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確定的外界,你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力就是自我學習的能力

在接納自我之後,我們還要學會的就是如何自我成長,接納自我正是看到了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對自我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才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為自己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成長計劃,從而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成功的道路。

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和不確定的外界,我們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力,可以掌控的競爭力,就是“自我學習”的能力,打造適合自己並且可持續進化的自我學習系統。

面對不確定的外界,你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力就是自我學習的能力

自我學習是自己慢慢成長完善的過程,其實質是要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付諸行動。在最初的時候我們很難判斷對錯、好壞、主次,沒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在沒有找到一套有效的思考準則之前,我們只好訴諸權威……

在沒有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行動準則的之前,我們往往會從模仿開始...

曾經在面臨選擇時還問過一位長者這個問題,桌子上有一桌子菜,每一道菜都是我做的,但我發現沒有一盤主菜,我覺得應該需要再做一盤主菜。他告訴我,這是兩個不同的思考和軌跡,你可以思考選擇你認為最適合你自己的。

面對不確定的外界,你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力就是自我學習的能力

對,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隨著時間累積,確定了一個基本的大方向,也在不斷打磨著自己系統,慢慢形成了一個架構並在不斷完善它——“思享零”。

1.思考:個人內心的探索,主觀的一些思考,主要在感性層面;

(個人內省)

2.分享:主觀與客觀(外部)的交流,外部的客觀存在,主要在理性層面;

(外向溝通)

3.歸零(從零出發):通過每一次行動達到自我與外部的一種和諧狀態,主要在執行層面。

(團隊協作)

面對不確定的外界,你唯一可持續的競爭力就是自我學習的能力

這個架構也有與之相對應的一些事,它的形成與我在多年前和好友一直爭議的一個問題有關係(“人是一個孤獨的個體”與“人的本質並不是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前前後後持續了四年,也隨著個人成長的一些經歷發生了變化,最後卻是融合的結果。

大學四年,他更多是在思考深入探索自我、認識自我,而我更多的是忙於各種事情,與人交往之中。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有了反轉,最後我們都接納了兩種觀點。這也是前面“1”和“2”的來源。

“1”是認識思考,“2”是溝通交流,“3”就是實踐,每一個階段的結束都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奉行的準則,始終保持謙遜的姿態,多觀察、思考,多溝通交流,多行動、多總結。在符合基本規律的前提下每一個階段鎖定一個目標,所有的行動都向目標邁進,精打細磨,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關於這幾個“詞”具體的解讀我相信每個人也大會不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交流。

#知識改變生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