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

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

彩雲有聚散 世事見滄桑

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

家事可見國事之興衰,國事興衰在家事中會得到體現。夏氏家族與經商沒有關係,都是較為清貧的讀書人而已。隨著五四之後新學的開始,人們不是重文而是革命,從武了。宗親夏正華說:他的父親夏興巽給孫子還起名夏有武,後改為夏天。比如,我的祖父也不願將“之乎也哉”教給父親。據我父親說,祖父曾做過私塾先生,認為讀書沒有作用,飯也吃不飽。我的父親4歲時母親就去世了,祖父靠給別人寫寫家信、告示、算命等謀生,養活4個子女,確實不易。

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

汪曾祺在文章中多次提及鶴來堂,他在一篇散文《彩雲聚散》中寫到:“我的祖父有幾件心愛的寶貝,—到‘鬧兵荒’,就叫我的父親用油布包好,埋在我母親病逝前住的一個小院的地下,把小院的門用磚砌死。一是《雲麾將軍碑》;一是—塊蕉葉白大端硯。還有一件是什麼東西我不記得了。《雲麾將軍碑》是初拓本。流傳的《雲麾將軍碑》都有殘缺,此帖一字不殘,當是宋拓,為海內孤本,故極珍貴。‘蕉葉白’我沒有見過,據父親說是淺綠色的,難得的是葉脈紋理都是自然生成的,放在桌上,和一片芭蕉葉—模一樣。這幾件東西都是祖父從十八鶴來堂夏家的後人手裡買下的。十八鶴來堂是夏之蓉的堂。夏之蓉是本縣名臣,他做過多大的官我不甚瞭然,只知道他是桐城派古文大家,我小時曾背過他的一兩篇文章。據說他建造廳堂時飛來十八隻仙鶴,遂以鶴來作為堂名。夏之蓉死後,夏家逐漸衰敗,後人只得靠變賣祖產為生。蕉葉白、《雲麾將軍碑》就是—次賣給我的祖父的。同時買進的還有幾大箱碑帖。有些碑帖其實是很珍貴的,夏家後人都不當一回事:我小時臨過褚河南的《聖教序》,就是祖父從大箱子裡挑選出來給我的。我到現在寫的字還有點褚河南的筆意,真是令人感慨……”

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

汪曾祺還寫過一篇小說《八千歲》:“八千歲米店的門面雖然極不起眼,‘後身’可是很大。這後身本是夏家祠堂。夏家原是望族。他們聚族而居的大宅子的後面有很多大樹,有合抱的大桂花,還有一灣流水,景色幽靜,現在還被人稱為夏家花園,但房屋已經殘破不堪了。”

我十分相信汪曾祺說的這些都是真的。對於夏家也就這些東西,不會有什麼金銀財寶。這些當然很值錢,但識貨的人才知道。夏家後人,也用不著這些,沒錢自然會拿出去賣掉。我當然不知道是夏家的誰把這些寶貝賣給汪家的,也不知道其它後裔的家境如何?但我知道我們家就非常的窮。記得小時候,我的母親,幾乎每月都會向鄰居借錢,到下月再還。有時,我還與母親到一個鄰人家裡去借需要支付利息的類似於“高利貸”救急,父親也會把家裡的一些老東西拿到古董店去賣掉。我的印象是,家裡並沒有什麼東西,不知為什麼母親總對父親說“賣心又上來了……”有一次,他拿一塊布包起兩個瓶子送到古董店去,又包了回來。可能東西也賣光了,包去的東西已沒什麼價值,人家不收了。看樣子,他可能賣過一些東西,只是我不知道。我記得的是,有一支鋼筆的筆尖是金子的,他拿到銀行賣了4毛幾分錢回來,好像很開心。

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

我家還有兩樣東西是我知道的:一個是青花的瓷器調色盤,這隻調色盤現在的市面上看不到,它比較大,直徑有25公分左右,中間隔檔是圓的,四周也有約三四個隔檔,均勻地分在四周。看上去不精巧,較笨重,壁非常厚,有一公分左右,非常結實,扔到地上不會破碎。這個盤子是殘缺的,壞掉了一角。不知是什麼原因,這個缺了一角的調色盤子,會一直放在家裡那麼久。1987年我退伍回家後,家裡翻建房屋,還看到這個殘缺的盤子,我感到沒什麼用,就將它扔到垃圾堆上去了。不知為什麼,我一直還記得這件東西。還有一個大理石的盆景花盆,白色的,品相很好,家裡在2000年砌建樓房時,父母都已去世,我和愛人都工作,沒人看管,被什麼人“愛”走了。

我的小姑母,嫁到車邏張莊。夏家與張家幾代都是通婚的,我的奶奶也是張莊張家的。小姑母家的條件要好很多,對我也非常好。在她生病時,我曾問起我祖父的事以及太爺的情況,當時我作了記錄,我是從小姑母嘴中知道我祖父居然有三個名字:夏少湖、夏興駒、夏佛林。在我父親去世時,小姑母提供了爺爺、奶奶的生日,我也抄錄了下來,這為我以後對接家譜找到了根據。

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

讀到汪曾祺《彩雲聚散》和《八千歲》,我想許多夏氏後裔一定會感慨萬千的。在採訪中,一些宗親或許覺得與祖先差距太大,並不樂意接受採訪。他們有的甚至直言不諱地說:“有什麼弄頭,你看夏家現在有哪家拿得出來的,愧對祖先,我不丟這個人……”其實據我瞭解,夏家後代子孫有些也不差,現在也有在南大做教授,也有在清華做研究……即便在高郵解放後以及到現在從事領導崗位,在文化教育醫衛崗位的也不少……我的勸說,有時也達不到什麼效果,他們較為固執。

我家較一般,但其他夏氏後裔也不是沒有可圈可點的。採訪得知,夏氏許多後人有的參加了地下黨,參加了革命,有的走上行政工作又被打成右派,有的才華橫溢而不幸英年早逝。社會早已改天換地,他們已不再是“四民之首”,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農民與知識分子了。

未完待續

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
從尋譜追宗 看世事滄桑——高郵夏氏鶴來堂文化研究綜述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