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農科院借力“國字平臺” 做強“特色產業”

德州市農科院借力“國字平臺” 做強“特色產業”

  近年來,德州市農科院秉承“為當前當地農業生產服務”的宗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鄉村振興及“三農”工作部署,緊密聯繫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按照“面向生產搞科研,整合資源求突破,轉化成果強產業”的思路,積極發揮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德州綜合試驗站等科研平臺優勢,大力在當地培植辣椒、大蒜、韭菜、洋蔥等特色富民產業,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受到地方黨委政府和群眾的廣泛好評。

  特色蔬菜推廣再升級廣泛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

  近年來,特色蔬菜的崛起,給大家的生活飲食帶來一些樂趣。所謂特色蔬菜,可概括為加工辣椒、蔥薑蒜韭、水生蔬菜、芥菜類蔬菜等,其具有蔬菜種類豐富、比較效益高,加工產業鏈完整等優勢。德州市農科院通過廣泛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帶動了當地“特色經濟”。

  國家特色蔬菜體系內知名專家雲集,該院充分發揮這一科研平臺作用,密切與各位專家聯繫與合作,每年從體系辣椒、大蒜、韭菜、洋蔥、大蔥、蓮藕、芥菜等育種崗位科學家手中引進最新品種100多個,進行試驗示範,先後篩選出辣椒品種“博辣紅玉”“豔椒425”“德紅一號”“英潮紅4號”、大蒜品種“中蒜3號”“徐蒜918”、韭菜品種“韭寶”“綠寶”“棚寶”、蓮藕品種“鄂蓮6號”“鄂蓮9號”、芥菜品種"華510"等。目前,這些品種均已成為當地主栽品種,累計推廣面積20多萬畝,畝增收2000多元。

  此外,該院引進推廣了特菜體系病蟲害防治崗位科學家“日曬高溫覆膜法防治韭蛆”新技術,累計應用面積近2萬多畝,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該院自主研發的“大蒜-辣椒-玉米”“小麥-辣椒-玉米”等高效立體種植模式,先後在山東濟寧金鄉縣、德州、聊城等地推廣應用100多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5億多元。其中“大蒜-辣椒-玉米”三種三收模式,在大蒜、辣椒價格好的年份,每畝收入可達15000元,純收入10000多元。

德州市農科院借力“國字平臺” 做強“特色產業”

  科技服務形式多樣“量身定做”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發展特色蔬菜技術要求較高,市場風險較大。為了促進特色蔬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德州市農科院依託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德州綜合試驗站,針對各縣市區生產實際和農民需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技服務活動。

  數據顯示,該院每年舉辦特色蔬菜培訓班10餘期,召開特色蔬菜現場會、觀摩會2至3次,還通過微信工作群隨時發佈國內外技術信息、特色蔬菜產銷動態,開設公益專題講座、教學實踐課等。他們每年邀請體系專家來當地指導20多人次,舉辦特色蔬菜專題講座3至5次。此外,他們還聯合婦聯、縣(市、區)農業局等針對主要從業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000多人次。

  據悉,2019年,該院牽頭舉辦了“中國(德州)辣椒產業高層論壇”,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鄒學校等幾十位專家參會,會上有7位知名專家為200多名菜農、種植大戶、園區負責人進行了辣椒、大蒜、洋蔥、大蔥、韭菜、水生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專題講座,收到極好的效果。參加培訓人員紛紛表示,能在家門口聽到這麼多大專家講課,受益良多。

德州市農科院借力“國字平臺” 做強“特色產業”

  生產基地“作好文章”讓“特色”成規模、成產業

  目前,諸如辣椒、生薑、大蒜、洋蔥等大部分特色蔬菜多為出口加工蔬菜和調味產品,市場需求量大,價格波動也比較明顯。近年來,“姜你軍”“蒜你狠”“急蔥蔥”“辣死人”以及“姜夠本”“種蒜不上算”等現象時有發生,但特色蔬菜又需要適度規模生產,非常忌諱在種植面積上大起大落。

  對於每一位農民來說,“莊稼不收年年種”這一句老俗話,早已經耳熟能詳,對於這句話的表意也是一望而知,其中既有農民對發展特色產業增收致富的渴望,又包含著多年來盲目種植及巿場價格大起大落帶來的經驗教訓丶無奈和心酸。對此,德州市農科院一方面加強宣傳引導,潛移默化中提升菜農的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每年根據體系產業經濟崗位專家分析預測的產品價格及波動規律,引導農民合理調控種植面積,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服務,指導菜農進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該院先後指導建立了齊河縣潘店3萬畝大蒜基地,禹城市梁家萬畝大蒜基地,武城縣老城萬畝辣椒基地、平原千畝綠色韭菜基地,夏津白馬湖反季節大蔥基地等。在生產基地上,大力集成推廣優良品種、肥水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大大提高了產品品質,特菜產品市場銷路良好,農民收入持續增加,成為當地富民支柱產業。

  精準扶持龍頭企業“四聯一幫”成服務樣板

  發展特色蔬菜產業,培育龍頭企業,實行“訂單種植”非常關鍵。為此,德州市農科院與江北最大的辣椒加工企業——中椒英潮辣業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通過“四聯一幫”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從而帶動當地群眾通過種植辣椒增收致富。

  “四聯一幫”:即聯合選育辣椒新品種、聯合發展辣椒產業基地,聯合開發鮮椒醬等新產品,聯合對外宣傳推介,幫助引進專家和技術。目前,雙方已聯合選育了“德紅一號”、“英潮紅4號”兩個加工專用辣椒品種,且已經山東省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並在農業農村部進行了新品種登記。

  在中椒英潮每年發展的10萬多畝辣椒基地中,“德紅一號""英潮紅4號"兩個品種的栽培面積達到80%以上;對中椒英潮發展的辣椒基地,農科院的專家作為自己的試驗示範基地,及時上門指導服務;每年農科院辣椒育種田都種植上百個辣椒新品種,每到收穫季節,中椒英潮公司技術人員都到田間採樣,選擇不同辣度、風味的辣椒品種進行小灶加工,篩選適合不同市場需求的鮮椒醬加工專用品種。

  同時,根據公司發展需要,農科院積極協助邀請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學校在該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並聘任為德州市現代產業首席專家,幫助引進特菜體系加工崗位科學家最新辣椒殺菌加工等先進技術。

  近幾年,在德州市農科院的支持幫助下,中椒英潮辣業有限公司實現了快速發展,公司業績連年增長,每年帶動當地辣椒種植5萬多畝,農民增收2億多元,辣椒產業已成為德州重要的農業特色富民產業。(作者系德州市農科院賀洪軍 張自坤 孫良玉)

來源 大眾網·海報新聞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