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第五回王秀才議立偏房嚴監生疾終正寢

 話說眾回子因湯知縣枷死了老師父,鬧將起來,將縣衙門圍的水洩不通,口口聲聲只要揪出張靜齋來打死。知縣大驚,細細在衙門裡追問,才曉得是門子洩漏風聲;知縣道:“我再不對,到底是一縣之主,他敢對我怎樣!設或鬧了進來,看見張世兄,就有些開交不得了。如今須是設法先把張世兄弄出去,離了這個地方才好。”忙喚了幾個心腹的衙役進來商議;幸得衙門後身緊靠著北城,幾個衙役先溜到城外,用繩子把張、範二位繫了出去。換了藍布衣服、草帽、草鞋,尋一條小路,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連夜找路回省城了。

  這裡學師典史,俱出來安民,說了許多好話,眾回子漸漸的散了。湯知縣把這情由,細細寫了個稟帖,稟知按察司。按察司行文書檄了知縣。湯奉見了按察司,摘去紗帽,只管磕頭;按察司道:“論起來,這件事你湯老爺也太輕率些;枷責就罷了,何必將牛肉堆在枷上?這成何刑法?但此刁風也不可長,我這裡少不得捉幾個為頭的,盡法處置。你且回衙門去辦事,凡事須要斟酌些,不可任性。”湯知縣又磕頭道:“這事是卑職不是;蒙大老爺保全,真乃天地父母之恩,此後知過必改。但大老爺審斷明白了,這幾個為頭的人,還求大老爺發下卑縣發落,賞卑職一個臉面。”按察司也應承了。知縣叩謝出來,回到高要。

  過了些時,果然把五個為頭的回子判成‘奸民挾制官府,依律枷責。’發來本縣發落。知縣看了來文,掛出牌去。次日早晨,大搖大擺的出堂,將回子發落了。正要退堂,見兩個人進來喊冤,知縣叫帶上來問。一個叫做王小二,是貢生嚴大位的緊鄰,去年三月內嚴貢生家一口才生下來的小豬,走到他家去,他慌忙送回嚴家。嚴家說,豬到人家,再尋回來,最不利市,逼著出了八錢銀子,把小豬就賣給他。這一口豬,在王家已養到一百多斤,不想錯走到嚴家去,嚴家把豬關了。小二的哥哥王大走到嚴家討豬,嚴貢生說,豬本來是他的,要討豬,照時值估價,拿幾兩銀子來領了豬去。王大是個窮人,那有銀子,就同嚴家爭吵了幾句,被嚴貢生的幾個兒子,拿拴門的閂,杆面的杖,打了一個臭死,腿都打折了,睡在家裡,所以小二來喊冤。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知縣喝過一邊,帶那另一個上來問道:“你叫做甚麼名字?”那人是個五六十歲老者,稟道:“小人叫做黃夢統,在鄉下住。因去年九月上縣來交錢糧,一時短少,央中人向嚴鄉紳借二十兩銀子,每月三分錢,寫借約,送在嚴府。小的卻不曾拿他的銀子。走上街來,遇著個鄉里的親眷,他說有幾兩銀子借與小的交個幾分數,再下鄉去設法,勸小的不要借嚴家的銀子。小的交完錢糧,就同親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這事來,問嚴府取回借約,嚴鄉紳向小的要這幾個月的利息錢。小的說:‘並不曾借本,何得有利?’嚴鄉紳說,小的若當時拿回借約,他可把銀子借與別人生利;因不曾取約,他將二十兩銀子也不能動,誤了大半年的利錢,該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說,情願買個蹄酒上門去取約;嚴鄉紳執意不肯,把小的驢兒和米同梢袋,都叫人拿了回家,還不發出借據來。這樣含冤負屈的事,求大老爺做主!”

  知縣聽了,說道:“一個做貢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鄉里間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騙人,實在可惡!”便將兩張狀子都批准。原告在外伺候。早有人把這話報知嚴貢生,嚴貢生慌了,自心裡想:“這兩件事都是實的,倘若審斷起來,體面上不好看。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卷卷行李,一溜煙急走到省城去了。

  知縣準了狀子,發房,出了差,來到嚴家。嚴貢生已是不在家了,只得去找著嚴二老官。二老官叫做嚴大育,字致和,他哥字致中,兩人是同胞弟兄,卻在兩個宅裡住。這嚴致和是個監生,傢俬豪富,足有十多萬銀子。嚴致和見差人來說此事,他是個膽小有錢的人,見哥哥又不在家,不敢輕慢。隨即留差人吃了酒飯,拿兩千錢打發去了。忙打發小斯去請兩位舅爺來商議。他兩個阿舅姓王,一個叫王德,是學府稟膳生員;一個叫王仁,是縣樂稟膳生員;都做著極興頭的館,錚錚有名。聽見妹丈請,一齊走來。嚴致和忙把這件事從頭告訴一遍:“現今出了差票在此,怎樣料理?”王仁笑道:“今兄平日常說同湯公有交情的;怎麼這一點事就嚇走了?”嚴致和道:“這話也說不盡;只是家兄而今兩腳站開,差人卻在我家裡吵鬧要人,我怎能丟了家裡的事,出外去尋他?他也不肯回來。”王仁道:“各家門戶,這事究竟也不與你相干。”

