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袋料香菇,鞏固脫貧成果

(通訊員:喬冬玉)四月伊始,花兒吐豔柳枝婀娜,碧水傳情,山巒疊翠,處處芬芳浸染。今天行上村幫扶人走訪入戶,一路欣賞著山野景色,不知不覺就到了貧困戶靳相玉的家中。

剛到院子,就看到靳相玉之子靳雪偉忙碌的身影,原來是正在晾曬香菇呢。

“偉娃兒,正在忙呢!”

“王所長,孫鎮長你們來了,快!屋裡坐!”靳雪偉熱情的招呼著。

“今天來看看你們啥需求,再瞭解下你們今年的袋料香菇產業。”

“哪兒還有啥需求,對現在已經很滿意了!今年香菇還行,所以我今年又多種了一些,今年種了三萬袋。”靳雪偉樂呵呵的說著。

“這產量在行上村可是數一數二的!你可真厲害,去年收入咋樣?”

說到這兒,靳雪偉便起身從臥室拿出了一個鄒巴巴的本子,“你看,我給你們算個賬,去年種了20000袋,從購買鋸末屑、裝袋、接種、到頭茬兒採摘,成本花了60000元,每袋合3塊,從收成到現在已經賣了120000塊,每袋都有6塊了,淨利潤每袋都3塊了。現在棚子還有點,到最後完全結束再怎麼著也能賣個三四千。”靳雪偉喜滋滋的說道。“今年又比起去年又多種了一萬袋,今年因疫情比去年成本高了一些,每袋成本多了兩毛,等到後秋多出倆香菇,多那一兩毛又不顯了,呵呵呵……”

從靳雪偉樸實的話語中和喜滋滋的臉龐,看出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村幹部和幫扶人也由衷的欣慰。

靳雪偉一家是16年納入貧困戶的,後來村幹部和幫扶人一直勸其發展袋料香菇,有了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產業獎補),有了產業投保的保障措施,靳雪偉從17年種植1萬袋香菇並穩定脫貧,之後18年種植2萬袋,19年種植2.5萬袋,直到今年3萬袋,逐年增加,成為行上村的產業大戶。他常說道:“父母都是身體不好,常年吃藥,什麼都做不了,日子一直過不上去,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我是個年輕人吃點苦算不了什麼,從發展種植袋料香菇以來,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靳雪偉一家的脫貧之路是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的一個縮影,行上村貧困戶發展產業10戶,已全部脫貧。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關鍵措施,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必須要發揮好產業扶貧的普惠性、根本性作用,為鄉村振興打下更為堅實的產業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