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頭版評論:不要被“最低油價”矇蔽雙眼

中國銀行(港股03988)昨日公告,暫停原油寶產品美國原油合約交易。同日,工商銀行(港股01398)也發出風險提醒,預告在調倉後客戶持倉份額可能減少。前一天,紐約原油期貨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史上首次收於負值。美國與加拿大各地原油現貨也跌破零線。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真金白銀的投資者教育。特別是3月中旬油價跌破30美元之後,國內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抄底的言論,國內銀行業“紙原油”投資激增。但應該看到,4月20日結算的僅是紐約原油期貨5月份合約,結算價已低至-37.63美元/桶。這個價格是其他期貨合約的底部嗎?顯然不是。因為在5月份合約結算價報負值的時候,5月20日結算的6月份合約,昨日中午一度報價21.3美元/桶。6月20日結算的7月份合約,昨日中午一度報價28美元/桶。這兩個合約,也正是幾乎所有掛鉤油價的投資產品,用於當前“抄底”的主要合約。想要抄底,你要抄哪個合約的底?

實際上,與一般“抄底”不同,這兩個月恰恰非常容易被做空。想象一下,4月20日還是負值的油價,怎麼會在一個月後忽然飆升到20美元以上?這個定價裡,顯然包含了美國疫情解封、全球大減產等大量樂觀預期在內。配合4月以來原油基金的不斷買入,這些原油合約價格水平被推高了。但是,這一樂觀預期能否順利實現,則需要打一個問號。看看現在無處安置的原油,沙特仍在悄悄降價促銷、新加坡等地疫情二次爆發,都讓這些預期實現起來困難重重。一旦預期轉壞或實現不了,這些近月油價恐將面臨大幅下滑風險。昨日下午亞洲交易時段,6月份紐約油價再度暴跌近50%即是明證。

需要強調的是,美國原油基金等原油投資產品在6月的紐約原油期貨合約中,持倉規模達到總持倉的1/3。一個月後,隨著6月期貨合約交割結算來臨,這些基金需要展期更換合約,需要賣出6月合約,換成7月合約,6月份合約的流動性若再次出現問題,有可能再次上演一場類似5月期貨合約的“多殺多”慘劇。

有鑑於此,每個垂涎原油價格底部而準備抄底的人,都應該警醒,不要被眼前剛剛結算的歷史最低油價矇蔽了雙眼,而貿然跳入一片未知的紅海中。一定要深刻地理解每一張成交合約背後的真正含義,否則你的資金就有可能成為被圍獵的對象。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