  王德道:“你有所不知,衙門裡的差人,因妹丈有碗飯吃;他們做事,只揀有頭髮的抓,若說不管,他就更要的人緊了。如今有個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請個人去把告狀的安撫住了,眾人遞個攔詞,便歇了。諒這也沒有多大的事。”王仁道:“不必又去求人,就是我們愚兄弟兩個去尋了王小二、黃夢統,到家替他分說開;把豬還給王家,再拿些銀子,給他醫那打壞了的腿;黃家那借約,查了還他。一天的事,都沒有了。”

  嚴致和道;“老舅說的也是,只是我家嫂也是個糊塗的人,幾個舍侄,就像生狼一般。也不聽教訓。他怎肯把這豬和借約拿出來?”王德道:“妹丈,這話也說不得了。假如今嫂令侄拗著,你認晦氣,再拿出幾兩銀子,折個豬價,給了姓王的;黃家的借約,我們中間人立個字據給他,說尋出作廢紙無用。這事才得解決,才得耳根清淨。”當下商議已定,一切辦得妥當。嚴二老官連在衙門使費,共用去了十幾兩銀子,官司已了。

  過了幾日,料理了一席酒,請二位舅爺來致謝;兩個秀才,拿班作勢,在館裡又不肯來。嚴致和吩咐小斯去說;“奶奶這些時身體不舒服。今日一者請吃酒,二者奶奶要同舅爺們談談。”二位聽見這話,方才來。嚴致和即刻迎進廳上。吃過茶,叫小斯進去通知奶奶,丫鬟出來,請二位舅爺。

  進到房內,抬頭看見他妹子王氏,面黃肌瘦,怯生生的。路也走不全,還在那裡自己裝瓜子、剝粟子、辦圍碟。見他哥哥進來,放下手邊的事過來相見。奶媽抱著妾生的小兒子,年方三歲,帶著銀項圈,穿著紅衣服,來叫舅舅。二位吃了茶,一個丫鬟來說:“趙新娘進來拜舅爺。”二位連忙道:“不勞罷!”坐下說了些家常話,又問妹子的病。總是虛弱,該多用補藥。

  說罷,前廳擺下酒席,讓了出去上席;敘些閒話,又提起嚴致中的話來。王仁笑著向王德道:“大哥!我倒不解他家老大那宗文筆,怎會補起稟來的?”王德道:“這是三十年前的話。那時宗師都是御史出身,本是個員吏出身,知道什麼文章!”王仁道:“老大而今越發離奇了我們至親,一年中也要請他幾次,卻從不曾見他家一杯酒。想起還是前年出貢豎旗杆,在他家裡擾過一席酒。”王德愁著眉道:“那時我不曾去。他為出了一個貢,拉人出賀禮,把總甲地方都派分子,縣裡狗腿差是不消說,弄了有一二百吊錢。還欠下廚子錢,屠戶肉案子上的錢,至今也不肯還。過兩個月在家吵一回,成甚麼模樣!”

  嚴致和道:“便是我也不好說。不瞞二位老舅,像我家還有幾畝薄田,逐日夫妻四口在家度日,豬肉也捨不得買一斤;每當小兒子要吃時,在熟切店內買四個錢的哄他就是了。家兄寸土也無,人口又多,過不得三天,一買就是五斤,還要白煮稀爛。上頓吃完了,下頓又在門口賒魚。當初分家,也是一樣田地,白白都吃窮了。而今端了家裡梨花椅子,悄悄開了後門,換肉心包子吃。你說這事如何是好!”二位哈哈大笑。笑罷,說:“只管講這些混話,誤了我們吃酒。快取骰盆來!”

  當下取骰子送與大舅爺:“我們行狀元令。兩位舅爺,一人行一個狀元令,每人中一回狀元,吃一大杯。”兩位就中了幾回狀元,吃了十幾杯。卻又古怪,那骰子竟像知人事的,嚴監生一回狀元也不曾中,二位拍手大笑。吃到四更盡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

  自此以後,王氏的病,漸漸的重起來;每日四五個醫生用藥,都是人參附子,總不見效。看看臥床不起。生兒子的妾在旁侍奉湯藥,極其殷勤;看他病勢不好,夜晚時,抱了孩子在床腳頭坐著哭泣,哭了幾回。

