨立自主,始終對生活抱有熱愛與嚮往的簡愛。

勃朗特在《簡愛》中展現的價值觀、對女性精神的刻畫和細膩的文筆,都值得好好品味。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04

《傲慢與偏見》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簡·奧斯汀 英)

每一次翻閱這本書,我都會被伊麗莎白和達西跌宕起伏而美好的愛情所感動。

兩人的自我審視、反省與改善最終讓他們的關係更進一步。達西嘗試卸去了自負與傲氣,伊麗莎白也試圖改變自己片面的認知,使得兩人愛情最終突破了重重阻礙。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成長的作品。

它展現了男女主積極探索自我並勇於改變自身的“傲慢”與“偏見”,及人與人互相理解、尊重的美好品質,使得該小說在任何時代都不會褪色,作為經典永駐。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05

《安娜·卡列尼娜》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列夫·托爾斯泰 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有多少人因為這句話知道了托爾斯泰的偉大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然後又因為這本書是一本長達八九百頁的「巨型怪獸」而被勸退。

但不管是這本小說還是電影,我都建議你要去看一看。

它是一個關於自由的故事,也是一個對於時代有深刻思考的故事。

如果你想要更深刻地探尋自我,想知道該如何去思考和處理種種思想的矛盾和迷茫,以及想要從更大的角度去理解我們的時代。

那麼這個故事,你一定要看。

更何況托爾斯泰作為“貴族大師”打造的優雅濃郁的文字之美,也是一種洗滌靈魂的存在,這一點不管是書還是電影,都呈現得很棒。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06

《霧都孤兒》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查爾斯·狄更斯 英)

「與其說這是白晝的誕生,不如說是黑夜的死亡。」

《霧都孤兒》中,狄更斯打造了一個

善與惡同時綻放的世界。

書中大多人物都是非黑即白,而人物的結局也涇渭分明:反派都落得最壞的結果,而善人有善報。

善良和愛是消除黑暗的光,這也在狄更斯的黑色幽默得到充分體現。

此處摘抄一段:

「人的本性有時實在美妙。同樣可愛的品質可以在最烜赫的顯貴身上、也可以在最骯髒的慈善學校少年身上得到發展,決不厚此薄彼。」

有人說,狄更斯的童話不是呼籲逃避社會的現實,而是給人追求美好的動力,像奧利佛一樣,永懷希望與感恩。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07

《遠大前程》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查爾斯·狄更斯 英)

查爾斯·狄更斯的《遠大前程》,是一部人生導師一般的作品。

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名叫

皮普的年輕人的故事。

故事圍繞皮普的三個人生階段展開:單純的童年,有了世俗名利之心的青少年,再到最後頓悟找回自己。

皮普雖然是一本書的主角,但是他的故事,卻是千千萬萬個“人”的故事。

生而為人,會有純真的一面、陰暗的一面,也會有追求利慾的一面;會經歷美好,也會經歷低落。

不管你的經歷如何,你一定可以在皮普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慰藉,找到頓悟。

所以這部作品,也一定要推薦給你。

世界讀書日 | 愛讀書的人,會創造一個世界

-End-

* 「破殼記」所有原創文章須授權才能轉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搬運到任何平臺,一經發現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