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

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

彩云有聚散 世事见沧桑

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

家事可见国事之兴衰,国事兴衰在家事中会得到体现。夏氏家族与经商没有关系,都是较为清贫的读书人而已。随着五四之后新学的开始,人们不是重文而是革命,从武了。宗亲夏正华说:他的父亲夏兴巽给孙子还起名夏有武,后改为夏天。比如,我的祖父也不愿将“之乎也哉”教给父亲。据我父亲说,祖父曾做过私塾先生,认为读书没有作用,饭也吃不饱。我的父亲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祖父靠给别人写写家信、告示、算命等谋生,养活4个子女,确实不易。

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

汪曾祺在文章中多次提及鹤来堂,他在一篇散文《彩云聚散》中写到:“我的祖父有几件心爱的宝贝,—到‘闹兵荒’,就叫我的父亲用油布包好,埋在我母亲病逝前住的一个小院的地下,把小院的门用砖砌死。一是《云麾将军碑》;一是—块蕉叶白大端砚。还有一件是什么东西我不记得了。《云麾将军碑》是初拓本。流传的《云麾将军碑》都有残缺,此帖一字不残,当是宋拓,为海内孤本,故极珍贵。‘蕉叶白’我没有见过,据父亲说是浅绿色的,难得的是叶脉纹理都是自然生成的,放在桌上,和一片芭蕉叶—模一样。这几件东西都是祖父从十八鹤来堂夏家的后人手里买下的。十八鹤来堂是夏之蓉的堂。夏之蓉是本县名臣,他做过多大的官我不甚了然,只知道他是桐城派古文大家,我小时曾背过他的一两篇文章。据说他建造厅堂时飞来十八只仙鹤,遂以鹤来作为堂名。夏之蓉死后,夏家逐渐衰败,后人只得靠变卖祖产为生。蕉叶白、《云麾将军碑》就是—次卖给我的祖父的。同时买进的还有几大箱碑帖。有些碑帖其实是很珍贵的,夏家后人都不当一回事:我小时临过褚河南的《圣教序》,就是祖父从大箱子里挑选出来给我的。我到现在写的字还有点褚河南的笔意,真是令人感慨……”

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

汪曾祺还写过一篇小说《八千岁》:“八千岁米店的门面虽然极不起眼,‘后身’可是很大。这后身本是夏家祠堂。夏家原是望族。他们聚族而居的大宅子的后面有很多大树,有合抱的大桂花,还有一湾流水,景色幽静,现在还被人称为夏家花园,但房屋已经残破不堪了。”

我十分相信汪曾祺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对于夏家也就这些东西,不会有什么金银财宝。这些当然很值钱,但识货的人才知道。夏家后人,也用不着这些,没钱自然会拿出去卖掉。我当然不知道是夏家的谁把这些宝贝卖给汪家的,也不知道其它后裔的家境如何?但我知道我们家就非常的穷。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几乎每月都会向邻居借钱,到下月再还。有时,我还与母亲到一个邻人家里去借需要支付利息的类似于“高利贷”救急,父亲也会把家里的一些老东西拿到古董店去卖掉。我的印象是,家里并没有什么东西,不知为什么母亲总对父亲说“卖心又上来了……”有一次,他拿一块布包起两个瓶子送到古董店去,又包了回来。可能东西也卖光了,包去的东西已没什么价值,人家不收了。看样子,他可能卖过一些东西,只是我不知道。我记得的是,有一支钢笔的笔尖是金子的,他拿到银行卖了4毛几分钱回来,好像很开心。

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

我家还有两样东西是我知道的:一个是青花的瓷器调色盘,这只调色盘现在的市面上看不到,它比较大,直径有25公分左右,中间隔档是圆的,四周也有约三四个隔档,均匀地分在四周。看上去不精巧,较笨重,壁非常厚,有一公分左右,非常结实,扔到地上不会破碎。这个盘子是残缺的,坏掉了一角。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缺了一角的调色盘子,会一直放在家里那么久。1987年我退伍回家后,家里翻建房屋,还看到这个残缺的盘子,我感到没什么用,就将它扔到垃圾堆上去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还记得这件东西。还有一个大理石的盆景花盆,白色的,品相很好,家里在2000年砌建楼房时,父母都已去世,我和爱人都工作,没人看管,被什么人“爱”走了。

我的小姑母,嫁到车逻张庄。夏家与张家几代都是通婚的,我的奶奶也是张庄张家的。小姑母家的条件要好很多,对我也非常好。在她生病时,我曾问起我祖父的事以及太爷的情况,当时我作了记录,我是从小姑母嘴中知道我祖父居然有三个名字:夏少湖、夏兴驹、夏佛林。在我父亲去世时,小姑母提供了爷爷、奶奶的生日,我也抄录了下来,这为我以后对接家谱找到了根据。

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

读到汪曾祺《彩云聚散》和《八千岁》,我想许多夏氏后裔一定会感慨万千的。在采访中,一些宗亲或许觉得与祖先差距太大,并不乐意接受采访。他们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有什么弄头,你看夏家现在有哪家拿得出来的,愧对祖先,我不丢这个人……”其实据我了解,夏家后代子孙有些也不差,现在也有在南大做教授,也有在清华做研究……即便在高邮解放后以及到现在从事领导岗位,在文化教育医卫岗位的也不少……我的劝说,有时也达不到什么效果,他们较为固执。

我家较一般,但其他夏氏后裔也不是没有可圈可点的。采访得知,夏氏许多后人有的参加了地下党,参加了革命,有的走上行政工作又被打成右派,有的才华横溢而不幸英年早逝。社会早已改天换地,他们已不再是“四民之首”,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了。

未完待续

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
从寻谱追宗 看世事沧桑——高邮夏氏鹤来堂文化研究综述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