  那一夜道:“我而今只求菩薩把我帶了去,保佑大娘子好了罷。”王氏道:“你又疑了!各人的壽數,那個是替得的?”趙氏道:“不是這樣說。我死了值得甚麼。大娘若有些長短,他爺少不得又娶個大娘。他爺四十多歲,只得這點骨血;再娶個大娘來,各養的各疼。自古說:‘晚娘的拳頭,雲裡的日頭。’這孩子料想不能長大,我也是個死數。不如早些替了大娘去,還保得這孩子一命。”王氏聽了,也不答應。趙氏含著眼淚,逐日煨藥煨粥,寸步不離。一晚,趙氏出去了一會,不見進來;王氏問丫鬟道:“趙家的那裡去了?”丫鬟道:“新娘每夜擺個香桌在天井裡,哭天求地,他要替奶奶,保佑奶奶就好。今夜看見奶奶病重,所以早些出去拜求。”王氏聽了,似信不信。

  次日晚間,趙氏又哭著講這些話;王氏道:“何不向你爺說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個填房?”趙氏忙叫請爺進來。把奶奶的話說了。嚴致和聽不得這一聲,連三說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請二位舅爺說定此事,才有憑據。”王氏搖手道:“這個也隨你們怎樣做去。”嚴致和就叫人極早去請了舅爺來,看了藥方,商量再請名醫。說罷,讓進房內坐著,嚴致和把王氏如此這般意思說了,又道:“老舅可親自問令妹。”兩人走到床前,王氏已是不能言語了;把手指著孩子,點了一點頭。兩位舅爺看了,把臉木喪著,不吭一聲。

  須臾,讓到書房裡用飯,彼此不提這話。吃罷,又請到一間密屋裡,嚴致和說起王氏病重,掉下淚來道:“令妹自到舍下二十年,真是弟的內助;如今丟了我,怎生是好!前日還向我說,岳父岳母的墳,要修理。他自己積的一點東西,留給二位老舅作個紀念。”因把小斯都叫出去,開了一張廚,拿出兩封銀子來,每位一百兩,遞給二位老舅:“休嫌輕意。”二位雙手來接。嚴致和又道:“卻是不可多心,將來要備祭桌,破費錢財,都是我這裡備齊,請老舅來行禮。明日還拿轎子接兩位舅奶奶來,令妹還有些首飾,留為紀念。”交待完畢,仍舊出來坐著。外面有人來訪,嚴致和陪客去了。回來見兩位舅爺哭得眼皮紅紅的。王仁道:“方才同家兄在這裡說,舍妹真是女中丈夫,可謂王門有幸;方才這一番話,恐怕老妹丈胸中也沒有這樣道理,還要恍恍惚惚,疑惑不清,枉為男子。”王德道:“你不知道,你這一位如夫人,關係你家三代;舍妹歿了,你若另娶一人,磨害死了我的外甥,老伯、老伯母在天不安,就是先父母也不安了。”王仁拍著桌子道:“我們唸書的人,全在綱常上做了工夫;就是做文章,代孔子說話,也不過是這個理。你若不依,我們就不上門了。”嚴致和道:“恐怕寒族多話。”兩位道:“有我兩人作主。但這事須要大做;妹丈,你再出幾兩銀子,明日只做我兩人出的;備十幾席,將三黨親戚都請來,趁舍妹見你兩口子同拜天地祖宗,立為正室。誰人再敢放屁?”嚴致和又拿出五十兩銀子來,二位喜形於色去了。

  過了三日,王德、王仁,果然到嚴家來,寫了幾十副帖子,遍請諸親六眷。擇個吉期,親眷都到齊了,只有隔壁大老爹家五個親侄子,一個也不到。

  眾人吃過早飯,先到王氏床面前寫立王氏遺囑,兩位舅爺王於據、王於依都畫了字。嚴監生戴著方巾,穿著青衫,被了紅稠;趙氏穿著大紅,戴了赤金冠子,兩人雙拜了天地,又拜了祖宗。王於依廣有才學,又替他做了一篇告祖的文,甚是懇切。告過祖宗,轉了下來。兩位舅爺叫丫鬟在房裡請出兩位舅奶奶來。夫妻四個,齊鋪鋪請妹丈、妹子轉在大邊,磕下頭去,以敘姊妹之禮;眾親眷都分了大小,加上管事的管家、家人媳婦、丫鬟使女,黑壓壓的幾十個人,都來向主人、主母磕頭。趙氏又獨自走進房內,拜王氏做姊姊,那時王氏已發昏去了。

  行禮已畢,大聽、二廳、書房、內堂屋男客與女客,共擺了二十多桌酒席。吃到三更時分,嚴監生正在大聽陪著客。奶媽慌忙的走了出來說道:“奶奶斷氣了!”嚴監生哭著走了進去;只見趙氏扶著床沿,一頭撞去,已經哭死了。眾人且扶著趙氏,灌開水。撬開牙齒,灌了下去。灌醒了時,披頭散髮,滿地打滾,哭得天昏地暗,連嚴監生也無可奈何。

