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艾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威尔逊把简·奥斯汀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简·奥斯汀最经典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被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佳小说”丛书,并且位列第二。可见,毛姆非常看好这部小说。

小说中有两个情同姐妹的女生,一个是伊丽莎白·贝内特,一个是夏洛特·卢卡斯。两人虽是闺蜜,却有着迥异的爱情观,过着迥异的人生。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伊丽莎白和夏洛特

伊丽莎白,一位20岁的年轻貌美、充满活力、聪明机智的姑娘,是贝内特家五个女儿中最有远见和智慧的一个,排行第二。她一开始拒绝了达西先生,最后却是她成为了达西太太。从此,过上了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在一起的生活。

夏洛特·卢卡斯是贝内特先生的邻居威廉·卢卡斯爵士的长女,已满二十七岁,长得既不漂亮,又没有什么财产。当柯林斯先生出现时,她立刻抓住这根稻草,给自己找了一个归宿。而且好像也过着她心中幸福的生活。

于是,我开始思考,是否真的只有爱情才能让我们进入一段婚姻?伊丽莎白和夏洛特这一对姐妹花,爱情观迥异,但你能说她们一个幸福,一个不幸吗?

01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都是在追求幸福感

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只有最深最深的爱,才能把我引向婚姻。

夏洛特的爱情观:我今年27岁又没钱,再不结婚我就老了。

《傲慢与偏见》的初稿写于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取名《初次印象》。初稿的书名是从第一女主角伊丽莎白的角度取的。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伊丽莎白·贝内特

简·奥斯汀在她写的所有女主人公中,最喜欢伊丽莎白。据说,她本人是伊丽莎白形象的原型。她把自己的欢乐、勇气、机敏、见识赋予了伊丽莎白。

不过,伊丽莎白经常由第一印象来判断别人。这也是她一开始会与达西先生错过的原因。达西先生的第一次过错,是在舞会上拒绝同不相识也不想结识的人跳舞,这其中就包含伊丽莎白。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伊丽莎白和达西在舞会上错过彼此

伊丽莎白理想中的婚姻是因为爱情而结合,因为三观合而走在一起。所以,伊丽莎白因为受到达西的怠慢,便对他产生了偏见,她不会因为达西先生每年有一万磅收入、拥有半个德比郡就想嫁给这个有钱人。所以,当看似风度翩翩、实则虚伪小人的威克姆向她献殷勤时,她更是把达西先生放在一边,认为只要心中有爱,威克姆没有钱也没关系。

但是,她的好朋友夏洛特就不这么想了。夏洛特明白,柯林斯先生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跟他相处着实令人厌烦。不过,她还是要他做她的丈夫,因为她觉得嫁给他,她能获得幸福。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夏洛特觉得嫁给柯林斯,她能获得幸福。

对于夏洛特来说,她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却没有多少财产,嫁人是她唯一的体面出路。嫁人,就像给她一个保险柜,带给她足够的安全感。

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四段婚姻的四种结果,我赞扬了简和宾利、伊丽莎白和达西这两对因为爱情而结婚的佳人,批判了夏洛特和柯林斯、莉迪亚和威克姆这两对只因为金钱而结婚。

有人评论:现实中能嫁给柯林斯先生就算嫁得不错了。

是啊,柯林斯常有而达西不常有,达西只存在于电影、戏剧、小说中。

其实仔细想想柯林斯先生也不错,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不错的收入,有房子,有一个愿意扶持他的贵人,以后还能继承一份遗产,对老婆也专一,除了有点虚伪自负,但是,谁没有缺点呢。

如果27岁的夏洛特不选择柯林斯,她可能真的等不到比柯林斯更好的选择了。毕竟在小说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柯林斯确实是体面的选择。

02伊丽莎白和夏洛特:不同性格、长相差异导致两人产生不同的爱情选择

柯林斯牧师是贝内特先生的表侄,是个集自负和谦卑于一身的愚蠢可笑的势利小人。他一方面对提携他的贵族德布尔夫人自卑自贱,另一方面又对其他人自命不凡。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柯林斯先生

由于当时的限定继承权,贝内特家族的财产不能由贝内特先生的五个女儿来继承,却要赠给远房亲戚柯林斯。他有些过意不去,想要设法补偿贝内特一家。他的办法是:从贝内特家五个漂亮女儿中挑选一位作为他的妻子。

一来到贝内特府上,柯林斯就相中了简·贝内特。但贝内特太太表示,简很快就要和宾利订婚。

于是他马上将目光投向伊丽莎白。一次早饭时间,柯林斯拿着一朵路边采的小花儿向伊丽莎白求婚了。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

听到这个消息,伊丽莎白震惊了。她果断地拒绝了他。柯林斯以为这只是一个未出阁的姑娘的害羞举动,便更加大胆地向伊丽莎白发起进攻。

但是,伊丽莎白说什么也不要嫁给柯林斯。即使柯林斯向伊丽莎白说出,你不嫁给我,你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伊丽莎白也誓死不从。

