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北大才女“田曉菲”:嫁給美國老頭,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為我國培養出了許多很聰明有理想有抱負的女子,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比如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畢業於清華大學的顏寧在膜蛋白領域成果顯著。但是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的13歲“田曉菲”為什麼這麼多年竟然銷聲匿跡了呢?

13歲北大才女“田曉菲”:嫁給美國老頭,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01

田曉菲出生在哈爾濱的一個小鎮,那裡是祖國美麗的一角。十月冰天雪地,五月櫻花飛舞,她跟著爺爺奶奶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有過多的枷鎖式的教育,她卻在大自然的薰陶下表現出驚人的天賦:8歲她的作品被刊登在報紙上,10就出版了詩集。

遠在天津報社工作的田曉菲的父母,對優秀的女兒視若珍寶。經常省吃儉用的為她購買中外名著,希望女兒將來有更大的出息。

後來13歲的田曉菲有了超人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蘊,被北京大學挖掘到後破格錄取:

北京大學的老師們很看重“小神童”田曉菲,有了老師們的悉心教育,田曉菲的文筆越來越好。在北京大學校慶的時候,16歲讀大三的她感激學校和老師的知遇之恩,寫下了《十三歲的際遇》,這篇文章中優美的文筆,偉大的理想抱負成為青少年的楷模,一度被選入中學課本。

小編我那個年代的孩子們都讀過這篇文章,對田曉菲特別的崇拜。

田曉菲在北大認識了不少好朋友。

他們一行人經常以文會友,天南海北的聊。因為志趣相投,成為了生命裡不可或缺的朋友。

寫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就是田曉菲的恩師和摯友。海子對田曉菲的評價很高,他曾對她說過:

堅持下去,你將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得知海子自殺的消息,田曉菲有兩年的時間情緒特別的低落。

02

後來,田曉菲選擇出國留學,去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級讀博士。

父母老師親友都特別欣慰,她能“揚帆起航,開始新的征程”。

13歲就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的田曉菲不僅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更是祖國的“天之驕女”。

所有人都期待她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誰知,她卻在1999年元旦的時候嫁給了她在國外的導師“宇文所安”。

13歲北大才女“田曉菲”:嫁給美國老頭,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宇文所安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原名斯蒂芬.歐文。愛上田曉菲的時候,他已經過了50歲。

他特別喜歡中國的文化,尤其熱愛唐詩。他的學生田曉菲身上瀰漫的東方女性之美,讓他在“知天命”的年齡竟然墜入愛河。

談起他們的戀愛故事,田曉菲曾認真地說

“我和宇文所安是嚴格的師生關係。一直到我畢業離開學校後,才開始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談論各種話題,尤其是和文學有關的問題。”

因為有著共同的愛好~詩歌多次交流之後,他們感覺到互相是彼此的知音,真愛。於是28歲的田曉菲義無反顧的嫁給了52歲的斯蒂芬.歐文。

她的許多北京大學的同學不明白:當初那麼多意氣風發的男生追求漂亮的田曉菲,其中也不乏詩歌愛好者,可是她說大好的年華,要以學業為重,一個都沒有答應。

為什麼在國內

不少愛慕者苦苦等待她學成歸來的時候,偏偏嫁給了一個“美國老頭”?

也許,正如她所說:真愛來臨的時候無法阻擋,它無關年齡和國籍。

03

這些年,田曉菲一直隨丈夫斯蒂芬.歐文生活在美國。國內很少聽到她的消息!

不少和小編我一起讀著她的《十三歲的際遇》長大的人,不明白為什麼北京大學破格錄取的13歲才女田曉菲,為什麼高開低走甚至銷聲匿跡了?

田曉菲嫁到美國後,依然很努力。

2006年,年僅35的她成了哈佛大學的正式教授。

她所授的科目很受國外學生歡迎。

這些年,她幫助丈夫斯蒂芬研究中國古詩詞,幫助斯蒂芬出集了《中國文論》和《他山的石頭記》,現正致力於《塵幾錄——陶詩論稿》。

2018年斯蒂芬歐文獲漢唐文學獎,他說:自己的成就離不開妻子的支持和幫助。

田曉菲大部分時間都在哈佛任教,還要支持老公的事業,所以自己的作品比較少,國內參加的學術活動更少,大家對她鮮有少知。

如今,田曉菲和宇文所安結婚後一起走過了20年,他們始終沒有子女。家庭生活裡吟詩填詞依舊是他們的主旋律。72歲的宇文所安有時會腿腳不便,頭髮花白的田曉菲偶爾顯得淒涼。

13歲北大才女“田曉菲”:嫁給美國老頭,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結語

比起屠呦呦和顏寧,13歲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培養多年的田曉菲,真的是“高開低走”。而今,因為久居國外,事業重心都不在國內,在坊間幾乎銷聲匿跡了!

也許田曉菲根本不後悔她的選擇,但是反觀國內她的同學,兒女聰慧,事業有成。人們還是不免對她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