  管家都在廳上,女客都在堂屋候殮,只有兩個舅奶奶在房裡,乘著人亂,將些衣服,金珠首飾,一擄精空。連趙氏方才戴的赤金冠子,滾在地下,也拾起來藏在懷裡。嚴監生慌忙叫奶媽抱起兒子來。拿一匹麻替他披著。那時衣衾棺槨,都是現成的;入過了殮,天才亮了。靈柩停在第二層中堂內,眾人進來參了靈,各自散了。

  次日送孝布,每家兩個。第三日成服,趙氏定要披麻帶孝,兩位舅爺斷然不肯道:“‘名不正則言不順’你們此刻是姊妹了;妹子替姊姊只帶一年孝,穿細布孝衫,用白布孝箍。”議禮已定。報喪出去。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鬧了半年,不必細說。

  趙氏感激兩位舅爺入於骨髓;田上收了新米,每家兩石、醃冬菜每家也是兩石,火腿每家四隻,雞鴨小菜不算。不覺到了除夕,嚴監生拜過了天地祖宗,收拾一席家宴。嚴監生同趙氏對坐,奶媽帶著兒子坐在底下。吃了幾□酒,嚴監生掉下淚來,指著一張櫥裡,向趙氏說道:“昨日典□內送來三百兩利錢,是你王氏姊姊的私房;每年臘月二十七八日送來,我就交給他,我也不管他在那裡用。今年又送這銀子來,可憐就沒人接了!”

  趙氏道:“你也別說大娘的銀子沒用處,我是看見的;想起一年到頭,逢時遇節,庵裡師姑送盒子,賣花婆換珠翠,彈三絃琵琶的女瞎子不離門,那一個不受他的恩惠?況他又心慈,見那些窮親戚,自己吃不成,也要給人吃;穿不成的,也要給人穿;這些根子,夠做甚麼?再有些也完了!倒是兩位舅爺,從來不沾他分毫。依我的意思,這銀子也不必用掉,到過了年替奶奶大大的做幾回好事。剩下來的銀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舉年,就是送給兩位舅爺做盤程,也是該的。”嚴監生聽著他說。桌子底下一個貓就趴在他腿上。嚴監生一腳踢開了,那貓嚇的跑到房內去,跳上床頭。只聽得一聲大響,床頭上掉下一個東西來,把地板上的酒罈子都打碎了。拿燭去看,原來那瘟貓,把床頂上的板,跳蹋了一塊,上面掉下一個大竹簍子來;靠近看,只見一地黑棗子拌在酒裡,蔑簍橫放著。兩個人才扳過來,棗子底下,一封一封,桑皮紙包;打開看時,共五百兩銀子。嚴監生嘆道:“我說他的銀子那裡就肯用完了?像這都是歷年積聚的,恐怕我有急事好拿出來用的;而今他往那裡去了!”一回哭著,叫人掃了地。把那乾棗子裝了一盤,同趙氏放在靈前桌上;伏著靈床前,又哭了一場。

  因此新年不出去拜節,在家哽哽咽咽,不時哭泣;精神顛倒,恍惚不寧。過了燈節後,就叫心口疼痛。初時撐著,每晚算賬,直算到三更鼓。後來就漸漸飲食少進,骨瘦如柴,又捨不得銀子吃人參。趙氏勸他道:“你心裡不自在,這家務事就丟開了罷。”他說道:“我兒子又小,你叫我託那個?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不想春氣漸深,肝木克了脾土,每日只吃兩碗粥湯,臥床不起。等到天氣和暖,又勉強進些飲食,掙起來家前屋後走走;捱過長夏,立秋以來,病又重了,睡在床上。想著田上要收早稻,打發了管莊的僕人下鄉去,又不放心,心裡只是急躁。

  那一日早上吃過藥,聽著蕭蕭落葉打得窗子響,自覺得心裡虛怯,長嘆了一口氣,把臉朝床裡面睡下。趙氏從房外同兩位舅爺進來問病,就辭別了到省城裡鄉試去。嚴監生叫丫鬟扶起來,勉強坐著。王德、王仁道:“好幾日不曾看妹丈,原來又瘦了些,喜得精神還好。”嚴監生忙請他坐下,說了些恭喜的話,留在房裡吃點心。講到除夕晚裡這一番話,便叫趙氏拿出幾封銀子來,指著趙氏說道:“這倒是他的意思,說姊姊留下來的一點東西,送給二位老舅添著做恭喜的盤費。我這病勢沉重,將來二位回府,不知可否會得著!我死之後,二舅照顧你外甥長大,教他讀讀書,掙著進個學,免得像我一生,終日受大房裡的氣!”兩位接了銀子,每位懷裡帶著兩封;謝了又謝,又說了許多安慰寬心的話,作別去了。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無起色。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以後,醫生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子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裡,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接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裡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上前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裡,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溜圓,把頭又狠狠的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婦抱著兒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聽了這話,兩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老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只因這一句話,有分教:‘爭田奪產,又從骨肉起戈矛;繼嗣延宗,齊向官司進詞訟。’