伊丽莎白的可爱诚实、美丽优雅、富有智慧让她能够从她所属的社会阶层的低俗、无聊中,脱颖而出。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可爱诚实、美丽优雅、富有智慧的伊丽莎白

因此,伊丽莎白决意选择一段彼此了解,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自由平等,互敬互惠的感情。

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绝后,便立即向夏洛特求婚。

三天求婚两个不同的女人,只有柯林斯才做得出来。而答应柯林斯的求婚,只有夏洛特能做得出来。

知道柯林斯被伊丽莎白拒绝之后,夏洛特扮演了一位知心姐姐的角色来开导柯林斯先生。渐渐地,两人越走越近。

夏洛特既不看重男人,也不看重夫妻生活,一贯只把结婚当作她人生的目标。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她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舒适的家。而且,她也采取了行动为自己赢得了这个目标。

确定了目标之后,即使她明知柯林斯对他毫无感情,而且她也很不喜欢他,也立即欣然答应他的求婚,因为她只想成为牧师住宅的主妇,有一间自己的房子。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夏洛特是卢卡斯家的长女。首先,她不年轻美丽了。不用说200多年前的英国,就算是如今的时代,年轻美丽一直是女性在婚恋方面的一个优势。再加上她性格中的理性,以及没有显赫的家世,导致她一直“无人问津”,于是,她在当时的环境中只能选择柯林斯先生,她不想成为父母的包袱。

在夏洛特的概念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拥有浪漫,她认为嫁给柯林斯,她已经被赋予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家,是值得感激的。虽然她没有勇敢追求爱情,可是,爱情呵,谁见过它长什么样呢?

03不存在纯粹感性的爱情,也不存在纯粹理性的婚姻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的女性地位仍非常卑微,女性在经济和政治上只能依附于男性。简·奥斯汀通过对伊丽莎白这一全新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折射出当时英国社会一些不满现实的女性渴望获得自身的独立,自我价值被肯定的强烈呼声。

那场舞会过后,达西先生却对伊丽莎白有了爱慕之情,已经默默地爱上了她。虽然他带着挑剔的眼光,觉得她缺乏上流社会的风度,可他又觉得她体态轻盈招人喜爱,还被她大大落落的调皮劲儿所吸引。

其实要是达西没有伤害伊丽莎白的自尊,她也能原谅他的自大。虽然伊丽莎白表面上不在乎的样子,她心里早已对达西先生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

达西拿起鹅毛笔,手写了一封长信给伊丽莎白,解释了她对他的种种误会,而且还帮助伊丽莎白的妹妹妥善地解决了私奔的问题。

事实证明,达西先生对伊丽莎白才是真爱。当她发现事情的真相时,她自我责备说,之所以会做出此等傻事,完全是虚荣心在作怪。所以说,“初次印象”往往是不可靠的,而偏见又比无知更可怕。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结合并非绝对纯粹感性的爱情,他们并没有完全排除经济和相貌上的考量。但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在心灵层面的契合,不受年纪的约束,不受世俗的影响,一个改变了偏见,一个收起了傲慢,他们的婚姻是一场情意融洽、恩爱弥笃的婚姻。

夏洛特与柯林斯的结合也并非绝对纯粹理性的婚姻。夏洛特和伊丽莎白是好朋友,两个人都是有思想的女人,是有共同语言的真朋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夏洛特不可能成为伊丽莎白的好朋友。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情同姐妹的伊丽莎白和夏洛特

伊丽莎白起初的愤怒和不理解,是出于不愿意看到好朋友放弃爱情和自己。之后的和好,也是想清楚了自己对于夏洛特的评论是不公平的,觉得也许嫁给柯林斯是夏洛特的一个好归宿。

《傲慢与偏见》以两位年轻人达西和宾利的到来作为恰当的开端,他们对伊丽莎白和她姐姐简的爱情是小说的主题,小说以他们的结合而告终。

毛姆评论这种传统的大团圆结尾引起了深谙世故的人的讥笑。他说,诚然,许多婚姻,也许是绝大多数,确实并不幸福,此外,婚姻并没结束什么:它只是进入了另一种经验。

《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与夏洛特:爱情观迥异,幸福感谁更强?

寻求幸福的伊丽莎白和夏洛特

伊丽莎白获得了俗世意义上幸福的婚姻,不过夏洛特的幸福也不可忽视。夏洛特是一位精神独立的女性。她在心态上、情感上并不依赖她人。她可以在自己的房子里,享受布置家庭的乐趣,默默地修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享受这个世界给自己带来的幸福。

如果说伊丽莎白的幸福来源于她和达西共同营造的家庭,那么,夏洛特的幸福来源于她自己营造的家庭。


本文为原创作品,如需转载需要授权。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静水流深,媒体人,用笔和相机记录人生。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我们的后花园啊 和你一起,在文字中感受爱与美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