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在這個推崇全民閱讀的時代裡,有些普通人曾經說過:“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一樣出來打工之類的話?”

著名作家餘秋雨也曾說過:“在這個不同與舊時代的時代裡,我不認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事,對文化的見識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遊歷、體驗、創造。閱讀能啟發生命,但更多的是在浪費生命。”

此話一出,的確引人糾結:到底是讀書還是不讀書?

幾千年來,勤勞有智慧的祖先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創造,以致

有了今日的輝煌成就。龐大的社會體系,各種建築和職業的發展,無一例外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也不例外。如果說讀書是無用的話,那麼,書是誰發明的呢?

一、書的起源

遠古時代,當文字還沒有產生的時候,人們僅僅只能靠交流思想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因此開始使用口傳記憶。但隨著時間長了,事情一多,就很容易忘記。我們的祖先為了防止忘記這些,於是就發明了各種有助於記憶幫助的方法,比如“結繩記事、刻木記事和堆石記事”等等。後來又演變為“圖畫文字”,根據天地萬物的形象創造出來了文字。

有文字沒紙的時候,大家就在樹皮或獸皮上刻畫“圖畫文字”,最後蔡倫發明紙後就漸漸有了現代意義上的書。

世界讀書日—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世界讀書日—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由此可以看出,書並不是某個人特意去發明的,而是因為整個人類社會的需要,為了記載一些重要的事實或故事而逐漸演變而來的。隨著幾千年的漫長歲月,前人的智慧都凝結於此,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二、那麼到底該不該讀書?

首先對於普通人講,大部分的人都把這個問題扣上了“功利性”的帽子,認為讀書就應該有所回報,懂得比別人多就應該收穫的金錢地位比別人多。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世間從沒有讀的書越多就越有錢,地位就越高這種規定。讀書只是你去進入某一職業某一領域的一種必經之路,她只是能夠幫助你熟悉你所熱愛的領域的一些基本知識,剩下的摸索還是靠你自己的勤奮以及情商和智商。

而對於餘秋雨先生所說呢,還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畢竟書的海洋是虛擬的世界,他強調應該避免陷入信息的海洋和虛擬世界的遊樂場,應該張開雙臂去擁抱著真實的世界,雄偉的山峰,廣袤無際的大草原,都是書裡讀不來的,需要我們真實去體驗,去看到,去感受到的。但此時,我們應該分辨出,我們所去看到的世界是外在的世界,而我們如何去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呢?所以這就是老古語所說的意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自己的內心和外在都感受到充實,讓我們用雙腳去丈量世界的豐富,讓雙眼通過書籍去開啟生命的智慧。

世界讀書日—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三、好書推薦

1.故事類好書推薦

《傲慢與偏見》

適合戀愛中的男女去看,通過別人的人生引以為鑑,愛情是一段婚姻的紐帶,而物質是一場愛情的支撐。

世界讀書日—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2.思維類推薦

《窮爸爸與富爸爸》

這本書已經被推爛了,但我還是想要推薦一遍。如果正在觀看的你還沒有看過這本書,那麼我!!強烈推薦這本書。不能說看了這本書會一夜暴富,但你可以通過這本書來學習富人思維,改掉曾經自己不好的思維習慣。

世界讀書日—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3.老牌名書推薦

  • 《人生有何意義》--胡適。獻給處在迷茫期的每一個你,不用害怕,不用迷茫,人生本來就一場轟轟烈烈的夢,想到就要去做,總比後悔好。
世界讀書日—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 《平凡的世界》--路遙。曾獲多矛盾文學獎。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世界讀書日—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覺得小編寫的不錯的朋友們請點贊關注收藏吧,跟著我每天學習新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