  不知趙氏說出甚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回鄉紳發病鬧船家寡婦含冤控大伯

  話說嚴監生臨死之時,伸著兩個指頭,總不肯斷氣,幾個侄兒和些家人,都來訌亂著問;有說為兩個人的,有說為兩件事的,有說為兩處田地的,紛紛不一,卻只管搖頭不是。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老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盞燈裡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合家大小號哭起來,準備入殮,將靈柩停在第三層中堂內。次早打發幾個家人、小斯,滿城去報喪。族長嚴振先,領著合族一班人來弔孝;都留著吃酒飯,領了孝布回去。

  趙氏有個兄弟趙老二在米店裡做生意,侄子趙老漢在銀匠店扯銀爐,這時也備了個祭禮來上門。僧道掛起長□,唸經追薦;趙氏領著小兒子,早晚在柩前舉哀。夥計僕從,丫鬟奶孃,人人掛孝,內外一片都是白。看看鬧過頭七,王德、王仁,科舉回來了,齊來弔孝,留著過了一日去。又過了三四日,嚴大老官也從省里科舉了回來。幾個兒子,都在這裡喪堂裡。大老爹卸了行李,正和太太坐著,吩咐拿水來洗臉。早見二房裡一個奶媽,領著一個小斯,手裡捧著端盒和一個氈包,走進來道:“二奶奶拜上大老爹,知道大老爺回家了,但熱孝在身,不便過來拜見;這兩套衣服和這銀子,是二爺臨終時說好的,送給大老爹作個紀念。就請大老爹過去。

  嚴貢生打開看了,簇新的兩套緞子衣服,整整齊齊的二百兩銀子,滿心歡喜。隨向太太封了八分銀子賞封,遞給奶媽,說道:“上覆二奶奶,多謝。我即刻就過來。”打發奶媽和小斯去了,將衣服和銀子收好,又細問太太,知道和兒子們都得了他些別敬,這是單留與大老官的。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問畢,換了孝巾,繫了一條白布腰至。走到那邊去,到柩前叫聲“老二!”乾號了幾聲,下了兩拜;趙氏穿著重孝,出來拜謝,又叫兒子向伯伯磕頭,哭著說道:“我們苦命,他爺半路里丟下了我們,全靠大爺替我們做主!”嚴貢生道:“二奶奶,人生各稟的壽數;我老二已是歸天去了,你現今有這個好兒子,慢慢的帶著他過活,焦慮什麼?”趙氏多謝了,請在書房裡擺飯,請二位舅爺來陪。

  須臾,舅爺到了,作揖坐下。王德道:“今弟平日身體壯盛,怎麼忽然一病,就不能起?我們至親的,也不曾當面別一別,甚是慘然。”嚴貢生道:“豈但二位親翁,就是我們弟兄一場,臨危也不得見一面。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國而忘家。’我們科場是朝廷大典,你我為朝廷辦事,就是不顧私親,也還覺得於心無愧。”王德道:“大先生在省,將有大半年了?”嚴貢生道:“正是。因前任學臺周老師舉了弟的優行,又替弟考出了貢;他有個本家在這省裡住,是做過應天巢縣的,所以到省去會會他。不想一見如故,就留著住了幾個月;又要同我結親,再三把第二個今愛許與二小兒子了。”王仁道:“在省就住在他家的麼?”嚴貢生道:“住在張靜齊家;他也是做過縣令的,是湯父母的世侄。因在湯父母衙門裡同席吃酒認得。周親家處,就是靜齋先生執柯作伐。”王仁道:“可是那年同一位姓範的孝廉同來的?”嚴貢生道:“正是。”王仁遞個眼色與乃兄道:“大哥,可記得就是惹出回子那一番事來的了?”王德冷笑了一聲。

  一會擺上酒來,吃著又談。王德道:“今歲湯父母不曾入廉?”王仁道:“大哥,你不知道麼?因湯父母前次入廉,都取中了些陳貓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時目,所以這次不曾來聘。今科十幾位廉官,都是少年進士,專取有才氣的文章。”嚴貢生道:“這倒不然,才氣也須有法則;假若不照題位,亂寫些熱鬧話,難道也算有才氣不成?就如我這周老師,即是法眼。取在一等前列,都是有法則的老手。今科少不得還在這幾個人內中。”嚴貢生說此話,因他弟兄兩個,在周老師手裡都考的是二等;兩人聽這話,心裡明白,不講考校的事了。

  酒席將闌,又談到前日這一場官事,湯父母著實動怒,多虧今弟看的破,息下來了。嚴貢生道:“這是亡弟不濟。若是我在家,和湯父母說了;把王小二、黃夢統,這兩個怒才,腿也砍折了。一個鄉紳人家,由得百姓如此放肆?”王仁道:“凡事只是厚道些好。”嚴貢生把臉紅了一陣,又彼此勸了幾杯酒。

