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原油價格暴跌,為什麼三桶油還在喊虧損?

2019年三桶油財報顯示淨利潤尚佳

中國石化2019年年報: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公司實現營業額及其他經營收入為2.97萬億元,同比增長2.6%,創歷史新高;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為575億元,每股盈利0.475元;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公司實現營業利潤為900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76億元,每股基本收益為0.476元。

中國石油年報:公司2019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456.82億元,同比降低13.9%;實現每股基本盈利0.25元。為更好地回報股東,公司擬派發末期股息每股0.06601元,派息率達70%。

中海油年報則顯示:2019年,中海油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多項業績指標創上市以來最佳。得益於產量增長和有效成本管控,在國際油價同比下降超過10%的情況下,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淨利潤大幅增加至610.5億元,同比上升15.9%。

2020年這波國際原油暴跌反倒讓國內三桶油的日子十分難過?

現在國際油價早已低於40美元/桶,所以國內油價已經兩個調價窗口未做調整。這段時間,國內92號汽油最高價格一直保持在5.5元/升上下,但國際原油價格卻一瀉千里!4月21日,資本市場再次讓人開眼界,WTI(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5月原油期貨合約暴跌後以-37.63的負值收盤,出現了“賣家貼錢求著買家拉走原油”的交易場景。

業內人士大呼油價已低到倒貼都沒人接盤的地步。

反顧國內,中石油刊文《丟掉幻想打好這場硬仗》的文章,文章提到“公司生存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看來中石化並沒有“大賺特賺”,而是“虧損嚴重”。

同期,中石化提出“牢固樹立長期過緊日子思想”;中海油提出“充分做好長期應對低油價的思想準備”;三桶油接連發聲,看來這波國際原油暴跌讓國內三桶油的日子十分難過。

國外原油價格暴跌,為什麼三桶油還在喊虧損?

中石油刊文 《丟掉幻想打好這場硬仗》


為什麼三桶油“漲也虧,跌也虧?”背後是什麼原因導致?

  1. 國內的石油除了進口外,還有一部分來源於國內油田的開採,這部分大概佔全國原油的30%左右。可是我國石油開採難度大,開採成本高,每桶成本高於65美元。為了保證我國的能源安全,即使國際油價很低,國內油田也不能完全停產,該開工還是得開,以65美元/桶的成本開採回來,現在以40美元/桶(國家規定的地板價)的價格賣出去,每桶將虧損25美元。
  2. 三桶油在勘探、運輸、煉油業務上成本較高。
  3. 油企一般都會有大量庫存,庫存油品可能來源之前的協議價價格較高。消化庫存週期裡,如果國際油價跌幅較大,無疑會虧損。以3月底兩桶油的庫存為例,根據財報顯示,兩桶油3月底賬面存貨接近3800億,其中原油(含在途)超過1500億元。兩桶油的存貨週轉天數平均在一個月左右,在一個月前的2月底,原油價格是60美元/桶左右,也就是說這1500億元的原油是按照60美元/桶的單價買入的。
  4.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那為什麼不大量購入現在低價原油呢?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已經適量加大了石油儲備,但是短期內不可能大量加大戰略儲存,各種儲存設施也需要成本。

如何看待這次油價暴跌

發生極端現象的背景是全球遭受極端疫情嚴重衝擊,歐美主要經濟體實施社交隔離政策,航空、汽車、輪船以及工業生產等原油消耗活動停止運轉,全球各國石油消耗突然同時下降。據估算,疫情導致全球原油需求下降至少達三成以上。與此同時,全球石油儲備設施基本已經填滿,甚至集裝箱船上的原油儲量也創歷史新高,有1.6億桶石油儲存在船上,比之前的紀錄多60%。全球已經無法吸收石油過剩產能。

OPEC+經過幾輪談判,在削減產量方面達成一致。OPEC+確認,自2020年5月1日起減產1000萬桶/日,為首輪減產,為期兩個月;自2020年7月起減產800萬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減產600萬桶/日至2022年4月。但這項減產計劃的基準比較高,俄羅斯和沙特減產的基準是1100萬桶/日,其他國家都以2018年10月的產量為減產的基準水平。這使得實際減產力度不及預期,因此,減產協議並未阻止石油價格的崩盤。

可見,石油價格出現極端下跌情況是一系列短期因素造成的結果,不會成為一個趨勢性長期現象。但是,由於國際疫情存在不確定性,石油需求恢復進程也就很難判斷,尤其是疫情結束後經濟恢復期長短帶有不確定性,以及在石油儲備空間耗盡、減產效果不明顯條件下,石油價格在短期內受到強烈壓制。但是,這種形勢不會持續太久。因為產油國的減產會持續到2022年,而隨著疫情的控制,全球石油需求會逐步恢復。

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現在需要考慮的是未來的挑戰。此次石油價格戰對供給端造成強烈衝擊,一些國際油氣公司可能倒閉退出市場,導致未來石油產能大幅下滑,當全球經濟復甦後,產能不足使得石油價格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產油國為了彌補早前的損失,也可能會控制產能以維護過高的市場價格,這或會對全球經濟形成新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