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革命人物系列故事:陳明在長征路上

龍巖革命人物系列故事:

陳明在長征路上


龍巖革命人物系列故事:陳明在長征路上


  陳明又名若星,1902年生於龍巖縣(今新羅區)東肖區龍泉村。1921年福建省立第九中學畢業後,與鄧子恢等進步青年,發起組織革命書社———奇山書社,集資購買《新潮》《新青年》,發起創辦《巖聲》月刊,宣傳馬列主義。
  1926年秋,陳明進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半工半讀。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黨組織委派到國民革命軍東路軍政治部負責宣傳工作。同年冬,又被派往國民黨左派福建省黨部任宣傳部長,主編《福建評論》和《國民日報》。1927年“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到武漢向黨中央彙報工作。同年8月,任中共中央福建省黨務特派員,回閩組建中共福建省臨時委員會,並任書記,後改任省委宣傳部長。1928年秋,因叛徒告密被捕。越獄成功後,被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班第三期學習。1931年冬畢業回國進入中央蘇區,分配到瑞金紅軍學校(後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擔任教官。1932年4月調紅軍東路軍前鋒部隊負責宣傳工作,東征開闢閩南遊擊根據地,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本文主要講的是陳明在長征路上的一段經歷。
  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統治,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1934年10月中旬,紅軍主力被迫突圍,開始長征。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編入中央軍委第一野戰縱隊第四梯隊(即中央縱隊幹部團),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宋任窮,參謀長畢士悌,政治處主任莫文驊。陳明負責政治理論和文化教育課,以後擔任訓練科長。


  陳明是當時紅軍學校中政治理論水平和文化水平比較高的教員之一,在一年多的長征途中,陳明始終保持著革命的樂觀主義和英勇的戰鬥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分秒時間,把自己在莫斯科東方大學所學到的十月革命經驗和蘇聯紅軍英勇戰鬥的故事,一個一個生動有趣地詳細介細給大家以激發同志們的革命情懷,增強革命鬥志,得到同志們的好評。同時陳明在艱難的行軍路上,堅持教同志們學文化,方式靈活,他在每人揹包布中寫著“紅軍”“蘇維埃”等字,邊行軍,邊講課。在一次擊潰川軍援兵攀登高原的時候,他的近視眼鏡被打掉了一個鏡片,行軍難度增大,他便拄著柺杖,甚至在地上摸爬著走路,從不叫苦,這使同志們深為感動。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的鐵流,衝破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勝利地渡過湘江,越過有名的老山界,進入廣西苗山,這裡是苗民居住的地方,其房屋系木質結構,互相毗連,由山腳直到山頂,當幹部團到苗寨宿營後,突然間,屋外有人在喊:“失火失火,趕快救火!”陳明和同志們跑到屋外一看,真的是在他們住房下面第五個房子著了火,火光沖天,照耀全村,若不趕快撲滅大火,附近山坡的房子即會化為烏有,陳明和同志們毫不猶豫地跑下去,發動大家救火,同志們排成了三十公尺長的傳水隊,提十幾個木桶,從附近水池裝好水,緊張地一桶一桶傳到著火處去滅火,後來又用斷火路的辦法,把可能會被火蔓延到的房子預先撤除掉,使火不能繼續蔓延。經過一個小時的拼搏,終於撲滅這一場惡火,並做好了善後工作。房子被燒了三棟,雖然不是紅軍燒的,但紅軍卻賠償了群眾一百多塊銀元,使受損群眾得以維持家庭生活。

  三天後,幹部團來到了龍坪鎮,陳明受命帶領一個突擊隊,前往幹部團先頭部隊第三營突擊檢查紀律並進行各項防火工作,緊張地進行了一個下午。剛吃完晚飯,“救火、救火!”的喊叫聲又從外面驚慌地傳來,陳明當即命令三營學員除留一部分人負責警戒之外,其餘的都趕到現場救火,然而全村有四、五處起火,燒得滿天通紅,火勢兇猛,難以撲滅。不到一個鐘頭時間,全鎮幾百家木房大部分化成焦土,紅軍賠給了群眾幾千塊銀元,作為安家之用。
  群眾的房子被燒了,紅軍賠了錢。可是,到底誰是放火的兇手呢?陳明為此特地作了調查,並寫成文章———《放火者》,(後刊登於《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一書上,該書於1936年由延安出版)有力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該文最後一段這樣寫道:“誰是放火者?據目賭者說:起火是在工兵連隔壁的無人住的草房子裡,接著有其他幾處起火,當這些地方火起時,即有人從火內跳出來。這些人不像平常住家的老百姓,而是短裝兇悍的惡漢,所以當時給我們捉到了幾個,經審判後,他們承認火是他們放的,他們受了團總和廣西敵人收買派遣,有計劃來放火。他們的目的:第一要製造他們所說的‘共匪’殺人放火的事實材料;第二破壞紅軍和居民的關係;第三擾亂紅軍使不得安定休息,甚至燒死我們。這是何等毒辣的陰謀呵,階級鬥爭的殘酷,更引起全體戰士對敵人的高度憤怒。被我們捉到的三個放火者,在黑夜行軍中曾被跑脫一個。第二天我們的朱總司令,聽到這事時餘怒未息地說:為什麼讓這些惡賊跑了,不留著給群眾看清楚國民黨的罪惡!這些惡賊,喪心病狂,甘心受人利用,膽敢到處放火,而我們的同志都太過誠實,捉到這樣的敵人,還讓他跑了!”

  1935年5月,當部隊通過大涼山彝族地區趕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渡口時,陳明戴著近視眼鏡,繪聲繪色地跟同志們講起太平天國石達開的故事來了,他說:“1863年3月間,翼王石達開在南京與洪秀全分裂之後,率所部四萬餘人輾轉來到了大渡河畔的安順場,由於河水阻擋,彈盡糧絕,不幸被滿清軍隊打敗,全軍覆滅。現在蔣介石命令中央軍和四川、雲南的地方軍在這裡圍殲我們,蔣介石歇斯底里地嚎叫:‘讓共產黨做石達開第二!’這真是夢想,我們是工農紅軍,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領導的革命隊伍,決不同於歷史上沒有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軍,我們一定要粉碎蔣介石的陰謀。”他的話極大地鼓舞了同志們的信心!
  1935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兩河口會議後,廣大紅軍指戰員積極跟張國燾分裂紅軍的錯誤作鬥爭。陳明堅決站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一邊,批判張國燾的錯誤行為,擁護黨中央在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戰略方針:“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取得甘肅南部,以創造川陝甘蘇區根據地”,這說明陳明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觀點鮮明。
  1936年陳明在紅軍大學高幹科任教,西安事變後,任教導師訓練部部長。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八路軍隨營學校政委。1939年冬起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宣傳部長、中共山東分局黨校副校長、山東憲政促進會常委、山東分局政府工作部部長、山東省戰時工作推動委員會(簡稱省戰工會,即山東省人民政府前身)副首席組長兼秘書長、山東分局政府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41年11月30日,在山東沂蒙區大青山戰鬥中,壯烈犧性,實踐了他生前親筆寫下“奮身伐賊,雖死猶榮”的壯麗誓言。 (欒振芳 整理)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