  奶媽抱著哥子出來道:“奶奶叫問大老爹,二爺幾時開喪?又不知今年山向可利?祖塋裡可以葬得,還是要尋地?費大老爹的心,同二位舅爺商議。”嚴貢生道:“你向奶奶說,我在家不多時耽擱,就要同二相公到省裡去周府招親。你爺的事,託二位舅爺就是。祖塋葬不得,要另尋地,等我回來斟酌。”說罷。叫了擾,起身過去,二位也散了。

  過了幾日,大老爹果然帶著第二個兒子往省裡去了。趙氏在家掌管家務,真個是錢過北斗,米爛成倉,奴僕成群,牛馬成行,享福度日。不想皇天無眼,不佑善人,那兒子出起天花來,發了一天熱;醫生來看,就說是個險症。藥裡用了犀角、黃連,幾日不能灌漿;把趙氏急得到處求神許願,都是無益。到七日上,把個白白胖胖的孩子跑掉了。趙氏此番的哭泣,不但比不得哭大娘,並且比不得哭二爺,直哭得眼淚都哭不出來。整整的哭了三日三夜。

  打發孩子出去,叫家人請了兩位舅爺來,商量要立大房裡第五個侄子承嗣。二位舅爺躊躇道:“這件事我們做不得主。況且大先生又不在家,兒子是他的,須要他自己情願。我們如何硬做主?”趙氏道:“哥哥!你妹夫有這幾兩銀子的傢俬,如今把個正經主兒走了,這些家人小斯都沒個依靠,這立嗣的事是緩不得的。知道他伯伯幾時回來?隔壁第五個侄子才十二歲,立嗣過來,還怕我不會疼愛他,教導他?他伯孃聽見這個話,恨不得雙手送過來;就是他伯伯回來,也沒得說。你做舅舅的人,怎麼做不得主?”

  王德道:“也罷,我們過去替他說一說罷。”王仁道:“大哥,這是那裡話?宗嗣大事,我們外姓如何做得主?如今姑姑奶奶若是急的很,只好我弟兄兩人合寫一信;他這裡叫一個家人,連夜到省裡請了大先生回來商議。”王德道:“這話最好,料理大先生回來也沒得說。”王仁搖著頭笑道:“大哥,這話也且再看。但是不得不如此做。”趙氏聽了這話,不著摸頭;只得依著言語,寫了一封信,遣家人來富連夜赴省接大老爹。來富來到省城,問著大老爹的下處在高底街。到了寓處門口,只見四個戴紅黑帽子的,手裡拿著鞭子,站在門口,嚇了一跳,不敢進去。站了一會,看見跟大老爹的四斗子出來,才叫他領了進去。看見敞廳上,中間擺著一乘彩轎,彩轎傍邊豎著一柄遮陽,遮陽上貼著:“即街縣正堂。”四斗子進去請了大老爹出來;頭戴紗帽,身穿圓滿街服,腳下粉底皂靴。來富上前磕了頭,遞上書信。大老爹接著看了道:“我知道了。我家二相公恭喜,你且在這裡伺候。”來富下來,上廚房裡,看見廚子在那裡辦席。新人房在樓上,只見擺得紅紅綠綠的,來富不敢上去。直到太陽偏西,不見一個吹手來;二相公戴著新方巾、披著紅、簪著花,前前後後的走著著急,問吹手怎的不來?大老爹在廳上嚷成一片聲,叫四斗子快傳吹打的!四斗子道:“今日是個好日子,八錢銀子一班叫吹手還叫不動;老爹給了他二錢四分銀子,又還扣他二分戥頭,又叫張府裡押著他來,他不知今日應承了幾家?他這個時候怎得來?”大老爹發怒道:“放狗屁!快替我去!來遲了,連你一頓嘴巴!”四斗子咕嘟著嘴,一路絮聒了出去,說道:“從早上到此刻,一碗飯也不給人吃,偏偏有這些臭排場!”說罷去了。

  直到上燈時候,連四斗子也不見回來,抬新人的轎伕和那些戴紅黑帽子的又催得緊。廳上的客說道:“也不必等吹手,吉時已到,且去迎親罷。”將掌扇掮起來,四個戴紅黑帽子的開道,來富跟著轎,一直來到周家。那周家敞廳甚大,雖然點著幾盞燈燭,天井裡卻是不亮;這裡又沒個吹打的,只得這四個戴紅黑帽子的,一連聲的,在黑天井裡呼喊,喊個不停。來富看見,不好意思,叫他不要喊了。周家裡面有人吩咐道:“拜上嚴老爺,有吹打的就發轎;沒吹打的不發轎。”正吵鬧著,四斗子領了兩個吹手趕來,一個吹簫,一個打鼓,在廳上滴滴答答的總不成個腔調;兩邊聽的人,笑個不住。周家鬧了一回,沒奈何,只得把新人轎子發來了。新人進門,不必細說。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過了幾朝,叫來富和四斗子去僱了兩隻高要船,那船家就是高要縣的人。兩隻大船,銀十二兩,立約到高要付銀。一隻坐的是新郎新娘,一隻嚴貢生自坐,擇了吉日,辭別親家。借了一副“巢縣正堂”的金字牌,一副“肅靜迴避”的白粉底,四根門輪,插在船上。又叫了一班吹手,開鑼掌傘,吹打上船。船家十分畏懼,小心服侍,一路無話。

