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明鏡週刊】苦心

王智林二十六歲時升級做了父親,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他當時還是縣教育局的小科員。喜得麟兒,他做了一個驚人之舉——回到鄉下老家,花錢租了一塊山地,栽下一百棵桂花樹的小樹苗。在銀行工作的妻子一臉不解:“丈夫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跳出了農門,怎麼又幹起農活來。”

自打有了那片桂林,王智林每個週末都要騎車回老家,一來看望父母,二來打理那片桂林,為樹苗除草澆水施肥。

幾年後,兒子苗苗上了幼兒園,小樹苗也長到半人高。王智林開始帶苗苗一起回家養樹,每週不落。在他拍的一張照片上,苗苗拿著一把小花壼,正吃力地為小樹苗澆水。

苗苗就要上小學了,而王智林已是普教科科長,分管全縣中小學校。妻子想讓兒子上全縣最好的培心小學,可根據就近入學原則,兒子只能上家旁邊的勞動小學。她跟王智林商量:“你跟培心小學校長打個招呼,讓苗苗擇校吧。”王智林卻不答應:“孩子能否成才,學校固然很重要,但一流的學校未必每個學生都一流。反之,最普通的學校也有出色的學生。我的孩子為什麼就不能上勞動小學呢?”妻子眼睛一瞪,正要發火,王智林從衣兜裡掏出幾張紙遞給她。她接過一看,發現都是求王智林幫忙擇校的條子,有上級領導的,也有親戚朋友的,便嘆了一口氣,不再吱聲。

苗苗揹著書包進了勞動小學,王智林從此耳根清淨,再沒有人開口求他幫忙了。

小學畢業後,苗苗又就近上了一所普通中學,先中考再高考,功課壓力大增。眼見丈夫還時不時地把兒子“抓丁”到桂花林幫工,妻子幾次提出要求:“你別讓兒子摻和桂花林的事了,實在缺人手,咱寧可花錢僱人。”王智林搖頭說:“只會死讀書的人成不了大氣候,只有懂得勞動的艱辛,才會更加熱愛生活。”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從小養樹護林的經歷,王智林的兒子在上大學和參加工作後,都顯得比同齡人更加成熟、更有擔當。大學畢業後,他通過雙推雙考,進入市裡一個重要部門當公務員,很受領導器重。

今年,王智林就要退休了。春日的一天,他開車把妻兒接到鄉下老家,吃過午飯,叫上老父老母,五個人一起來到桂林,說要當著全家人的面,宣佈一個重大決定。

桂林裡,當年那一株株小樹苗,經歷了三十多年風霜雨雪,已長成一棵棵胸徑二十多釐米,樹蓋數十平米的大樹了。

王智林輕撫桂樹說:“我退休了,以後桂林的日常養護就交給我吧。不過,這片林子的所有權卻是你的,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安排它。”王智林看了看兒子,又將目光轉向妻子,“我開闢這片桂林,你們都不太明白我的用意。其實,我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我的孩子從小熱愛農村、熱愛勞動,有一顆正直的心。另一個嘛,是考慮林木本身的價值,這裡的每一棵桂樹現在都值上萬塊錢,整片林子足以在城裡買一套別墅。我當幹部這麼多年,沒取過不義之財,這筆財富是堂堂正正留給後人的。有了它,我的兒子可以不用為錢發愁,安心當個清正廉潔的好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