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不是儿戏,得明白相声道理,许你藏拙,不许你不会

学艺不是儿戏,干一行、敬一行、爱一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多学、多看、多想、多练,明白相声道理,许你藏拙,不许你不会,活不可淌水,不可刨活。这段话出自相声老前辈,德字辈大门长裕德隆,由于所处时代不同,社会不断往前发展,前人智慧有限,许多老规矩、老理,放在今天都不一定适宜,可老前辈这段话,把相声行里学艺、做艺的规矩说的清清楚楚。

学艺不是儿戏,得明白相声道理,许你藏拙,不许你不会

学艺非儿戏,一讲态度、一讲环境,过去学艺得先言明,学徒学艺期间,死走逃亡各安天命,中途辍学赔偿三年花费,立字为据,由人作保,相声门叫保师,不同于引师代师,保师不一定非得是行内人。这个前提下,不认真学艺的代价极高,学艺学的是技艺,为的是吃喝,天资差的、愚笨的,即便用心踏实学也不一定能有所成,天资聪颖的也得尽心尽力,稍有偏差就容易走了歪道。

师傅带徒弟入门,口传心授,因材施教,长期在这个环境里熏着,学满出师的艺人没有完美的,谁都不敢说四门功课样样俱佳,总有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马三立马老多大能耐,听了侯宝林的《八大改行》后就很少再使柳活,学徒更多的学到的是舞台经验,做艺的技巧,专业方面还需要徒弟认真仔细的听、学、琢磨、练,许你藏拙,不许你不会,唱上面差点意思可以不使柳活,说上面差点可以少用贯口,但必须得会,得明白相声道理。

学艺不是儿戏,得明白相声道理,许你藏拙,不许你不会

学满出师,为师父效力一年、两年,具体时间在拜师时会商量好,正经坐过科效过力的艺人在行业内很受尊重。相声行内讲究孝敬师傅如同父母,授业之恩如同再生,师大爷、师叔、师兄亲如手足,理当敬如亲人。咱中国传统文化里有条很重要的就是家文化,时至今日,酒桌上聊开了最常用的套近乎的词还是“兄弟、姐妹”,俩人好的不得了会“称兄道弟”,至于对自己的父母就更不用说了,那是至亲的亲人。因此看得出相声行内是提倡团结的,一家人哪有不团结的。做艺先做人,无形中这条规矩教导了徒弟做人的基本,至于放到如今这样是否被认可,只能说由所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

再说做艺,上台小心谨慎是态度,松弛放松是状态,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演出经验支撑,对调过来就不行了,松弛放松无所谓的态度,小心谨慎的状态,站桌子边双拳紧握手心冒汗,那不可能演得好。好的艺人在学满出师后不会认为自己就学成了,世间万物皆学问,相声艺人会在从艺期间不断学习、借鉴,会的越多胆子越小,世上总有高人,这条不单相声门里如此,所有行业都一样。

学艺不是儿戏,得明白相声道理,许你藏拙,不许你不会

裕德隆老前辈的话,放在今天同样适用,上台兢兢业业,下台沉稳自重,不贫不贱,不奸不懒,守礼、守节、守义,台上讲究艺德,台下要有道德。倘日后发达,欺师灭祖、多行不义、自甘堕落,祖师爷有眼,天理不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