  那日,將到高要縣,不過二三十里路了,嚴貢生坐在船艙裡,忽然一時頭暈上來,兩眼昏花,口裡作惡心。吐出許多清痰來。來富同四斗子,一邊一個,架著膊子,只是要跌。嚴貢生口裡叫道:“不好!不好”。叫四斗子快去燒起一壺開水來。四斗子把他放了睡下,一聲接一聲的哼;四斗子慌忙和船家燒了開水,拿進艙來。

  嚴貢生將鑰匙開了箱子,取出一方雲片糕來,約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剝著,吃了幾片,將肚子揉著,放了兩個大屁,立刻好了。剩下幾片雲片糕,擱在後鵝口板上,半日也不來查點;那掌舵駕長害饞癆,左手把著舵,右手拈來,一片片的送進嘴裡來,嚴貢生只裝不看見。

  少刻船靠了碼頭,嚴貢生叫來富快快的叫兩乘轎子來,將二相公同新娘先送到家裡去;又叫些碼頭人工把箱籠都搬了上岸,把自己的行李,也搬上了岸。船家水手,都來討喜錢。嚴貢生轉身走進艙來,眼張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問四斗子道:“我的藥往那裡去了?”四斗子道:“何曾有甚藥?”嚴貢生道:“方才我吃的不是藥?分明放在船板上的。”那掌舵的道:“想是剛才船板上幾片雲片糕,那是老爺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膽就吃了。”嚴貢生道:“吃了?好賤的雲片糕?你曉得我這裡頭是些甚麼東西?”掌舵的道:“雲片糕不過是些瓜仁、核桃、洋糖、麵粉做成的了,有甚麼東西?”

  嚴貢生髮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個暈病,費了幾百兩銀子合了這一料藥;是省裡張老爺在上黨做官帶了來的人參,周老爺在四川做官帶了來的黃連。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說的好容易!是雲片糕!方才這幾片,不要說值幾十兩銀子?‘半夜裡不見了輪頭子,攮到賊肚裡!’只是我將來再發了暈病,卻拿什麼藥來醫?你這奴才,害我不淺!”叫四斗子開拜匣,寫帖子。“送這奴才到湯老爺衙裡去,先打他幾十板子再講!”

  掌舵的嚇了,陪著笑臉道:“小的剛才吃的甜甜的,不知道是藥,還以為是雲片糕!”嚴貢生道:“還說是雲片糕!再說雲片糕,先打你幾個嘴巴!”說著,已把帖子寫了,遞給四斗子,四斗子慌忙走上岸去;那些搬行李的人幫船家攔著。兩隻船上船家都慌了,一齊道:“嚴老爺,而今是他不是,不該錯吃了嚴老爺的藥;但他是個窮人,就是連船都賣了,也不能賠老爺這幾十兩銀子。若是送到縣裡,他那裡耽得住?如今只是求嚴老爺開開恩,高怡貴手,恕過他罷!”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躁如雷。

  搬行李的腳伕走過幾個到船上來道:“這事原是你船上人不是。方才若不是如著緊的問嚴老爺要酒錢喜錢,嚴老爺已經上轎去了。都是你們攔住,那嚴老爺才查到這個藥。如今自知理虧,還不過來向嚴老爺跟前磕頭討饒?難道你們不賠嚴老爺的藥,嚴老爺還有些貼與你們不成?”眾人一齊逼著掌舵的磕了幾個頭,嚴貢生轉彎道:“既然你眾人說情,我又喜事重重;且放著這奴才,再和他慢慢算帳,不怕他飛上天去!”罵畢,揚長上了轎。行李和小斯跟著,一鬨去了。船家眼睜睜看著他走了。

  嚴貢生回家,忙領了兒子,和媳婦拜家堂又忙著請奶奶來一同拜受。他太太正在房裡抬東抬西,鬧的亂哄哄的,嚴貢生走來道:“你忙甚麼?”他太太道:“你難道不知道家裡房子太窄?總共只得這一間上房;媳婦新新的,又是大家子姑娘,你不讓給她住?”嚴貢生道:“呸!我早已打算定了,要你瞎忙!二房裡高房大廈的,不好住?”太太道:“他有房子,憑什麼給你的兒子住?”嚴貢生道:“他二房無子,不要立嗣的?”太太道:“這不成,他要過繼我們第五個哩!”嚴貢生道:“這都由他麼?他算是個甚麼東西?我替二房立嗣,與他甚麼相干?”他太太聽了這話,正摸不著頭腦。只見趙氏遣人來說:“二奶奶聽見大老爺回來,叫請大老爺說話,我們二位舅老爺也在那邊。”嚴貢生便走過來,見了王德、王仁,之乎也者了一頓;便叫過幾個管事的人來吩咐:“將正宅打掃出來,明日二相公同二孃來住。”趙氏聽得,還以為他把第二個兒子來過繼,便請舅爺說道:“哥哥,大爺方才怎樣說?媳婦過來,自然在後一層;我照常住在前面,才好早晚照顧,怎倒叫我搬到那裡去?媳婦住著正屋,婆婆倒住著廂房,天地世間,也沒有這個道理!”王仁道:“你且不要慌,隨他說著,自然有個商議。”說罷,走出去了。彼此說了兩句話,又吃了一□茶。王家小斯走來說:“同學的朋友等著作文會。”二位辭別去了。

  嚴貢生送了回來,拉一把椅子坐下;將十幾個管事的家人都叫了來,吩咐道:“我家二相公,明日過來承繼了,是你們的新主人,須要小心伺候。趙新娘是沒有兒女的,二相公只認得他是父妾,他也沒有權利佔著正屋的;吩咐你們媳婦子把群屋打掃兩間,替他把東西搬過去,騰出正屋來,好讓二相公歇宿。彼此也要避個嫌疑,二相公稱呼他新娘,他叫二相公二孃是二爺二奶奶。再過幾日,二孃來了,是趙新娘先過來拜見,然後二相公過去作揖。我們鄉紳人家,這些大禮,都是馬虎不得的!你們各人管的田房利息賬目,都連夜攢送清完,先送給我逐一細看過,好交給二相公查點;比不得二老爺在日,小老婆當家,憑著你們這些奴才朦朧作弊!此後若有一點欺隱,我把你們這些奴才,三十板一個,還要送到趙老爺衙門裡,追工本飯米哩!”眾人應諾下去,大老爺過那邊去了。

  這些家人媳婦,領了大老爹的言語,來催趙氏搬房,被趙氏一頓臭罵,又不敢馬上就搬。平日嫌趙氏裝尊,作威作福的人,這時偏要領了一班人來房裡說:“大老爹吩咐的話,我們怎敢違拗?他到底是個正經主子,他若認真動了氣,我們怎樣了得?”趙氏號天大哭,哭了又罵,罵了又哭,足足鬧了一夜。

  次日,一乘轎子,抬到縣衙門口,正值湯知縣坐早堂,就喊了冤。知縣叫遞進詞來,隨即批出‘仰族親處覆。’趙氏備了几席酒,請來家裡。族長嚴振先,乃城中十二都的鄉約,平日最怕的是嚴大老官;今雖坐在這裡,只說道:“我雖是族長,但這事以親房為主;老爺批處,我也只好拿這話回老爺。”那兩位舅爺王德、王仁,坐著就像泥塑木雕的一般,總不置一個可否;那開米店的趙老二、扯銀爐的趙老漢,本來見不得場面,才要開口說話,被嚴貢生睜眼睛瞪了一眼,又不敢言語了。兩個人自心裡也裁劃道:“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兒兩個,把我們不理不睬,我們沒理由,今日為他得罪嚴老大,‘老虎樓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把個趙氏在屏風後急得像熱鍋上螞蟻一般。見眾人都不說話,自己隔著屏風請教大爺,數說這些從前已往的話。數了又哭,哭了又數;捶胸趺腳,號做一片。嚴貢生聽著,不耐煩道:“像這潑婦,真是小家子出身!我們鄉紳人家,那有這樣規矩?不要犯惱了我的性子,揪著頭髮,臭打一頓,立刻叫媒人來領出發嫁!”趙氏越發哭喊起來,喊得半天雲裡都聽見,要奔出來揪他、撕他;是幾個家人媳婦勸住了。眾人見不是事,也把嚴貢生扯了回去。當下各自散了。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王秀才議立偏房?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次日商議寫覆呈,王德、王仁說:“身在黌宮,片紙不入公門。”不肯列名。嚴振先只得混帳覆了幾句話,說:“趙氏本是妾,扶正也是有據的。嚴貢生說與律例不合,不肯叫兒子認做母親,也是事實。聽候大老爺天斷。”那湯知縣也是妾生的兒子,見了覆呈道:“律設大法,理順人情,這貢生也忒多事了!”就批了個極長的批話,說:“趙氏既扶過正,不應只管說是妾;如嚴貢生不願將兒子承繼,由趙氏自行揀擇,立賢立愛可也。”嚴貢生看了這批,那頭上的火直冒了有十幾丈;隨即寫呈到府裡去告。府尊也是有妾的,看著覺得多事,令高要縣查案。知縣查上案去,批了個“知詳繳”。嚴貢生更急了,到省赴按察司一狀;司批‘細故赴府縣控理。’嚴貢生沒法了,回不得頭。想道:“周學道是親家一族,趕到京裡求了周學道在部裡告下狀來,務必要正名分。”只因這一去,有分教:‘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不知嚴貢生告狀得準否,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